高校声乐教学探析(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声乐教学探析(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声乐教学探析(4篇)

第一篇:高校钢琴伴奏课声乐教学

一、钢琴伴奏课对学生理解和诠释作品的影响

钢琴伴奏课现在也称作艺术指导课,他能够直接地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和演绎作品。一首声乐作品的伴奏可以使用乐团伴奏,也可以使用单独的乐器来伴奏,而在单独乐器伴奏中,钢琴伴奏占首要地位。拿到一首声乐作品,除了学习主旋律,伴奏也是帮助学生学习一首作品的重要步骤。尤其外国的咏叹调和艺术歌曲,主旋律和伴奏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把这两方面都弄懂了,配合好了,才能演绎出作品的精华。钢琴伴奏课更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教学经验丰富的钢琴伴奏老师,除了在钢琴技能上有高超的水平,在音乐史、声乐方面都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并且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伴奏合作也有深度的理解和弹奏经验。不管是即兴伴奏还是正谱伴奏,都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这首作品。在西方艺术歌曲和咏叹调中,钢琴伴奏和演唱者的配合就像两个正在对话的人,总是一唱一和,如果没有正规的钢琴伴奏,就会让这“一唱一和”不协调,甚至接不上。再者,演唱者除了在自己的气息和呼吸方面要很好的控制,伴奏者和演唱者也要有呼吸的控制,这样的呼吸就是二者对作品的理解。开头、中间进口的配合,若不能理解到位或者理解出现错误,开头和进口配合不默契,就会曲解作品的意思和韵味。只有这样熟悉了作品的细节,正确的诠释的了作品,到声乐课中才能游刃有余的发挥声乐发声技巧。另一方面,完美的钢琴伴奏,能够激发学生唱歌的欲望,引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演绎作品。试想,当学生演唱一首作品时,伴奏和演唱者配合不默契,钢琴伴奏屡屡出错,二者自顾不暇,怎能完美的演绎作品。

二、钢琴伴奏课对声乐授课的重要影响

笔者攻读研究生时的高校就为每位学生配有钢琴伴奏教师和艺术指导课,这样的课程不仅有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演绎作品,对学生的声乐授课也是一大提升。在声乐教学中,专业的声乐老师更注重发声、气息、歌曲情感的教导,练声和指导作品如何演唱占用大部分时间,有时会忽略伴奏。这样,学生和钢琴伴奏配合的时间久所剩无几。如果配有钢琴伴奏课,就可以弥补这一点,学生会有专有时间和钢琴伴奏配合,也有专业的艺术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完整演绎作品。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除了设置钢琴伴奏课,在声乐授课当中也应配备钢琴伴奏老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声乐课的质量。在专业水平方面,声乐教师对发声、呼吸以及歌曲演唱处理占主导地位。比如西方的艺术歌剧和咏叹调,这些作品的钢琴伴奏难度较大,有的声乐教师的钢琴水平不能弹奏正谱伴奏,这样在教学演唱中学生就会将呼吸的气口漏掉或者是不容易衔接下一句。所以,如果在声乐课中配备专业的钢琴伴奏,会将声乐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在掌握演唱技巧的同时,加之钢琴伴奏的默契配合,能够在两方面配合得当的情况下,让声乐老师更加细致的处理作品,这样两方面结合,能够让作品对声乐作品的演唱的整体效果有更好的感知。笔者认为,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设置课程应该有所不同。这样会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利用教学资源。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基础薄弱,教学曲目简单,就可以只设置钢琴伴奏课,甚至两个人一节课。用于学习和考试,声乐课的时间只用来练声和学习作品。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专业水平要求提高,学习难度加大,就应该一对一上伴奏课,并在声乐课上配备专业的钢琴伴奏老师,来进一步学习和诠释作品。

三、钢琴伴奏课对学生学习成果汇报的影响

很多高校钢琴伴奏师资力量缺乏,钢琴伴奏教学规模没有建立起来,不能够配备钢琴伴奏老师和设置钢琴伴奏课。这样除了影响教学,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因为没有专业的钢琴伴奏,学生一到考试时间,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于寻找钢琴伴奏,经常合一两次伴奏就去参加考试。有的找声乐专业同学进行即兴伴奏弹奏,有的找钢琴专业学生来帮忙。可是,这两种情况虽然应付了考试,却没有达到考试所要达到的目的。对于一些外国的咏叹调和艺术歌曲来说,即兴伴奏所配合的演唱不能将歌曲的细节和精华演绎出来,而钢琴专业同学所弹奏的伴奏,虽然能够将伴奏的精华表现出来,可是因为钢琴专业的学生不能够全面的了解声乐作品,不能够理解为声乐演唱伴奏的精华,会让一部分演唱作品变的僵硬没有灵魂,不论演唱者多么动情,作品表现总那么不和谐。但如果有专业的钢琴伴奏,效果就会有所不同。有了专业的钢琴伴奏课,学生拥有专用的合伴奏时间,可以更好的和伴奏配合,考试不用急,也更加专业。学生的汇报成果也体现了高师声乐的教学质量,而高校声乐的教学质量也影响着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所以强大的师资力量、良好的教学环境、完善的课程设置的缺一不可的。笔者通过多年的学习经历,演出经历和近两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声乐表演和钢琴伴奏时唇齿相依的,为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声乐作品的精华,我们必须重视与它相辅相成的钢琴伴奏,从重视伴奏到重视这门课程,让每一个接受声乐教育的学生都能完整学习和诠释那些经典作品。

作者:苏敏 单位:成都大学艺术学院

第二篇:高校艺术歌曲声乐教学

一、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特征

本文所指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具体是指20世纪20-40年代所创造的中国艺术歌曲,它是在20世纪20年代“”文化启蒙思潮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此后正式进入专业音乐创作阶段。以青主、赵元任为代表的作曲家在充分利用中国诗词的基础上,强调继承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又融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进而创作出极具民族风格的中国艺术歌曲。中国早期艺术歌曲有着以下几方面的特征:首先,歌词创作民族化。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歌词来源包括三类,第一类是以我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名人佳作为参考,借古人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及对社会的感触,如青主的《大江东去》(宋•苏轼词)、黄自的《花非花》(唐•白居易诗)等;第二类是对徐志摩、郭沫若等现代著名诗人新诗作歌词的借鉴,侧重抒发作曲家内心情感,如赵元任《也是微云》(胡适词)、陈田鹤的《山中》(徐志摩词)等;第三类是作曲家反映现实生活的自创歌词,有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如赵元任的《老天爷》、聂耳《码头工人》等。其次,音乐创作特征。一方面表现在民族化和声的应用上。中国早期艺术歌曲虽借鉴欧洲近代多声部音乐创作手法,但其中仍保留大量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特色,充分体现出民族化和声。比如赵元任在《叫我如何不想他》创作中采用变体分节歌的形式及我国传统音乐中少有的三拍子及弱起节奏,赋予歌曲更为突出的民族风格。另一方面,音乐创作特征还表现在调式交替的运用上。以往多数中国歌曲在创作中仅采用单一调性,甚少出现调式与调性的转换使用,使作品显得直白单调。20世纪,抽德奥艺术歌曲中调式调性转换的影响,中国作曲家开始尝试将其应用到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中,并取得一定成就。如赵元任在《叫我如何不想他》创作中,曲作者在作品调性中分别采用调性交替转换方式,整合作品调性布局,突破作品直白性。

二、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影响

当前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所用教材多为外国歌曲,中国声乐作品贫乏,在此背景下,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必然对高校声乐教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有利于转变声乐教学理念

中国早期艺术歌曲能促使高校产生新的声乐教学理念,打破美声、民族演唱互不相容的局面,引导两者转变为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的状态。事实上,不管是莫华伦、戴玉强等美声歌唱家,还是、黄华丽等中华民族声乐的歌唱家,都经历过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阶段,是声乐训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影响到歌曲的通俗唱法,比如李谷一的中国早期艺术歌曲作品《知音》、《妹妹找哥泪花流》等,都是在优美的曲调练习中滋养了丰富的情感意蕴,形成她别具一格的民族化音乐气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声、民族演唱的融合与创新,是歌曲发展的一个必然,也是当前高校声乐教学必备的新理念。

2、有利于增添声乐教学内容

中国早期艺术歌曲丰富了现代声乐教学曲目:首先,古诗词艺术歌曲。多以流传已久的名人诗句为歌词,再现中国古代文化,并赋予其借古咏今的意蕴。如青主的《我住长江头》。其次,抒情性艺术歌曲。多是以外在景物抒发内心感情,深刻、细致地描绘心理感受。如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最后,现代诗词艺术歌曲。直观表达对时代、社会及民族的呼声,时代气息鲜明。特别是30年代具有大型性和真实性的抗日救亡作品的大量出现,彰显着中国艺术歌曲的鲜明特征。如冼星海的《夜半歌声》。

3、有利于提升演唱方法科学性

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在演唱方法上为中西结合创造了契机,自此,中国人开始利用自己的艺术歌曲来研究美声演唱的方法和教学,提升唱法的科学性。首先,在声音运用上。早期艺术歌曲重抒情,强调歌唱舒缓。尤其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应保证声音的柔和、音色的圆润、节奏的平稳、气息的连贯,这种技术要求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较少涉及。其次,在气息运用上。高校声乐教学重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气息,早期艺术歌曲演唱对此颇有益处。早期艺术歌曲重抒情,多长乐句和八度、大跳的乐句,对演唱者的气息量有着较高要求。最后,在钢琴伴奏的配合上。早期艺术歌曲的演唱,能帮助声乐演唱者全新认识伴奏,提升配合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4、有利于深化情感体验

通常,一部优秀的歌曲作品,不仅要有着动听的旋律,还须具备一种美好的寓意或正义的情感,早期艺术歌曲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以黄自《思乡曲》为例,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折柳赠别的风习,以柳枝来描述春天景物、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让人联想到自己的故乡。此处的故乡,还可以是精神和心灵的归宿。黄自在创作这首歌曲时,正值国家内忧外患局面,曲作者精神和心灵上的孤独与焦虑,促使其迫切希望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说,早期艺术歌曲中的这些精神范式是当前高校多数声乐教学中甚少触及的,对这些歌曲的演唱,能加深学生对借景抒情、含蓄委婉等表达方式的情感体验。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进一步转变声乐教学理念,增添声乐教学内容,提升歌曲演唱方法的科学性,还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今后的高校声乐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肯定早期艺术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大力提倡演唱实践,丰富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发挥早期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

作者:田亮 单位: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第三篇: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率方法

一、当前普通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声乐教学课堂设置单一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普通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声乐教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现阶段的高校声乐教学仍固守传统方法,跟不上发展的脚步。其中,声乐教学课堂设置单一化已经严重影响到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我国声乐教学观念十分落后,这导致了声乐教学课堂设置较为单一,大多是普通高校还是局限于乐理教育、声乐技能、音乐作品赏析等方面,而缺少多元化和与当前音乐紧密结合的课程,这对学生声乐教学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普通高校学生掌握声乐知识比较陈旧,多集中于声乐理论方面,缺少对声乐知识的实践。

2、声乐教学目标模糊化

普通高校中声乐教学还存在着教学目标较为模糊这一严重问题。可以说,什么样的声乐教学目标对于普通高校学生声乐教学质量影响深远。而在现阶段的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过于注重演唱技能和声乐表演导致了对有关声乐的审美、艺术、情感等元素缺乏深入了解,这也导致了普通高校学生的声乐知识不够完备。声乐教学要有清晰的目标,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不仅在于演唱与声乐表演等技能的掌握,也在于声乐审美与声乐鉴赏能力的提高,这才是普通高校声乐教育的真正目标。

3、声乐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

正是因为普通高校声乐教育出现了课堂设置单一化、教学目标模糊化等诸多问题,这也导致了声乐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的问题。普通高校声乐教育固守落后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际上声乐教学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对声乐教学效率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声乐教学内容与实际的长期脱离必将降低了声乐教学的效率,也会使声乐教学的质量变差。

二、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效率提高的方法

1、改变声乐教学的教学观念

长期落后的普通高校声乐教学需要变革,首先就要改变声乐教学的教学观念。声乐教学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要接受新的教学观念,而不是固守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采用现代声乐教学理念,掌握现代声乐教学方法与内容,培养普通高校学生对声乐的探索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声乐的积极性。改变声乐教学的教学观念是第一步,这样才能提高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的效率。普通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实际想脱离的问题,而只有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来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声乐教师需要理解声乐教材的本质与含义,同时因材施教,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方案,规划好教学进度,以便达到较为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提高学生的声乐知识和技能。

2、提高声乐教师的自身素质

对于一位普通高校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来说,要想时刻跟随最新的声乐教学观念,同时有能力把声乐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结合,教师必须有着较强的声乐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教师是学生的灯塔,引领着学生前进的方向。一位专业能力强的声乐教师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乐趣,同时也能较好地给予学生以切实可行的指导。声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声乐专业素质,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具备较强的声乐演唱技能,通过言传身教来给学生以启迪,从而提高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的效率。

3、引进先进声乐教学手段

先进的声乐教学手段会给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效率的提高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会减轻声乐教师长期教学压力大任务繁多的现状。在普通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引入计算机与专业声乐设备,使学生在进行声乐练习时可以清晰观察到声音的波形来实时调整自己的发音,同时也可以在课后复习录音,让学生有条件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先进的声乐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都可以方便地学习声乐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声乐教学的效率。

4、培养高校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作为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的主体,培养其发散思维更有利于声乐教学的效率。破除思维定势,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探索追求声乐世界的不同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十分重要。学生发挥发散性思维,采用小组授课等多种声乐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沿着不同角度和方向去思考声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学会自己解决,形成一种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活泼生动的声乐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三、结语

长期落后的普通高校声乐教学导致了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声乐教师们要改变声乐教学观念,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同时引进先进声乐教学手段,使声乐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只有通过这些方法,才能使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作者:万力 单位:湖南文理学院

第四篇:后现代主义高校声乐教学研究

一、后现代主义声乐教学的内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知识水平提高,人们的个性多样性得到发展,这种趋势使得一元化社会被打破,传统的社会发展轨道开始动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开始向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多样化的世界来临,后现代主义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并逐渐辐射教育领域。二十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在西方的教育领域引起巨大震动,70年代逐渐渗透于教育领域的教学研究、教育观、教学思想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在发展过程中后现代主义形成多元化、差异教学、开放多元、平等教学等教学理念。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者认为真理是多样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从确定性向不确定性转化,从而真理的条件性露出水面,反映出教育教学的层次性与差异性,使得教学从一元向多元转化,促进了教育教学向前发展。后现代主义教学的教学理念反映了变革、创新、多元等,这一趋势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为高校声乐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及拓宽了声乐教学的前景。高校声乐教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围绕发声以及教师教学两方面得到深入发展,朝着无权威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现状

二十世纪2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声乐教学,经过近100年的探索发展,我国各个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民族唱法以及美声唱法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表现出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结合的特点,也就是综合型发展特点,换句话说就是以民族唱法为主,但是融入美声唱法的一些技巧,或者以美声唱法为主,融合民族唱法的某些技巧,又或者以美声唱法为主,但是将中国戏曲、民歌的唱腔、吐字方式、演唱技巧等融入其中,使得声乐教学多元化。声乐教学的门类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声乐教师既尊重教学规律,又要综合考虑声乐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差异性,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声乐学习以及声乐训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且任务繁重的训练过程。但是,我国目前各大高校的声乐教学并不乐观,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要位置,除了声乐唱法训练以及演唱技能训练之外,其它的声乐技能训练几乎为零。另外,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教学环境以及训练之下,创造性以及创新性会被扼杀,即便是学生具有较为高超的声乐技能,并不能向声乐领域新的方向发展。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已经阻碍了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以及进步,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之下引入新的教学理念,试用新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三、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下高校声乐教学出现的问题

在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下,高校声乐教学形成了这样的教学观念,认为西方的美声唱法气息符合人的发声规律,打开喉咙的方式也非常科学,久而久之形成对西洋美声唱法的固定看法,一种权威式的美声唱法观念产生,认为只有这种唱法才是最有利于学生学习,否则就会出现发声卡,或者唱腔挤的问题。在日常上课时,教授学生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理论,在训练时,注重的就是这种能力的培养,在训练考评时,遵照的标准同样是权威式的美声唱法。这样做的结果虽然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某些技巧问题,例如,所教授高音的处理方式,阻碍了学生对声乐的理解,磨灭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能形成学生自己的学习个性、特点。例如,高中阶段,学生对声乐有着这样、那样的看法,唱法不一,但是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最初对声乐的那些看法被磨灭,到了大学毕业,学生都被现有的教学模式禁锢,形成了“规范式”唱法,出现千人一声的尴尬局面。民族唱法具有很强的多样性,但是在目前的声乐教学中不仅对民族唱法的认识有偏差,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不科学的地方。我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对声乐的表达也具有差异,这并不能用一种唱法全部表达出不同民族的民歌。在教学当中,以美声唱法为主,忽视民族唱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我国一些民族的演唱方式并不是非常科学,但是正是因为这些不科学的唱腔造就了具有一方特色的民族唱法,如果将这些不科学的唱法规范为科学的声乐唱法,那么歌曲就失去了民族性,失去了民歌的魅力以及民歌本身具有的地区特点。但是在教学当中,常常因为规范声乐唱法,规范用嗓方式使得民族音乐的表达受到制约。例如,内蒙古地区处于高原地带,蒙古民歌在被歌手演唱时,长调拖腔的嗓音偏高,通过各种Vibrato颤音达到马头琴的发音效果。维吾尔族的歌手在演唱民歌,处理音效过程中往往将嗓音靠前或者靠后快速交换处理,表达一种欢快、和谐的音乐氛围。西藏的歌手在演唱一首歌时,会通过喉咙的压力将声音的波动频率增大,表达一种遥远、开阔的音乐效果。声乐教师如果用常规的“科学的”用嗓方式,教授每个学生演唱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那将是声乐教学的灾难。声乐的唱法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以及音乐作品的表达内容而变动。

四、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下高校声乐教学处理措施

(一)综合考虑文化与技能。

我国各个高校的声乐教育应该借鉴国际音乐的教育教学,打破现代主义所强调的高校声乐教学要用技术解决一切问题的教学思想,改变僵化的教学模式。针对教师与学生忽略声乐内涵而重视声乐技巧的问题,改变教学视角,使学生在演唱声乐以及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上都能够得到加强,从里到外认识声乐,而不是一知半解地了解声乐。声乐文化与声乐技能同等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同时兼顾,将二者作为教学重点使学生得到全面训练,不论在声乐理论还是在演唱实践或者对声乐的理解中做到完美。声乐教师应该合理规划课堂,一方面教授声乐技能,一方面向学生介绍声乐的发展史。例如,某一歌曲的文献、人文历史、详细讲解某一艺术作品的美学观,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为。

(二)声乐价值观的培养。

近几十年来,我国与世界的接触迅猛增加,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不断碰撞,并日益强化,在声乐教学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声乐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要与时俱进,融入主流声乐教育,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声乐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前以西方音乐经典为教学主要内容的范式,使学生对音乐的观念得到更新,为多元化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避免学生在接触其它音乐作品时表现出排斥的心理。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还要认真选取教学内容,只要是有特点、优秀的声乐作品就可以拿来教学,使学生打开对声乐的审视视野,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从而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声乐作品具有敏锐的评判力,形成有差异的认同感。

(三)平等教学。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当中是平等的,是不同的人群探讨声乐的发展真谛。但是,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是课堂中的主角,从头至尾支配着课堂,学生只能顺从教师的安排,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样学习环境,就会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失去探索的动力,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挥,更不利于学生潜能的释放。因此,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通过有效沟通实施教学,例如,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某一音乐作品时,要先让学生共同探讨这一作品,然后让具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发表意见,将自己的看法与全班同学分享,从而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声乐教学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声乐教师要克服种种困难,利用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指导声乐教学顺利进行,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

作者:张汝瑶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