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视角下传统声乐教学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学方法视角下传统声乐教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教学方法视角下传统声乐教学论文

一、声乐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

只注重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男女有别、嗓音有别、音色有别、声部有别、个性气质有别、审美取向有别、体格状态有别的具体差异。考试时,入学声乐演唱水平高的学生和演唱能力差的学生一律唱《茉莉花》《二月里来》等简单的作品,其结果是条件好的学生依然得高分,基础差的学生还是获得较低的分数。表面上看,得高分的学生比得低分学生的演唱水平高,其实高分学生的实际能力并没有提髙多少,因为他们和开始的基础一样。因此,同样的歌曲竞赛,基础不同、起点不同,还是基础好的学生占优势。这种“变过程式教学为结论式教学,变多向互动探究式的教学为单向灌输式教学,变内在诱导思维式教学为学生被动式学习的逆向教学方式”,容易忽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忽略声乐课堂的生成性和过程性,忽略教学内容的综合性、现代性及其广度、深度和传授信息的多维性、集成性,不利于学生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培养的人才“千人一面”,没有特色,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长此以往,会使学生更被动、厌倦学习,师生的积极性受挫,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二、教师与学生缺乏双向信息和多向信息的交流

这种情况一方面是指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只顾详尽、透彻地讲授声乐教学内容,忽视启发学生的活跃思维,以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为主,缺乏师生的互动交流。教学过程比较死板,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形成教与学的对立面。另一方面是指教师与学生虽然有交流,但是视野过于狭窄,不能拓宽思路,学生放射性思维的发展受到限制。比如,高师的传统声乐教学多以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训练模式展开,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审美需求和精神财富,为我国声乐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人们对于声乐表现的多元化需求,两种唱法的培训已不能涵盖声乐表现的广泛性、多样性,在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驱动下,通俗歌曲和原生态的声乐形式日渐成为高师声乐教学研究的对象,民族民间音乐如戏曲、说唱音乐也逐步被列入一些高师的地方特色课程。高师仅以某一种唱法教学的模式似乎已不切合现实。这就需要高师声乐教学遵循声乐训练的基本规律,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嗓音条件和文化素质为依据,通过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以多元的声乐元素和完美表现拓宽声乐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以适应社会对声乐教育、声乐传播的多元性审美需求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当今的声乐艺术舞台上,集几种唱法交叉、融合的演唱者并不罕见,并且得到了社会认可,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这为声乐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迪。如果声乐教师的教学内容得不到拓展,“具有基础厚实、覆盖面宽、综合性、针对性强的声乐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就受到制约,反映社会声乐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最新动态就会远离学生的学习范围,与声乐相关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就会缺乏。这样就会导致声乐教学中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多向信息的探讨与交流,声乐知识、技能等涉及面狭窄,不利于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创造欲以达到知识的迁移,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就得不到实现。因此,我们应重新审视高师声乐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的基础音乐教育和基层音乐教育工作的需求。

三、声乐教学手段的单一化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使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成为可能。多媒体、语音和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在一些高师已投入使用,幻灯投影、电脑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进入高师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过去单一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加强了课堂教学的形象性与直观性。高师音乐教育中一些音乐理论性学科也广泛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避免了传统教学的缺陷,促进了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高师声乐教学运用多媒体的案例目前还不多见,因为声乐学科的抽象性和难学难教的印象已根深蒂固,声乐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互动性、创造性得不到真实的体现,教学效率就不能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声乐教学效果也就相应地大打折扣。另外,相比较而言,传统声乐教学的效率偏低,学生在课堂学会的声乐知识与技能常常因课下练习时没有参照物使声乐训练的要点荡然无存,达不到预期效果。虽然传统的高师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对学生的声乐知识、技能的训练方面有一定的科学性、针对性,为高师声乐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也做出了很大贡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实践性、创新性、实用性、应用性等多元化要求,应充分发挥声乐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成为高师声乐教学的重中之重。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变?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践,既强调“教”,又强调“学”,既要直观生动地“教”,又要主动灵活地“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多元化新型人才以适应新时期声乐教学的需要,就成了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作者:常虹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