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音乐教育声乐课程思政设计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课程思政主要就是把思政教育结合在课程教学中,实现课程教学和思政理论课的并行,这是高校育人的最佳途径。学生三观的精准引导,不单单是课程思政的教学任务,还是教师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就针对音乐教育《声乐》课程思政相关问题展开分析,首先阐述了高校音乐教育《声乐》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选取演唱曲目、分类声乐演唱曲库、结合专业性和艺术性等,然后分析课程思政融入音乐教育《声乐》教学的意义,最后研究相应的设计与实践策略。
关键词:音乐教育;《声乐》课程思政;设计;实践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学的范围,也是美育和德育教育的核心构成部分。声乐课程是高校音乐教育的必修课程,需要始终坚持德育第一的教育理念,把课程思政贯彻在音乐教育《声乐》课程的整个环节,从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在讲授声乐课程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关注艺术性与技能型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和演唱中感受生活、领悟人生,提升人格修养,促使学生全方面发展。
一、高校音乐教育《声乐》课程教学内容
(一)选取演唱曲目。探究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必须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里面所包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从选取演唱曲目方面来看,不但需要与高校学生实际情况相符,还需要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审美观进行准确引导,从而实现专业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中国会议提出要承袭与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于改革建设中创造的革命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文化理论给高校音乐教育《声乐》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表明了方向。
(二)分类声乐演唱曲库。第一,承袭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曲库。譬如,《春江花月夜》《卜算子.咏梅》《阳关三叠》《梨花颂》等等。第二,需要熔铸在我国党领导人民于改革、建设和革命中创造的文化曲库,例如《十里送红军》《映山红》。源自歌剧《江姐》里面的《红梅赞》《绣红旗》等,在《白毛女》歌剧里面的《扎红头绳》《秋收》等;成立新中国时候的《我为祖国献石油》《北京颂歌》等;还有赞扬、歌颂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第三,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曲库,比如《问天》;建设铁路的歌曲《开往春天的高铁》;关于一带一路歌曲《丝绸之路》等。
(三)结合思想性、专业性和艺术性。在高校音乐教育《声乐》课程之中,把教学内容艺术性、专业性以及思想性三者相融,不只是关注专业训练,也关注思想教育。挑选家国情怀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歌曲当成《声乐》教学内容,比如《我的祖国》《红梅赞》等等。经过作品创作背景与艺术内在涵义了解历史,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坚定学生爱国之情,提升学生文化自信,提高学生努力奋斗意识,发扬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在音乐教育《声乐》教学中转变成学生价值观教育,有效落实立德树人之理念。
二、课程思政融入音乐教育《声乐》教学的意义
在新时展背景下,因为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诸多高校学生政治信仰丧失,价值观、人生观扭曲。所以,高校音乐教育培养人才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讲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素质,从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树立准确的职业意识方面出发,培养具有对社会负责、对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事业努力奋斗与团结合作的精神,需要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质的音乐优秀人才。应当从学生态度学习,树立准确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专业负责的工作态度。而且,需要关注专业技能知识的培养,增强对学生思想领域的指导,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当代学生学习与弘扬社会主义理念,学习发扬时代精神,促使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在学校就读的思政理论课上可以找到,但该种集中化学习方式无法满足课程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无法实现教育目标。要巧妙使用思政元素,比如典型案例与现阶段政治观点培育学生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三、音乐教育《声乐》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策略
(一)增强教师思政教育。课程首要责任人就是教师,所以必须要增强教师思政教育意识,才能促使其主动担任专业讲课与思政教育的双重任务。而且,音乐教育《声乐》教师不但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高尚的人格品质,要具有爱国敬业的精神以及诲人不倦与为人师表的道德品质,要身体力行,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从而培养高校学生热爱专业、优质服务的理念。对教师思政教育而言,一般需要从这些方面着手:第一,不定期参与各级思政教育讲座,注重政治学习等;第二,不断健全奖励制度,对教师思政教育完成度较好的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第三,需要持续增强行业高校之间的交流互动,激励教师跨地区交流学习,从而开拓视野。
(二)课程体系紧跟其上。在高校音乐教育《声乐》课程思政设计和实践过程中,《声乐》课程体系改革需要紧随其后。在课本与歌曲选择方面,需要选择艺术价值较高,同时可以反映社会主要价值观的作品,在专业课程教学阶段,锻炼学生爱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怀。与此同时,还需要合理挑选优秀的地方传统歌曲,提炼传统歌曲里面的健康要素,提高高校学生文化自信。从教学内容选取方面来看,不但需要保留作品艺术性,还需要彰显出教学内容思想性,促使音乐教育《声乐》课可以充分发挥出立德树人的功能。其次,音乐教育《声乐》课程教学大纲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教学目标需要从注重演唱技能提高变成演唱技能和思想品德素养一并提升。在实际教学环节中,音乐教育《声乐》教学需要结合思想价值观、精神追求与思想理论等思政教育元素,促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接受思政教育,发挥出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从而在无形中影响学生思想行为。
(三)关注教学方式艺术性并结合音乐活动。在音乐教育《声乐》课程思政设计和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学方式课程思政艺术性。在课堂教学阶段,不但需要讲解歌曲演唱技巧,而且还需要仔细分析声乐作品所传递出来的人文精神,持续更新教学方式。我们知道,时代是持续发展的,教师需要具备灵敏的洞察力,与时展共同进步,避免生搬硬套。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运用多媒体技术,需要把思政教育内容与影像资料和图片结合起来,同时综合慕课与微课等方法,整理声乐教学素材,使用符合高校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活动效果。其次,需要结合音乐活动,需要基于传统声乐教学,举办各种音乐活动,比如思政示范课、主旋律歌曲教学、建国七十周年等,把课程思政和音乐活动相融,主动响应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号召,承袭和发展我国优秀的声乐作品,提高文化自信。
(四)作品题材价值引导。众所周知,声乐作品充分反映了各时代人们追求的精神价值取向,而且也表现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内涵,在这里面涵盖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们主要追求的东西。红色歌曲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资源,展示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拼搏奋斗精神。高校音乐教育在《声乐》课程教学中通常是以唱功、唱法等为核心,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红色歌曲挑选时需要从这些方面着手:1.从学生学习角度挑选。在学习教学课程中,按照学生学习能力挑选合适的红色曲目,保证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红色曲目一同发展,如此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红色曲目蕴含的价值体系,继而有益于传播曲目中的民族思想。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差异性,在理解课程与曲目接受方面有一定的差别,因此教师选取红色曲目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和学生学习程度相吻合,使学生审美和意识保持一致,如此就可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特征。2.从学生学习兴趣着手。学习红色曲目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产生兴趣,才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红色曲目内蕴含的思想价值,促使红色曲目在声乐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红色曲目文化与历史背景,如中国梦系列的歌曲,根据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选择有共同努力目标的歌曲,该种类型的歌曲近似流行音乐歌曲演唱风格,可以引发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同时满足学生审美标准,促使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全面渗入音乐教育《声乐》教学中。比如,歌曲《红色中国梦》演唱教学,任课教师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深入理解,“五千年复兴梦,华夏儿女心心相拥,耀眼东方太阳正红”,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繁荣,展现出了中华儿女热爱祖国的情怀。此时曲调一转,“中国梦红色的梦,五星红旗迎春风”,体现出了我国人民对实现中国梦的心情,把中华人民对祖国的骄傲表现得尽致淋漓。这充分符合发扬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中的爱国情怀,将课程思政无形融入教学过程中,继而实现歌曲育人的目标。
(五)作品演唱情感体验。当代社会主要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思想驱动力。人类思想行为是社会的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有着很大的影响。人是一种感情动物,人的价值与情感体验能够激发出不同人的价值认同,同时把其内化成价值信念。高校音乐教育《声乐》教学主要就是以声乐训练为主,将歌唱情感表达作为重要方法和手段。在高校音乐教育《声乐》作品歌唱教学环节,需要关注角色语境、体验感与内在情感特点,激发价值认同,一个优秀的歌手能够将自己放置于角色背景中,体会角色各种情感,例如,喜、怒、哀、乐,同时体会人物的追求与理想。这种经历能够让人们对道德教育有进一步的认知,充分发挥出其主动性,激发自我教育能力,积极引导道德教育价值取向。在音乐教育《声乐》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对歌词作深入理解;引导当代高校学生体验情感,促使学生在作品中感受异国的魅力,引导高校学生追求美丽的风景;使歌唱变成情感体验的表达,情感宣泄旨在表达爱国主义价值热情,比如《我爱你,中国》体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这是以情感理性思考表述的。
(六)声乐演唱评价导向。首先,高校音乐教育《声乐》教学评价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构成部分,需要在思政课程引导下检验课程技术目标达到与否,经过评价与总结,检验思政目标实现与否,激励高校学生主动出击,增强高校学生思想品德建设,进行准确指导。而从其他方面而言,如技能学习与道德认知上,应当仔细分析寻找到矛盾的重点之所在,处理认知障碍,将价值认同统一化,寻找核心价值教育着手点,促使价值取向准确。其次,高校音乐教育《声乐》教学评价是达到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方法。教学目的是经过各种教学活动才能达到的,所以教学评价为教学活动的目的。添加教学评价内容,可以增加评价深度与广度。知识与技能价值包含了社会道德价值,所以,教学评价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改革,确保了教学目标可以快速实现。最后,音乐教育《声乐》课程思想道德教育是逐渐展开的,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应当关注评价原则,严格遵守发展性评价原则,关注高校学生学习动态与进步发展。如果学生进步了,老师可以及时表扬,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有益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尤其是《声乐》作品演唱过程中,应当掌握好歌唱和行进过程中的全部音乐元素,歌词内化和表述,还有音乐情感体验,攻克表达障碍。如此看来,《声乐》演唱情感表述为教学中的难点部分,故而需要合理采用发展性评价原则,鼓励学生,促使其攻克羞赧、焦虑等不良情绪,提升歌唱自信,充分体现出课程思政工作内容。
四、结语
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教育是新时代的核心价值道德教育。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中国各大高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成思政教育的核心,在全面育人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增加认识,改变传统教学思维,对传统思政教育展开思想指导,综合《声乐》课程特征,明确音乐教育《声乐》课程教学目标,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推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完善思想政治品格。
参考文献:
[1]施婧.音乐教育核心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评《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0(09):116.
[2]熊琦,曹德维.高校音乐教育理论课程改革的思考———评《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06):130.
[3]付旭东.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策略[J].北方音乐,2020(06):152+157.
[4]罗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J].大观(论坛),2020(01):43-44.
[5]李晓红.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探析[J].大观(论坛),2019(12):168-169.
作者:朱海芳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