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山西民歌旋律优美、题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是我国民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山西民歌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融合策略,对推动高校声乐教学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和山西民歌的推广传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山西民歌;高校声乐教学;融合策略
山西素有“民歌之乡”的美称,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许多题材丰富曲调悠扬的优秀民间歌作在三晋大地上扎根发芽,以其独特的传唱风格、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文化积淀,成为山西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目光投向风头正劲的流行音乐,山西民歌这一充满艺术文化魅力的音乐形式受到极大冲击。这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在民族声乐演唱作品中,山西民歌的数量比重相对较少,仅有部分经典的民歌作品作为演唱教学范例出现。很多山西本土的声乐专业学生也不能很好地演绎山西民歌,使山西民歌的传唱和推广十分被动,其艺术魅力无法充分彰显。因此,本文意在探讨利用高校声乐教学的平台,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把山西民歌融入声乐教学体系,在促进高校声乐教育多样化的同时推动山西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一、山西民歌的传承价值
山西地处黄河以东,华北平原西侧。特殊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山西民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音乐风格。
(一)深厚的文化积淀
民歌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交流之中,以歌言声、以歌交友是在山西漫长的历史文化中进行的独特艺术表现,像离石的《下柳林》、临县的《秋香哭婆婆》、五台的《洪秀英》和文水的《拉麦根》等,这些民歌都是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展现生活,抒情生活情感的艺术体现,看似平常却映射出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感,很多民歌都是真情真景即兴创作,通俗易懂,非常接地气,深受人们的喜爱。山西地区有句话叫“做甚唱甚,想甚唱甚”,足见山西民歌的真挚朴实,通过歌曲就可以了解到山西人的文化习俗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二)独有的艺术魅力
山西民歌题材丰富,分布广泛,不仅生命力旺盛,而且承载了山西各地的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比如《看秧歌》《绣荷包》《走西口》《想亲亲》等经典的山西民歌曲目,无一不是山西当地文化的高度吸收和体现。特有的地域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也影响着山西民歌的创作演唱风格。融合了当地特色和塞外文化的晋北民歌,听感嘹亮,高亢又浑厚;讲究情感,追求真实则是晋南民歌的特点,生活情境强,表达细腻丰富;与之相比,晋东南地区的民歌受到本土戏曲的影响,而晋中民歌则蕴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婚丧嫁娶、民间信仰、风俗礼仪,应有尽有,更显生动灵活。
二、山西民歌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教学是最系统、最直接的知识传授场所,以高校为平台引入山西民歌教学,既能够加强学生对山西民歌的了解,也为山西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空间和途径。
(一)有利于学生形成更全面的音乐学习理念
山西民歌有很多是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民生活的,它既是山西民族声乐的推动力,更是中国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山西民歌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不仅可以弥补当前学生普遍受西方音乐和流行音乐影响大的现状,还可以促使学生建立更加丰富的音乐类型体系。从认知到审美,逐渐提高山西民歌在学生认知理念中的地位,了解山西民歌的审美内涵的文化支撑,建立更加全面系统的音乐学习观念。
(二)有利于高校形成更多元的声乐教学体系
高校的传播教育的基础功能无疑是民族音乐赖以传播的土壤。把山西民歌引入到声乐教学中,就是在建立更加多元的音乐教学体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本土音乐的熏陶,从山西民歌特有的演唱方式和曲调中体会到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音乐风格。在丰富声乐教学体系的同时,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本土音乐的学习兴趣,形成更加多元的声乐教学格局。
(三)有利于山西民歌的传承和推广
山西民歌是当地风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浓缩,现在即便是山西籍的声乐专业学生,也有很多根本不了解山西民歌。将山西民歌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体系就是在最大程度上创设山西民歌的本土教育环境,让民歌的传播不止停留在学唱的表面,而是以此调动学生对山西民歌的学习和传唱热情,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对山西民歌的传承和推广的行动中去,用实际行动扩大山西民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山西民歌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策略途径
山西民歌融入高校声乐教学,要综合衡量教学效果,审定教学方式,唯有科学合理的统筹计划,才能真正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一)科学选择曲目
山西民歌分布广发,品种繁多,各个歌种的样式更是品类众多。如把全省各地千姿百态的民歌从体裁上加以区分,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山歌、号子、小调、秧歌、套曲。这就对山西民歌融入教学提出了要求,在众多的民歌中,选择哪些曲目进行教学成为重中之重。首先,高校声乐教学工作者必须进行大量的比较汇总工作,科学分析山西民歌的不同类型和呈现内容,科学收录教学曲目,在不同类型的民歌品类中调整出经典的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教学,如此既可以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又可以尽可能全面地引入不同类型山西民歌,帮助学生对山西民歌建立全面地认知;其次,曲目的选择必须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为依托。那些朗朗上口、特点鲜明、内容积极正面的民歌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欢。要让民歌的学习成为学生的兴趣点,尽最大可能创设一个宽松积极的学习环境,只有使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学生才有可能想方设法对山西民歌进行探索研究,进而推广传播;最后,教学的推进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初引入山西民歌时,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易学的曲目,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唱法后逐步增加难度,如果一开始学习就引入高难度的练习曲目,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事倍功半。
(二)充分运用现代技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现代的高科技技术为视听觉艺术提供了更加先进的展示平台。在山西民歌引入教学的过程中,现代技术的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山西的很多民歌都有独特的创作背景和音乐风格,比如山西民歌《走西口》就是西北地区人民为了生存,外出谋生、艰苦生活的写照,而山西民歌《想亲亲》又讲述了刘巨仓和李金香数十年苦恋的爱情故事。这些作品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会唱,更需要学生从背景资料、创作环境等各个方面理解歌曲的情感和内涵,因此技术手段的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各高校已经具备了实施现代基础的基本条件,加之自媒体的普及,山西民歌进入声乐课堂的途径绝不仅仅限于一张张曲谱。首先,声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多媒体教学平台,通过音像、图片、幻灯片等音声手段,多途径丰富教学手段,通过视觉、听觉元素的引入,让声音和情感、情境与画面,谱例和音效完美集合,让学生真正了解山西民歌创作的背景、来源和艺术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其次,可以积极利用现有的线上教学平台,将一些老艺术家的演唱作品放至平台,让学生在鉴赏学习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即便有些曲目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无法完成,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推送,让学生的本土音乐感知环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从而创设更加方便的山西民歌人文环境。
(三)丰富课堂外教学实践
任何专业的学习都不能只囿于所在学科,声乐教学也是如此。丰富传播载体、扩展并加强艺术实践,是延续课堂教学的最佳方式。以实践促教学、以活动促行动,是推动声乐教学走进生活、走向实践的重要方式。将山西民歌融入课堂教学就是以丰富声乐音乐体系为目的,因此,除了开展课堂教学以外,课堂外的实践也非常重要。一方面课堂教学的开展不能只是声乐理论和演唱技能的教学,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将声乐学习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融合渗透。有许多民族民间舞蹈是以山西民族为音乐背景创作的,也有一些音乐剧和戏剧以山西民歌为创作素材,这些给山西民歌以多样化的存在途径,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和赏析,以多维度、多侧面的方式在不同学科的渗透中认识和了解山西民歌的创作环境;另一方面,组建山西民歌合唱团或者开展山西民歌演唱比赛也是促进课外教学的有效途径。与山西民歌有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歌的印象,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把教学内的歌曲通过舞台展示给更多的观众,既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他们掌握基本演唱技能,在实践的过程中把握音乐的速度、节奏、情感变化,又给了山西民歌丰富的传播途径,让学生在演绎中理解山西民歌的创作情境和艺术形象,激发学生传承和保护山西民歌的主体意识。
四、结语
山西民歌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兼具审美价值和人文研究价值,其推广和传播不仅关系到本土民族音乐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而高校艺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学生学识的增长,更是培养青年人开阔的艺术胸怀和多元的艺术审美。山西民歌融入声乐教学体系既满足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又借助高校声乐教学的平台,对本土民族音乐的传承和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在山西民歌的学习中了解山西的时代文化特色、政治经济生活,洞察先辈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奋斗,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坚定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钱芳.地方民歌在声乐课堂中的应用性研究——以山西民歌为例[J].黄河之声,2014(16).
[2]杜婷.山西民歌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J].艺海,2016(10).
[3]李娟.山西民歌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策略探讨[J].北方音乐,2019(6).
[4]张端.论山西民歌教学中的“角度”和“方法”[J].黄河之声,2013(19).
作者:陈耿 单位:山西应用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