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声乐教学的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声乐教学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声乐教学的应用

【内容摘要】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代表性的民俗民歌,其极大地丰盈了我国传统音乐内涵。作曲家采撷各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参考现代歌曲的创作方式,成就了大量佳作,也培养出很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广西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其挖掘、整理、记录、学习和传播,能够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文章对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进行分析研究,并阐述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旨在为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更好应用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广西;民歌民俗;声乐教学;音乐元素

研究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提供助力,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下,学生也能更好地领会民族文化艺术精神。作曲家依据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创作了大量声乐作品,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将这些作品运用于高校声乐教学,对培养高校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大有裨益,同时,还能借助品种繁多的民族歌曲,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与表达能力。

一、声乐作品中所含的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

音乐元素是音乐艺术构成最基础的部分,具体可以细化为音色、节奏、旋律、唱腔、力度、音高、和声、调式等;民族元素从宏观上而言包括民俗、民间手工艺、歌舞、语言、器乐、绘画等。而将民族元素和音乐元素有机结合后进行的声乐创作,其作品必定魅力不凡。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少数民族人们的生活习性息息相关[1]。广西地区地产丰富,多个民族的居民聚居于此,以壮族、苗族、瑶族、侗族、回族、仫佬族、彝族、仡佬族、毛南族、水族、回族、京族12个少数民族为主,其风俗文化和民族特色都能够转化为民族音乐创作的给养。如曾经红透大江南北的《大地飞歌》,是2013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主题曲,由知名作曲家徐沛东创作,他在这首歌曲中融入了大量广西民族音乐元素。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进入市场后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演唱的版本和形式也是丰富多样。其中,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版本最能体现广西民族特色,受到广泛欢迎。在此之后的几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大地飞歌》被再度创作,演变成了少数民族版本,由哈拉玛组合、天山雪莲组合、太阳部落组合、黑骏马组合以及君龙进行演唱,这些歌唱组合和歌手分别来自不同的民族。此外,这首歌曲不仅展现了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而且将当下备受广大青少年追捧的摇滚、Hip-hop等元素运用其中,体现了时代特色。广西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例如苗族酒歌、毛南族古歌、壮族铜鼓、瑶族达努节、壮族三月三歌节等,都是通过多彩多姿的民歌、器乐、舞蹈等表现民族风俗和音乐特色的。不同音乐文化元素下,表演形式和内容也各不相同,这些都值得广大研究者进一步深度挖掘和研讨[2]。

二、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多元音乐文化的输入

广西少数民族民歌资源丰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用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进行教学,能够落实高校声乐教学中多元音乐文化的输入,并通过声乐教学这一方式传播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如瑶族、苗族、壮族、侗族等民族很多歌曲都是采用地方方言演唱的,能凸显出原生态民族声乐的魅力。而且,不同少数民族间多元化的演唱特点和音乐结构能够有效锻炼学生各种声乐技巧的灵活运用能力,这也是发展当代高校声乐教学的趋势之一。

(二)有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塑造

音乐审美能力涵盖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以及创造美等方面,是在学生审美能力塑造与形成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师在声乐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风格特点,掌握各种类型声乐歌曲的处理技巧,促使学生全面了解各种声乐作品的演唱方式、创作背景、作品内涵和歌唱技巧,从多个角度分析作品的同时培养其音乐审美能力。

(三)促进民族音乐风格的形成

市场上有关声乐作品的书籍琳琅满目,少数民族声乐书籍也不少,作曲家在编撰少数民族声乐书籍时,大多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掌握少数民族的声乐歌唱风格与技巧。例如由广西出版社出版的《广西少数民族歌曲》,汇集了许多广西地区少数民族民间歌曲,分析了不同地方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可以说,少数民族声乐作品的诠释离不开民族音乐风格的影响。 

(四)拓展音乐视野

高校声乐教学除了需要强化学生的歌唱与表演能力之外,还需在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的视野,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就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点。将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合理应用,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接触各种类型的少数民族声乐作品,其中包括广西地区各个时期不同风格与体裁的音乐作品。在学习时,教师会讲解作曲家和作词家的生平,对民族语言、生活习俗、民族风格以及歌曲调式调性等也会进行或深或浅的分析,日常教学中逐渐影响学生的声乐艺术思维,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强化声乐演唱技巧,从而地拓展其音乐视野,提升音乐素养。

三、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形式较为简单

现阶段很多高校对声乐课程的安排不够严谨,而且课程时间较短,多数高校只有为期两年的学习时间,每学年约36课时。众所周知,声乐学习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要在两个学年内培养出学生深厚的声乐功底具有较大难度。此外,高校大多采用一对一单独授课,或是一对二、一对三的形式实施教学,课堂上,教师多是在基本发声练习后教授歌曲,学生所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演唱技巧的训练也比较片面。如果只是依据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学生的知识面无法得到开拓,很难细致分析作品中涵盖的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也不利于较好地掌握少数民族音乐的演唱技巧。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学模式也较为单一,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较浅,对民族音乐元素也没有较好的探析能力[3]。

(二)偏重西方声乐教学方式

广西高校中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学院声乐教学多是以西洋美声唱法为基础,关于民族唱法的训练较少,更谈不上广西少数民族的演唱技巧。教师沿用专业音乐学院西洋美声唱法打基础的方式施以教学,教材也大多是介绍美声唱法或是民族唱法的,选曲多是意大利美声或是中国美声作品,很少见到少数民族声乐演唱教材,这对探究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较为不利。

四、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一)重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渗透的价值

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民族元素应用于高校声乐教学中,不仅能对高校声乐教学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关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以说,不管是高校或是社会各界,都要对此引起重视[4]。高校作为我国声乐人才输出的重要源头之一,更应该重视高校声乐教学中少数民族音乐元素渗透的价值,鼓励研究此方向的相关课题,倡导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当成当下刻不容缓的事情。尤其是广西地方高校,学校调查领导干部应鼓励教师下乡进行实际调研,深度挖掘和探索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调查研究中切身感受民族音乐带来的精神洗礼,并成立研讨会,将所调查的资料分享出来,与相关教师一起探讨。

(二)加强教学研究,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有了更大的便利,声乐教学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完善,如果教师没有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势必很难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能。所以说,高校教师应该不断各项业务能力,提升自己表现少数民族声乐作品方方面面的水平。例如,广西少数民族的咬字行腔较为讲究,壮族、水族、毛南族、侗族等民族的民歌讲究词体押韵,虽然很多小曲并没有专业的发声技巧作为支撑,但由于这些少数民族群众的咬字吐字就带有这样的声韵特点,而且祖祖辈辈都习惯于细腻的情感表达,所以民歌中也都具有这些特色。相关教学工作者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和研究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将这些音乐元素更好地传达给学生,并不断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三)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展开教学

现阶段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存在局限性。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广西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进行统计分类,并在学校开展小班教学,组织学生分享自己本民族的地方民歌,并引导他们成立自己的课题小组,带动更多学生学习。例如,武鸣地区的学生大多会演唱一些壮族民歌,教师就可以将这些学生集中在一起,分析本民族音乐的特点,探讨如何才能够较好地表现民族元素,并在教师的声乐演唱指导下,使民歌的表达更加情深意切、动人心弦。广西不同地区的学生所受到的民族音乐熏陶是不一样的,相互之间进行学习能够很好地传播民族歌曲,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自己本民族音乐的探索欲望[5]。

五、结语

高校声乐教师在应用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开展教学时,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引导他们了解传承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个角度观察和探索身边的音乐,并将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声乐演唱有机融合,使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更好的传播,让更多地人关注广西少数民族的民歌艺术,以此推动广西民歌的传播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宜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自信与传承——以内蒙古自治区与云南省为例[J].当代音乐,2018(5).

[2]韩嵩楠.论新形势下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优化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1).

[3]王瑜君.关于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分析[J].艺术评鉴,2018(15).

[4]刘伟.“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声乐艺术硕士培养探究[J].当代音乐,2019(2).

[5]薛蕾.美声唱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融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作者:张宝国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