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美声唱法在演唱及声乐教学的融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美声唱法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一种演唱方法,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如今,我国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大部分都以美声唱法为主。但是由于我国自身的文化渊源,教师需要注意更有效地在实际的演唱和教学过程中融入美声唱法,本文就简要地分析了这一问题。
关键词:美声唱法;演唱;声乐教学
在我国的声乐教学过程中,不论是从技术角度来讲还是在理论角度上说,都融合了较多的美声唱法的技巧。美声唱法的融入使得我国的声乐教学在研究和实际的演唱技巧方面有了较为显著的转变,教师不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都应该选择恰当的方式将美声唱法融入进来。
1美声唱法融合的价值分析
我国本身的民族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因此民族的声乐文化涵盖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包括了戏曲、民乐、说唱等等,这些都是民族音乐文化的范畴。而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相对来说更加合理,能够作为衡量声乐演唱者的演唱水平的标准。因此,在确保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能够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引入一定的美声唱法是具有很高价值的,这也是教师和声乐研究者需要探究的问题。将美声唱法变得具备民族化的内涵就是用更加科学的发声方式和技巧来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但是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保留民族演唱的独特韵味。自从美声唱法传入我国以来,很多的声乐研究者都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在确保不会丧失我国民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借鉴美声的唱法技巧和艺术,这对于促进我国的音乐发展有着独到的作用和意义。在老一辈的声乐研究者中,有很多积极探索美声演唱技巧和发声方式的前辈和领头人,他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融入了民族声乐文化中,才旦卓玛、郭颂等人在进行声乐表达的过程中,在保证我国音乐本土化特点的基础上作出了借鉴美声唱法的卓越贡献,这也意味着美声唱法在我国的研究已经开始了摸索。除此之外,李双江、德德玛等人不断地探究美声唱法如何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形成了独具色彩的审美。在老一辈艺术家研究的基础上,坚持将民族特色为演唱基础进行美声唱法的创新,这也是这些艺术家的音乐作品备受音乐爱好者的推崇的根本原因。因此,对于音乐教师来说,不仅仅需要培养有极高的专业素养的人才,还需要传承我国的优良民族传统,积极地运用美声唱法来表达民族音乐,让我国的声乐价值变得更加深厚,在世界范围内保持新鲜活力。
2美声唱法融合的基本控制
在演唱和教学的过程中,气息和吐字是非常关键的两个内容。在用美声唱法表演民族化作品的过程中必须控制好气息的调节,引导学生深呼吸,在确保气息顺畅和平稳的基础上来演绎,做到气息的平稳和灵活。在用美声演唱我国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气息也能够很好地帮助表演者实现情感的传递。因此,教师不论是在表演的过程中还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让学生尝试不同情感的作品,让学生学会更加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气息,从而更加精准地掌握作品情感。其次,进行吐字的技巧训练,因为美声唱法是来源于西方的,相比中文来说会更适用于外国语言。例如,在意大利语中几乎都用元音作为结尾,因此在演唱时只需要保证元音字母的统一就会较为完整,但是对于中文来说,需要同时注意声母和韵母。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不同的发声方法、声音在不同字词的变化,确保字正腔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按照学习拼音的方式来进行演唱,用普通话的标准来演绎韵母,结合恰当的气息调整来完成乐曲的表达,这样才能够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总体来说,在吐字和气息方面的控制就是很好地将美声唱法在演唱和教学中融合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两种演唱方式融合在一起,保证符合我国听众的审美。
3美声唱法融合的情感表达
我国少数民族种类繁多,并且每一个民族都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积累和历史发展,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大部分的民族乐曲素材都来源于生活,源远流长。例如,二人转、民歌、花鼓戏等等,这些作品各有特色,具有较为鲜明的演唱方法。但是将美声唱法引入进来之后,民族音乐又会借鉴美声唱法的演唱方式和发声的技巧,这使得民族音乐能够展现出更加多样的姿态。相比传统的民族声乐或美声作品来说,这两者的结合能够确保双方都不失去韵味的同时充分展现出民族情感,也使得我国的表演者能够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培育学生对于美声唱法的技巧掌握,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情感表达的训练,因为情感才是音乐的灵魂所在,不论演唱技巧达到了多么炉火纯青的程度,如果缺乏情感流露也是无法感染听众的。例如,在表演《我爱梅园梅》这一作品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自己进行演唱,让学生通过欣赏来理解这一作品的情感基调,了解作者赞颂梅花的同时感叹了梅花的高洁品质,接下来学生在自己进行表演的时候也能够秉持崇尚的心情和情感来演绎,结合美声延长技巧达到更加丰满的艺术效果。总之,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声乐表演和教学中得到有效融合不仅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还能够很好地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赋予其更深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黎.美声唱法在演唱及声乐教学中的融合分析[J].北方音乐,2018(21):179-180.
[2]张天慧,李巧伟.探究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教学与演唱中的咬字问题[J].音乐时空,2015(15):61-62.
作者:刘璐 单位: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