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声乐教学多样化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民族声乐是承载民族音乐文化特色的重要音乐产物,体现出的是中华文化传统,同时也是文化表现的有效形式。在当前的音乐教育当中,我国对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有效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声乐的民族性、艺术性以及时代性的特色,以便培养出更多的民族声乐人才,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声乐,让中国文化特色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为确保民族声乐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教师要在民族声乐教学多样化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民族声乐;多样化;教学
受传统音乐教育思想的影响,在目前的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着模式化与概念化的显著特征,呈现出关起门办学的方法,不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异彩纷呈的民族声乐作品与民族声乐方法技巧,也进一步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为了有效改变这样的现状,教师需要积极探究如何实现民族声乐教学多样化,革新传统教育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观能动性,让民族声乐教学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教育目标。
一、民族声乐教学多样化成因分析
(一)民族声乐音乐元素构成多样。在民族声乐的构成音乐要素当中,主要包括生活、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等。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符号的抽象概括;生活要素是民族传统文化与审美的具体表现;审美情趣是民族文化与生活要素的上层建筑与情感升华。不同的民族在构成要素的具体表现方面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基于这样的音乐元素构成情况,每个民族因为拥有差异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地形地貌,其生活方式与生活要素是非常独特的。比方说我国的蒙古族以游牧文化为文化传统,主要的生活要素是蒙古包、奶制品、草原等,审美情趣和游牧民族的生活经历与环境和文明程度密不可分,这使得我国蒙古族的民族音乐以长调或短调形式存在,同时还有很多马头琴音乐元素。由此观之,不同地域民族风俗孕育出的民族文化各不相同,也基于这样的特性造就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多样化。
(二)民族声乐教学根植民族音乐。因为民族声乐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怎样利用系统性和专业化的教育策略将民族声乐的知识与技能教授给广大学生,使得学生在练习与感悟当中尽可能掌握民族声乐基本要素。在研究了民族声乐多样性形成原因之后,我们得到的重要结论就是民族声乐音乐旋律带有多元化和具体性的民族生活场景,也决定民族声乐与其他音乐类型有诸多不同之处,而音乐旋律是民族声乐最为突出和明显的特征。所以,民族声乐教师为引导学生有效掌握其中的基本要素,就要将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作为根本突破口,利用差异化和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民族声乐技巧,促使学生多角度掌握音乐作品的背景内涵,引领学生品位民族声乐背后蕴含的民族风俗、民族情感与表达习惯等。
二、民族声乐教学多样化的实践方法
(一)民族声乐教学内容多样化,开拓学生眼界。通过对当前民族声乐教学内容进行调查,我们发现教学内容单一化的问题非常明显。教师通常是以教材为根据对学生进行民族声乐的教学指导,所以学生可以接触到的内容非常有限,而且也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与广泛涉猎的学习要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声乐传统与风格,而不同民族传承发展下来的声乐艺术都弥足珍贵,也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音乐财富。所以这些内容都应该成为民族声乐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实现教学内容多样化的目标,也让学生的眼界不再局限于教材。基于这样的情况,民族声乐教师要注意拓展教学内容,为学生补充多民族的音乐作品,讲授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也让学习学习其中的音乐技巧与方法。例如,侗族的侗族大歌、壮族的三声部民歌、蒙古族的长调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除此以外,教师也要激励学生自行拓展和收集民族声乐作品,如,《侗乡美》《芦笙踩堂》《蝴蝶双飞跳坡场》等经典的民族声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让民族声乐教学走上多元化发展道路。
(二)民族声乐教学方法多样化,提升教学质量。民族声乐课堂教学是为学生传递传统音乐艺术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与方法的主阵地,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关注点放在了课堂上。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常常是不令人满意的,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的民族声乐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运用的是模式化和概念化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模式非常统一和单调,主要是为学生讲解民族声乐的相关概念,适当补充民族声乐方面的知识,接下来则是教唱民族声乐作品。这样的教学方法制约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也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参与。所以教师要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确保教学质量。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时,教师可以选用示范教学法,为学生示范具体的发声与演唱技巧,调动学生的模仿积极性;在开展民族声乐作品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选用情境教学法,在为学生播放音乐作品的同时,用多媒体将歌曲营造的意境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出来,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学习氛围当中,学生对于作品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刻,顺利突破鉴赏难点。
(三)民族声乐实践活动多样化,培养实践素质。民族声乐学科本身的实践性比较强,但是以往的教学主要是将理论知识作为实际教学的重点,忽视了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无法让课堂教学形成良性循环。针对这样的教育局面,教师要彻底打破单一实践教学的局限性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实践当中验证理论的有效性,也在实践当中不断完善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民族声乐实践活动组织实施都要满足多样化的要求,让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充分锻炼。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民族声乐作品歌唱比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比赛活动,充分展示自身的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挥的平台,锻炼实践技能,增长自信心。在竞赛活动结束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以及自我反思,同时也从整体上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从中积累经验教训;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出课堂,观看民俗表演活动,拜访当地的民族声乐歌唱家,或者是邀请民族声乐歌唱家来校开办讲座和进行演讲,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拓展眼界,提高主动实践的意识,提升民族声乐艺术素质。
三、民族声乐教学发展方向的展望
新时期民族声乐教学要开创全新局面,获得持续性发展的动力,就要将发展方向和着眼点放在请艺进校与师生出校方面。民族声乐教学创新与艺术和校园的同步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学校需要邀请民族声乐艺术家走进校园,甚至是让艺术家充实到教师队伍当中,与此同时,要激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前辈优秀的演唱技巧以及完善的音乐素养,让民族声乐教学走出单一文本理论教学的固定路子,促进歌唱理论和声乐演唱实践的互融共通,促成民族声乐百花齐放和多样化发展的新局面。这样学生会进一步深化对民族声乐的认知,在多样化的民族声乐教学平台上拓宽眼界,丰富艺术素养,真正把我国民族声乐推向世界。总而言之,民族声乐是民间艺术系统当中的一朵奇葩,开展民族声乐教学是促进民族艺术传承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吸收借鉴民族声乐当中的精华,提高学生传承意识,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传统单一固定化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需要,因此要求教师推动民族声乐教学多样化,带给学生更加丰富深刻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文化传承热情。具体而言,要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实践活动的多样化,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丽.基于新时期下的民族声乐教学的多样化分析[J].戏剧之家,2016,(24):78-79.
[2]刘洋洋.新时期民族声乐教学的多样化探讨[J].戏剧之家,2015,(23):101-102.
作者:胡雪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