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现状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了解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过去20年间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1994-2020年间CNKI数据库中所发表的3337篇社会体育指导员科研论文进行分类、归档,总结与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现状类研究较多,理论研究类较少;培养方面研究较多,制度保障方面研究较少;整体性研究较多,单个组织研究较少;单一性研究较多,协同发展研究较少等问题。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1前言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以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实现体育强国,并强调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在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各省市加大了对全民健身的支持力度,中央和地方党政政策频出,不仅为全民健身指明了发展方向,还提供了政策保障。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使命。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1994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CNKI数据库中有关社会体育指导员论文3337篇。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通过在1994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这26年之间查阅CNKI数据库,以“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服务”“公益体育”等作为关键词和主题共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3337篇,其中核心期刊325篇,博硕论文646篇,期刊论文1703篇,会议报纸663篇。2.2.2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需要本研究运用SPSS25.0中文版和Excel2016软件对搜集到有关社会体育指导员文献资料进行筛选、归档、分类、统计,并对文献进行整理和总结,为该文章提供研究数据。2.2.3逻辑分析法。采用归纳、演绎、推断、论证等方法进行逻辑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了我国体育指导员的科研论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逻辑分析和推理,以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其发展趋势,探其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
3.1研究成果的数量及年代分布分析
论文数量反映着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重视程度。通过调查研究,从1994-2020年这二十六年间,一共发表了3337篇文章,其中核心期刊仅有325篇,平均每年只有12篇。由此可知,从1994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颁布开始,学术界对其探讨逐渐增加,2002年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行业标准》,从此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走上职业化道路,慢慢变得更加科学正规化,学者们也由此加大了对这个职业的研究,但这种研究的趋势并没有延续下去。从1994年以来文献数量跌宕起伏,从长远来看也呈现着逐步上升趋势,分析其原因,与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政策、体育运动以及人民健康健身意识在这期间的发展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一现象的出现和我国颁布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2014年-2020年,试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政策有关,但这种积极研究的趋势并未持续多长时间,从2015年到现在呈现直线下降趋势。
3.2研究成果的文献来源分布
对检索到的3337篇文献进行分析,其中《中国体育报》、《当代体育科技》、《体育科技文献通报》占据前三甲位置,其中核心期刊分别有:《北京体育大学》43篇;《体育学刊》26篇;《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3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3篇;《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2篇;《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8篇;《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2篇。从这儿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研究较为薄弱,发文量与其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3.3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分析
根据对3337篇主管论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文献综述,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专家访谈,比较分析,实验和视频分析是近年来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其中,文献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在所有研究方法中位居前茅,究其原因,第一是因为作者们认可前辈所研究得出的经验和知识;第二是现下大部分的作者缺乏创新和渴望探究的精神;第三是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数虽然很大,级别层次也清晰,但下基层为人民服务的大部分指导员学历并不高,且年龄较大,可能并不擅长于论文研究和撰写,下基层且有能力撰写文章的指导员相对来说屈指可数,因此便导致了研究方法的局限。从统计结果来看,我国指导员们采用的科研方法单一且缺乏创新性,多数论文是基于理论研究和经验的,基于理论的实证研究并不多。
3.4研究成果的主要研究内容分析
该文通过对CNKI数据库的检索后进行归类,发现国内学者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现状(分布情况)、作用、制度(管理与组织)、服务与培训四个方面,其中发展现状的研究最多,且多是基于前辈的研究之上再根据现状进行完善,制度中对于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奖励机制和管理机制的研究极少。由于我国指导员数目大,但是实际下到群众中为民服务,提高身体锻炼、传播终身体育意识的指导员并不多,同时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许多人拿了指导员证,却没有从事指导员的工作。因此今后研究应加大对奖励机制和管理机制的研究,推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更规范、往更好的方向发展。3.4.1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状况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和分析,中国大多数学者认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目前处于对群众体育活动的辅助和促进方面,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组织队伍整体比较薄弱;平均文化素质不高,中小学学历占65%以上,且年龄在50岁以上的指导员是社区指导服务的主力军。1999年李树怡[1]首次对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状况进行排摸,分析总结。在此之后,2019年武振海[3]等作者的文章从实证、质化、量化等不同的角度,全面揭示了不同时期中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情况,(包括对不同时期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在各地的分布情况、年龄结构、学历构成与专业特长、工作场所等方面的调研分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组织管理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此外,有很多学者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为宏观研究学者提供了文献支持。3.4.2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的研究。2002年,谭延敏[4]、2012年全彦秀[5]等文章从宏观的角度基于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发展状况在全民健身事业、社会体育发展、群众体育活动中的作用加以研究,根据《国家级、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资料中的培训总结来看: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组织的引导下积极开展群众健身活动,给群众进行现代体育观念的传播和科学健身知识的普及,这些举动不但逐步提高了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从而推动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并且直接促进群众的体质健康,帮助群众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3.4.3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与培训方面的研究。1996年冯张昌[7]写的文章是我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服务与培训最早的探讨。2011年,籍玉新[8]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建议:要加强“外部激励机制”,在培训时,要有针对性的加强指导员技术内容,包括在提高体能、健身知识方面;加强指导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反应;提高指导员在医学上得急救知识的掌握;构建以群众为主体的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此之后,不断地有学者对培训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和看法。总结以上,中国学术界对此的研究涵盖了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从国家到地区再到省和市。纵观我国在不同时期所的社会指导员政策规章,要使得指导员如何适应新时期我国的的社会需求,仍需要学者们探索。
4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评价
4.1现状类研究较多,理论研究类较少
通过文献的分析研究可知,我国现下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现状类的研究非常浅表,没有更深入的探究,多是根据前辈撰写研究的基础,缺乏理论依据,如往后可从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方面来进行研究和探讨,另外可以从多层次多角度来展开探讨,如从群众的角度来看体育指导员;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等。
4.2培养方面研究较多,制度保障方面研究较少
科学的培养方式是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文献中学者是分别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来源、培训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这些文献里来看,绝大多数的学者只是单纯研究培训内容和考核规则,对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的研究鲜少,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和奖励机制。从而导致我国指导员上岗率及低,太多人持证却不愿上岗,另外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老年人居多,学历文化低且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凭着自己累计的经验进行教学,科学性较低,可能在遇到突发情况不能严谨有效的处理,因此对于这类年纪较大的指导员也应探讨出一个合适的培训内容,使其易接受易掌握。
4.3整体性研究较多,单个组织研究较少
整体性研究较多,当下大部分的研究内容都是针对指导员这个整体而言,缺少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进行研究,缺少实地考察和对群众对指导员的调查。对整体的研究只能得出整体情况,得出一个大概的结论,但每个地区每个协会都有他们自己的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就像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组织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个体的研究,分析个体存在的问题,就会分析出不同的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并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如此以来对其他地区也有借鉴意义。
4.4单一性研究较多,协同发展研究较少
文献中众多学者只研究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内部的发展,提出对相关部门的建议。但对部门与部门、社会与部门、社会与组织、政府与组织等部门协同的研究较少,今后应加强各部门、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以及学校之间的协调机制研究,如此才能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更持续的发展。
作者:李先雄 梁丽娟 上官爱文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岳麓区望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