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心理拓展训练的积极影响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体育心理拓展训练的积极影响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体育心理拓展训练的积极影响探析

摘要: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拓展训练成为广泛应用的新型教学手段,但是由于所设置的拓展训练内容有限,只重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忽略学生的心理状态,可能会使得学生在学学体育知识期间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心理拓展训练的应用,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拓展训练相互整合,锻炼学生的良好学习心态,增强其自信心,在心理拓展训练方式的扼作用下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学习体育技能的基础上锻炼良好品格、意志力、团队合作精神,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应该重点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与优秀品质。

关键词:大学体育;心理拓展训练;积极影响

心理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开展,能够产生很多积极影响,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提升抗挫折能力、思想品质,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工作中应该重点使用心理拓展训练方式,按照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学习规律,创建新型的心理拓展训练机制,增强教育指导的效果。

一、心理拓展训练分析

心理拓展训练,主要是借助自然环境、人工设置环境等,将心理挑战当作是重点部分,为了能够挖掘人的潜能,锻炼人的团队合作能力,磨练人的心智,设计具备开发性特点、挑战性特点的实践操作活动。心理拓展训练来源于二战前的海上训练方面,用来锻炼海员的生存能力、生存技巧等,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快速发展期间已经开始将心理拓展训练应用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训练情景,在户外开展训练项目活动,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团队沟通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协调判断能力等,在训练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心理认知能力和心理素养。

二、大学体育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大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到训练中,能够增强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学生在心理拓展训练活动中全面了解自我的潜能,提升自信心,在改善自我形象的情况下,自主改变自身的惰性心理,不断提升战胜困难的毅力,在心理拓展训练期间增强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开拓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在树立正确群体认知观念的情况下,形成团队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责任感,提升责任素养和心理素质,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在团队合作中和其他成员相互沟通交流,认清自身在团队合作中的能力与不足,自主改善不足,发挥长处,增强自我认知能力[1]。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心理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主要因为在心理拓展训练的活动中,会按照学生特点丰富训练内容,开展群体性的训练工作、竞赛性的训练工作、运动队类型的训练工作等,在增强学生参与度的情况下,设置难度不同的训练模式,使得学生在各种难度的训练中学会怎样应对挫折、解决问题,提升抗挫折的心理素质、问题分析与应对能力,通过体育心理拓展训练的方式促使学生身心不同层次的健康发展。

(三)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大学体育教师在课程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活动、相关的课程内容、项目方案等,会转变之前的体育动作简单模仿教学方式与照搬照抄的拓展训练方式,按照学生的情况在拓展训练中设置培养心理素质的内容,尤其是在使用游戏训练法、“高空抓杠”训练法、“信任背摔”训练法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训练期间主动帮助、关心其他同学,增强交际能力、体育知识学习能力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2]。

(四)有助于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从实际情况来讲,心理拓展训练有着培养学生克服阻力、克服困难能力的优势,使得学生在训练中不断超越自我。教师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应用心理拓展训练的形式、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强心理承受力,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体验训练的成功、失败,感受训练中的艰苦,不畏艰难应对问题,增强意志力。与此同时,在团队合作训练期间,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在团队合作过程中的责任观念意识,客观评价自我,适应到团队合作的活动中,强化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在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五)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大学体育课程的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拓展训练方式,可在训练的工作中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增强其创造力和创新力。主要因为在具体的心理拓展训练活动中,所有的项目都是围绕着学生设置,所采用的形式也和学生相关,在针对性开展训练工作的情况下,学生在项目中充分将自己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发挥出来,在创新创造期间形成挑战、战胜自我的良好信念,挖掘学生潜能的情况下促使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发展。可见在大学体育教学的工作中,采用心理拓展训练的方式,会形成很多积极影响,对学生心理素质、综合素养的发展会产生更多积极影响[3]。

三、大学体育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措施

大学体育教师在自身的课堂教学工作中要想全面发挥心理拓展训练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要合理开展相关的训练活动,创建各种训练项目与模式,在心理拓展训练的作用下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与优秀素养。具体的训练措施为:

(一)完善相关的训练规划。体育教师在开展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各个阶段,应结合心理拓展训练教育和体育教学相互之间的联系,明确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综合素养的目标,编制可行性的计划于规划内容。在具体的规划中应该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明确心理拓展训练的具体原则、内容、要求等,结合学生参与训练活动的情况不断调整规划内容。如:体育教师按照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养的目标,制定创设情景的心理拓展训练规划,可以在计划内容中强调为学生设置攀岩心理拓展训练的场景,模拟真实的场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使用投影仪将攀岩的险峻山脉情景、图片等展示给学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在小组研究中分析攀岩的训练难度、艰辛等,形成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此之后在计划中设置攀岩馆的心理拓展训练计划,结合学生在训练中的心理反应等调整计划内容,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勇敢面对艰辛环境的心理。

(二)合理设置训练项目内容。心理拓展训练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应合理设置其中的训练项目内容,丰富训练模式和体系的情况下,促使心理拓展训练工作的专业化、高效化开展。大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应全面分析和研究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特点,尽可能在训练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部分,调动学生参与兴趣的情况下,发挥心理拓展训练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作用。在完善拓展训练项目内容的过程中,应系统研究挑战类型、协调类型、合作类型、体能类型、心理锻炼类型的训练项目,完善训练项目内容的情况下锻炼大学生的思想素养与心理素质。如课程教学中设置心理拓展训练项目内容,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特点选择引入锻炼意志力的游戏项目,要求学生全部围绕成为一个圆圈,相互之间靠拢,在教师发出指令以后前面的学生在后面学生腿上坐着,坚持时间最长的学生获胜。此类训练项目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体能,还能考验学生相互之间的信任度,在信任同伴的情况下坐下来,增加坚持的时间,提升耐力、信任度,促使学生意志力的发展。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飞越激流”的心理拓展训练项目内容,选择在室内体育馆中开展活动,将绳子悬挂在体育馆半空区域,从绳子的一头到另外一头,小组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克服困难,这样除了能够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相互沟通交流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活动项目中可以形成积极应对困难、面临险境的良好心理素质[4]。

(三)完善心理拓展训练的活动形式。大学体育教学中如果单纯采用某种形式的心理拓展训练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活动中出现枯燥乏味的感受,参与训练项目的积极性降低,不利于借助心理拓展项目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此情况下,教师就要为学生创建多元化的活动形式,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按照大学生参与训练的兴趣、爱好、关注点等,开发不同的训练形式,整合心理拓展训练的资源、内容,使得学生参与训练期间面临不同的训练形式,创造力得到充分锻炼,心理抗挫折能力、合作精神等全面发展[5]。如大学体育教师在设置心理拓展训练项目期间,不能局限于某种形式,应该积极为学生设置“荒岛求生”活动形式、“高空断桥”活动形式等,在“荒岛求生”的活动中为学生提供矿泉水、打火机、铁锹等基本型的生存物质,小组学生共同参与活动,自主研究如何进行自救、如何在荒岛中生存、如何应对荒岛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增强抗挫折的心理素养,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高空断桥”的活动形式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突破自我的心理、面对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思想。此期间教师应该观察每位学生的行为情况、语言情况与态度情况,采用摄像的形式记录学生在训练活动中的表现,完成训练之后播放录像,鼓励学生了解自身在训练中的表现情况、不足之处、优势所在,形成正确自我认知,认识到在训练中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互相鼓励与互相帮助的重要性,以良好心态面对挫折,不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6]。四、结语综上所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领域中采用心理拓展训练的方式,能够对体育教学产生更多积极影响,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挫折心理素养等,形成良好的积极影响,促使大学体育教育工作的高效化开展。因此在大学体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积极使用心理拓展训练措施,完善相关的训练规划,合理选用训练的内容和项目形式,通过心理拓展训练的方式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门绵.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与研究[J].拳击与格斗,2019,13(8):36–55.

[2]李丹.大学体育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积极影响[J].山西青年,2018,22(3):191–199.

[3]黄代海.大学体育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积极影响[J].大观,2017,14(6):226–233.

[4]姜宽.关于高校体育教育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研究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15):183–199.

[5]周明.拓展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2):24–25+28.

[6]周龙.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模式的探讨[J].体育时空,2018,15(20):66–98.

作者:马丹丹 刘璐 单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