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特点及引导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介绍了体育心理素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阐述了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培养的现实意义,可以具备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树立团结互助的精神,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分析了培养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高校需转变思想观念和创新观念,分类教学,进行专业设置和系统研究,使学生多元化发展和积极参与。
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革命的进步,使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大学生具有肩负起社会发展的责任,知识水平很高,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健壮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的必要条件。目前,关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体育教育以及大学生的素质研究的很少,虽然体育和体育锻炼的研究很多。因此本文着重对大学生的体育心理素质,包括体育心理素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培养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意义,做了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得到我国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1体育心理素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体育心理素质是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形成心理学的内在指导,它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素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通过体育活动以后天的教育和影响对身心的深入指导,是个人综合素质的有力体现[1]。通过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对学生内部心理活动的指导和训练,从而更好地进行实践。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心理素质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素质,对学生内部心理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水平。体育心理素质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为了使学生具有适应能力和独立能力等社会需求,体育心理素质必须全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包括体育素质,体育文化素质以满足团队需求,还包括组织能力,适应能力,承受能力等心理水平的教育和训练,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指导。其次,通过体育心理素质的实践,学生可以持续,稳定和谐的心理状态,具备高素质的内在素养,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不断形成较强的心理素质。最后,体育心理素质具有可评估性。评估体育心理素质,可以对学生身心行为的教育和指导影响来看,学生可以主观行动,保持积极向上趋势并始终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属于正面影响。
2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培养的现实意义
2.1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在体育教育中,学习实践一般被认为是体育教育的特征,更高,更快,更强作为基本的教学目标。在比赛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训练和竞赛,学生的身体和认知通过自身的身心体验而改变,才能体会运动的实质。根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对于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基本动作不协调,正确的操作不到位等现象,教师应进行正确的体育活动指导,做好工作,让学生对自己的动作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学生应该正确地评估自己参加体育运动的能力,定位自己对技能的掌握程度,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使生活价值最大化[2]。
2.2通过体育集体活动树立团结互助的精神
合作的精神是指体育比赛中,为了提高竞争力在一个小组中的个人之间进行明确的分工,有效的合作,发挥自己的优势,可以产生良好的结果。小组训练和比赛有利于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培养合作精神。在开展篮球比赛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为了培养球员与队友紧密合作感和提高教育效果,通过对学生进行团队观念和合作意识的教育,要求学生有合作精神,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
2.3通过自我激励和自我反思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在不断发展顽强和拼搏精神的时代,通过正确理解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学生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缺点,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发掘和扩大顽强的意志和艰苦的奋斗素质来进行自我激励,不断以进取的心态赢得成功,利用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确定要实现的目标。
3培养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针对当前当代大学生在体育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和体育精神,高等学校应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参与体育活动和理解体育心理素质的平台,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3.1转变思想观念和创新观念,分类教学
每个学生对体育的需求是不同的,高校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在教室课堂的表现,评估学生的体育能力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通过体育爱好问卷和其他方式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鼓励性教学和分类教学[3],增加课堂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履行职责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多的优秀复合型人才。
3.2专业设置和系统研究
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高等学校应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调查,系统地梳理和研究体育锻炼过程,及时的搭建高质量的体育信息交流平台,跟踪,记录和分析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制定专业体育教育计划。此外,体育心理素质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不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素质活动的热情,学校当设立专业体育研究部门,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内部网络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知识[4]。
3.3多元化发展和积极参与
为了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高校还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体育竞赛,组织体育协会和体育竞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邀请专业运动员开展体育知识讲座,使学生多元化发展和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冯正直,张大均,范华泉.中学生心理素质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4):890-895.
[2]陈博.略论学校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17(1):28-31.
[3]李丽.从马斯洛需要理论看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4):67-68.
[4]冀先礼.青年学生负性情绪心理的分析及矫正[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2001,17(1):17-19.
作者:王二通 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