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探析

摘要:以物理学中的耗散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岭南师范学院孔子课堂进行个案分析,探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过程。文章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在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过程中,需要注意系统的开放性、培养过程中远离平衡态、注意非线性作用以及涨落突变,结果表明运用耗散理论进行培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是可行的,并提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耗散理论;孔子课堂;民族传统体育人才

我国孔子课堂和孔子学院在世界快速升温,为我国文化向世界著名学府传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梦是属于青年一代的,只有青年一代的接力和传承才能最终变为现实。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其中体育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国际上享有良好的声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的根本在于民族特色。在孔子课堂背景下,在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前提下,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培养多种理论维度的、具备国际综合能力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运用耗散结构理论,以岭南师范学院孔子课堂中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为契机,以耗散结构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培养国际化能力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为目标,探索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期待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向更广更全面发展。

1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分析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可行性

1.1岭南师范学院孔子课堂的建立背景

2013年5月,经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岭南师范学院与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合作,举办具有中国民族传统武术特色的孔子课堂。在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主要授课方式为民族传统体育为主的教学,包括太极、太极扇等。课堂成立以来,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在白俄罗斯全国组织举办各种中华民族传统武术为主的推广活动30余场。通过孔子课堂平台,在开展双边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中,不仅单纯推广中国武术,更要积极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以孔子学院发展为契机,推动新时代武术交流迈上新台阶。

1.2耗散理论分析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可行性

由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和超循环理论组成的一种系统理论称之为自组织理论,该理论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其结构分为平衡结构和耗散结构,其中平衡结构是无需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换就能保持平衡的结构[1],开放的与外界交流的系统,形成的就是进化的耗散结构。耗散结构是指通过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保持一种有序的结构。如果系统不能与外界能量进行信息交换的,也就不能形成耗散结构[2]。国内一些学者也用耗散结构理论做出了许多科研成果,证明了除物理领域耗散结构理论,应用在其它领域的可行性。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符合自组织理论,其演化过程顺应跨学科理论研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在白俄罗斯孔子课堂进行内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因此用耗散结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是合理的。系统分析其耗散结构特性及其内部熵流活动,结合我国国情条件,从全球视角进行审视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

2耗散结构理论对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的启示

2.1民传人才培养的前提是保持系统开放性

坚持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辩证统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也是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成功地走出国门,应加强自身软实力的建设,紧跟时展步伐,体育文化强大的吸引力和创造力是国际传播的根基所在,通过不断创新传播理念,开展国际营销[3]。岭南师范学院在白俄罗斯的孔子课堂,本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原则,积极推动民族传统武术的传播,同时借鉴白俄罗斯文化,编制更适合当地师生接受的课程,也积极学习俄语,孔子课堂的授课学生与老师都可以用俄语流畅地交流。在继承和传播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努力打造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成为在国际沟通中的桥梁。各种教学资源的互通有无,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新知识的增长,在给白俄罗斯授课时,也是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传承与创新,不断的历练下,增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2.2民传人才培养保持系统远离平衡态

时代在进步,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其关键一步在于打破传统模式远离平衡态。在耗散结构理论中,开放系统只有远离平衡态才能形成有序的自组织结构,才能对系统涨落有敏感性,当系统产生突变,形成一种新的有序结构。由此可见,远离平衡态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不断发展,整个孔子课堂发展处在动态之中。培养注重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全球意识的培养,提高多种维度的国际人才综合能力,打造具备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根据孔子课堂新特点新要求,与时俱进,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始终把个人发展与祖国需要结合起来,在白俄罗斯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以自己良好的行为和品质,担负起传播民族传统武术和我国传统文化的责任。

2.3民传人才培养保持系统内的非线性作用

非线性是一种动力学机制,系统通过复杂性产生和演化,也是连接系统简单性与复杂性的桥梁。物理学家哈肯认为,系统之所以能进行有序的结构排列,是指在控制参量达到了一定的临界值,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产生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各个子系统之间一定是非线性的,子系统之间彼此存在的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就是非线性过程。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的整个系统涉及多方面,不可能是孤立的。在培养过程中,遵循东西方文化存在的多元化和融合性特点。在世界经济文化相互依赖加强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要紧跟世界发展前沿,加强与西方就业市场的互动,在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中更好的发展。系统内部产生由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存在和进化的非常重要的条件,因此,应以非线性的观点看待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充分接受在其培养过程中,个体知识结构能力和个体结构内部与相互之间会产生非线性相互作用,利用并且抓住这种非线性特征,在培养过程中不断形成耗散结构[4]。非线性作用是耗散结构的内在依据,各要素之间既不是各自孤立的,也不是线性关系,只有存在非线性的相互联系,才能形成区别于新的有序结构。

2.4民传人才培养注意系统中涨落作用

伴随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程度不断加深,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有助于优化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功能,实现稳步发展。提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价值,首先从理论层面开展创新,提升传统体育文化健身性和民俗性同时兼备的内涵价值。以弘扬文化自信的完美姿态去传播,同时充分利用当代民族传统体育价值,进行深入的整理,来保持民族固有特色[5]。涨落在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分为系统外部涨落和系统内部涨落,在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受到来自外界各种各样的外来干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国际化培养不是一句空口号,还要与时俱进,从而有引导学生建立创造性适用于国际化的思维模式。作为一种跨文化的社会学习,学习先进理论知识,汲取先进武术经验,需要在与不同的思维模式碰撞中共同学习与进步。相对于我国传统的常规式思维模式而言,已经产生干扰与涨落。耗散结构理论为揭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有意识地向多向思维发展,形成彼此协同共同进步,相互合作的局面,中国和白俄罗斯各种武术知识和信息彼此汇聚,发生多层次与大范围的相互作用,在不断的相关效应中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创新能力的形成[6]。

3结语

岭南师范学院孔子课堂以民族传统体育交流为纽带,以合作创新为动力,在耗散理论视角和合作共赢理念下,培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人才,自觉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共同营造有利于中国和白俄罗斯两国文化交流的友好氛围,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玉利.基于耗散理论的众创空间演进与优化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38)26.

[2]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

[3]陈刚.“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推进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1)6-7.

[4]邵桂华.体育教学中耗散结构与学生系统自组织的生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4):75-76.

[5]沈宁.文化自信主题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机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6):74-76.

[6]廖凌飞,张文德.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的情报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图书馆学研究,2010(4):17.

作者:于志刚 单位:岭南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