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商务英语语用能力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对外贸易活动不断深入,蓬勃开展,与此同时,国际文化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语用失误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毫无疑问,涉外经济活动中相互碰撞的是不同文化下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该文以跨文化交际视野为出发点,以中西方文化对比分析为主线,最后以对商务英语语用能力的思考为落脚点展开内容,以期带给多元文化现状下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一些思路。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语用能力;中西方文化差异
1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由文化差异引起的贸易摩擦也十分普通,在此现象之下隐藏的问题是商务者对于英语语用能力的缺失。显然,商务知识与正确的英语相结合并不能保障商务活动的成功进行,语言的恰当性区别于语言的正确性。两国之间交际上的文化差异贯穿在整个商务活动之中,具体情境下的语用能力对活动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语用能力是培养企业实干人才的重要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在交际上的差异是迫切而必要的。
2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百度百科)。跨文化交际理论是对跨文化交际行为和价值观念系统化、抽象化和理性化的解释。这一理论视角能够比较圆满地解释交际过程与结果,准确把握交际者的动向,引导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跨文化思维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王立非、李琳,2011)
3商务英语语用能力的概念
商务英语的语用能力可理解为在具体商务情境中,为实现商务活动的成功而使用目的语去沟通的能力。具体来看,商务人士的语用能力主要表现为是否能够准确理解交流双方话语中含有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语、习惯表达方式、礼貌套语、称呼语等社会文化语言,并且做出合理推测和反应,同时也能用目的语把自己的思想进行自然得体的表达。
4跨文化交际下中西方文化对比
4.1交际原则和模式的差异
人际关系是通过交际实现和完成的,但实现某种关系的交际方式会因文化不同而有所区别,任何社会的人际关系都是以其社会的传统结构与文化为依托的。在中国,人们服从权威和长辈,每个人有着严格的等级身份制并置身于一个复杂的人际网络,根深蒂固的关系取向为群体取向。中国人倾向于集思广益,在做决定前会考虑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而目标则是集体价值和集体利益的实现。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西方文化的个体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群体主义交际原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追溯到希腊时代,公元前6世纪,西方社会废除了世禄的血缘种姓制度,开始了崭新的“民主”政治,带来了人际关系的新格局。1776年美国政府颁布《独立宣言》,强调民主和自由,随后法国《人权宣言》,也将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宣言之中,慢慢地,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价值观开始萌芽生长,服从权威被民主取代,等级身份制被平等意识取代,为西方社会价值观奠定了基础。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中西方学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把人际关系取向分为工具型、情感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中国属于情感型人际关系取向,这种关系下情感至上,交往双方倾向于表现出信任、亲和、重情重义的态度。而西方国家一般是工具型情感倾向,这是人们在交往时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关系,所以交际者往往理智而直率,逻辑超过感情。
4.2交际礼俗上的差异
在商务交际礼俗上,中国和英美国家也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特别是在招呼与寒暄、时间观念、饮食与宴请、礼品赠送等方面,中西方商务人士的看法与行为表现出很大区别。
4.2.1招呼与称谓
进行商务会面的第一步就是打招呼,如果在不熟悉对方的称呼习惯下乱打招呼,可能在初次见面时就会出现问题。中国人多采用一些应景式的问候语,如“忙什么呐?”“上班去?”“吃了吗?”,在中国人看来,这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感,但对西方人来说,这些问话容易被理解成一种对个人隐私的干涉,因为他们倾向于把虚化的问候语跟字面完全一样、实义的询问语等同起来。而西方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大多有两类:第一,谈天气;第二,谈娱乐活动和爱好。其实汉英中的招呼语在功能和使用方法上是相同的,知识其涵盖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不同的问候语方式受制于不同的文化规范。在职场上,中国人习惯根据职业、官衔、辈分等称谓他人,充分反映出对方的职务、地位和彼此的关系,比如“王经理”“张医生”等。而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称呼规则也相对简单,除了对某些特定人士,如皇族、政府上层、宗教界、法律界、教育界等外,几乎不用头衔称呼别人。一般情况下会直呼其名以示亲切、平等。在非常正式的商务场合下,西方人则以Mr.称呼男士,以Miss或Ms称呼女士。
4.2.2时间观念
各个文化都有自己的“时间语言”,在商务活动中,时间观念潜移默化地制约和支配着人们的思维、语言和行动。毋庸置疑,守时是商务交往的重要礼仪之一。但是,中西方在对“守时”的理解,对时间的分配和利用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人类学家霍尔把时间观念分为多向时间制(polychromictime)和单向时间制(monochromictime)两种范畴。中国属于多向时间制,多向时间制将时间看成发散的,认为很多事情可以同时出现,事件的完成不必受日程、计划的限制,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中国人习惯于在同一段时间内同时进行多项活动,视事情轻重缓急而分配时间。同时,中国人走亲访友等也比较随意,往往不进行预约安排。而西方国家倾向于单向时间制,在特定时间内做特定的事,对于时间的安排力求周密、严谨,对时间的安排也往往提前做好计划,任何正式的事项都会提前预约进行确定。单向时间制十分注重日程的安排,强调时间的阶段性和准时性。因为西方国家时间观念极强,所以不遵守预约通常会被视为是以自己为中心、不顾他人或没有礼貌的表现,也会让对方认为你并不重视你们之间的约定。
4.2.3饮食与宴请
宴请是中西方商务人士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常用方式,但中国人与西方人宴请风格却不同。中国人设宴喜欢热闹,菜式多,宴会桌上往往谈笑风生,气氛热闹欢乐。而西方人设宴多是分餐制,进餐时低声交流,避免破坏幽静的环境。早在道家的理论中就有“守弱处柔”,“盛极必衰”之说,在中国文化中,自谦是非常鲜明而重要的思想,作为一种理想人格,它左右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受到这种影响,在饮食与宴请中,美酒佳肴之前,中国的招待者习惯谦虚地说:“今天的菜不好,还请多多包涵”,英语国家的人听到“Pardonmeforthepoorfoodstoday”会感到无法理解,丰盛的菜肴为何被形容成“poorfoods”,那如果你方认为是不佳的食物,又为何要请我们吃呢?这种情况就属于语用失误,中方的善意招待并没有让对方理解体会,而这种语用失误之下是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欠缺解读。
4.3交际思维上的差异
4.3.1整体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
从哲学上分析,不管是儒家的“自然人化”还是道家的“人自然化”,都将人与自然统一化,整体化。这都为中国的整体性思维奠定了基础,整体性思维顾全局,从整体综合分析利弊,惯于辩证看待矛盾双方,统一对立。而西方哲学从柏拉图到近代哲学,始终以“主客二分”作为哲学的主导原则。西方国家惯于用观察和实验来对事物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探究过程由分析性思维作为主导。
4.3.2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而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百度百科)。中国人属于形象思维,习惯于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习惯于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在言谈中,中方惯于使用形象类比的方法进行论述。而西方人在抽象思维支配下,习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在言谈中多用含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4.3.3螺旋形思维和直线形思维
先分后总,先说原因后说结果,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直觉、具体为特征,思维活动大多是螺旋式地绕圈向前发展。螺旋式思维支配下的语言表达一般以叙述事情背景开头,或是罗列客观上的条件,或先说明引发问题的原因,或是摆证据,其次才是做出结论。语言的结构迂回向前,重铺垫,让听话人有思想准备。与中方螺旋式思维大不相同,西方人惯于开门见山,把话题结果放在前面,再进行层层推演。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讲究从一般(general)到具体(specific),从概括(summarize)到举例(exemplify),从整体(whole)到个体(respective)。
5文化差异下对商务英语语用能力的探究
针对以上所述的三项交际上的文化差异,作者提出以下建议。(1)中西方的交际原则和模式大不相同,在商务活动中,礼貌体现在尽量往对方价值体系上靠拢,工具型情感下既以目的利益为先,所以应尽量规避中国习惯的“客套话”铺垫,否则会给对方你不是诚信合作或喜欢拐弯抹角的印象。其次,权威和长者并不被西方文化推崇,民主、自由和平等才是英美国家的主流。所以商务活动中不提倡“倚老卖老”和任何形式卖弄权威的语言行为。再者,考虑到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冲突,商务者应充分理解个人主义并利用个人主义,努力规避由于价值观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在商务接待活动中,组织语言时需考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坚决规避以下错误:参照自己母语中的习惯表达,把自我的思维不加转换,直接用目的语传递给对方。(2)中西方在交际礼俗上也不尽相同,为了让交流更流畅,建议多积累西方国家的惯用表达方式,以求在特定商务情境下说出地道的语言,从而让对方真正理解到你所要传递的信息。具体来说,语言表达应以让对方舒适为界限,组织语言时应考虑到对方不愿隐私被侵犯的文化前提。鉴于时间观念的差异,实施商务活动的特定项目之前应提前进行预约,语言表达应严谨并将对方的日程考虑在内。(3)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在不同的思维特征支配之下,中西方在交际时的语言表达上也存在着差异。想要说出纯正的英语,必须得学会将中式思维转换成英式思维。在整个涉外活动中,学会用逻辑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语言表达应讲究连贯性和逻辑性。商务交流或谈判之中忌语言表达冗长,转变中方习惯的铺垫式交流,谈判内容根据工作要点逐步展开。
6小结
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文化意味着不同的交际模式、交际礼俗和交际思维,而这些差异贯穿在整个对外商务活动之中,对商务活动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英语+商务”学习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语用失误不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出来。文化差异之下,商务英语的语用能力无疑是商务交际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本文着眼于影响商务交际活动的几项中西文化差异,进一步提出了对商务英语语用能力的思考,以期带给广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一些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赵莉莉.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商务英语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冯敏.跨文化交际理论视野下商务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外国语文,2014.
[3]房冠乔.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4]董芳.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J].理论观察,2012.
[5]陈鲁宁.中西方商务交际礼俗文化差异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
[6]王丽萍,张琰.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2.
作者:张舒婷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