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商务英语人才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校企合作商务英语人才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校企合作商务英语人才研究

一、语言经济学的内涵

语言学是一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索其结构、运用、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的科学,而经济学是研究如何用稀缺的资源满足人类各种需求和欲望的科学,两者看似关联甚小,将两者结合的研究也起步较晚。直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教授JacobMarschak(1965)提出语言经济学,这门将语言学与经济学结合的交叉学科才正式产生,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其可行性和重要性最终得到了学界认可。著名学者鲁宾斯坦就曾表态,经济理论是人们对在人类相互作用中的常规性进行解释的一种尝试,而人类相互作用中的最基本的、非物理性的常规性就是自然语言,语言从部分意义上讲也是一种交流的机制。而经济学试图将社会制度解释为从某些函数的最优化过程中所衍生出的常规性,这一点可能对语言也是适用的。语言经济学认为:(1)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这就告诉我们要重视相关语言人才的培养,同时像其他资本一样,这类资本的获得也需要投资,且需要正确和充分的投资。此外,对于投资是否取得成效要看是否培养了合格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是否能精通这门或几门(专业)语言,且最终能转化为生产力,能为语言的学习者个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2)语言存在经济特性,即价值、效用、费用和收益。这要求我们注重其价值和效用,注重成本效益,即最终评价要考虑如何在尽量减少成本的情况下提高收益。(3)语言是公共产品。主要意思是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指某一消费者对它的消费不会降低其他消费者对该物品的消费水平,非排他性指对群体内全体成员开放。语言的掌握不光可增加个人的竞争力,且可增加国家间经贸往来、文化传播、信息技术和知识的共享,促进社会整体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不光学习语言的个体要实现收益最大化,社会集体的收益也要实现收益最大化。(4)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供需平衡是一切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当然也不例外。

二、我国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生,我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对精通外语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也越来越重视对外语人才的培养。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国民外语素质,尤其是英语素质,我国早在义务教育的最初阶段就要求开设英语课程,城市中更是从幼儿时期开设英语学习班。大部分学生最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至高中毕业,要学习12年英语。高中毕业后大学阶段的学习,不分专业,几乎所有的学生仍然要继续学习英语,不少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入学考试仍然要考察英语技能。而是否具有英语四六级证书也成为了衡量大学生学业成绩是否优秀,是否为合格的二十一世纪人才的标准。不少企业、国家单位招聘都会要求应聘者必须具备四六级证书,我国这种轰轰烈烈的学习英语的热潮持续了近四十年。而作为最具实践应用性的商务英语,大众对于学习它自然是倍加热情,各地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商务英语培训班,各高校都争相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恰恰说明了这点。作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商务英语考试———剑桥商务英语资格考试(简称BEC),在中国报考人数众多,全国有超过60所知名大学被授权为BEC考点,甚至BEC有几年成为中国除雅思外报名人数最多的国际性外语考试。持续的“英语热”,尤其是“商务英语热”理应能为社会提供大量商务英语人才,可现实却事与愿违。虽然有大量的学生学习商务英语,但是学习效果很不明显。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勿论实践能力,连考查基本技能的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以BEC考试为例,每年虽有大量人数报考,据官方统计,BEC在中国的通过率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初级和中级通过率大概在35%,高级只有20%左右,其中中等成绩占3%—4%,成绩优秀的不到1%。(2)商务英语口语、听力、写作等实践能力差,不能有效交流,这与我国重笔试,轻口头表达、听力训练的英语教育培养模式相关。(3)专业技能不过关。尽管各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都开设了相应的专业课,如国际商法、对外贸易、商务礼仪、函电写作、商务英语笔译和口译等,但是课本知识很多学生学过就忘,缺乏操作平台实践,导致学生反映学与不学效果差异不大。不少企业表示,即使招聘商务英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仍然还要在上岗后进行大量的培训。总之,我国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现状可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英语热”和商务英语人才的供需失衡。从经济学角度不难发现,在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上,我们正面临着投入巨大但效益低下的尴尬局面。这具体体现为很多学习者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学习商务英语,甚至报读这个专业,但由于自身水平并未达到市场需要的要求,导致无法就业或无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另一方面,不少企业也为不能招聘到合格商务英语人才而烦恼。

三、从语言经济学角度探讨为什么培养商务英语人才要采取校企合作模式

1.校企合作模式可降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成本。

首先,可降低学习者个人投入。因为从学校到企业一条龙的培训学习可减少学生外出自己找地方培训的时间,也可以以最低廉甚至免费的方式学习市场最需要的专业知识。其次,也可降低企业成本。因为这可以极大减少企业后续培训员工的时间,从校企合作项目表现优秀的学生中直接选拔人才也可减少招聘成本。再次,还可降低学校成本。学校将一部分实习工作直接交给企业,可以减少学校相应工作量。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模式可从整体上降低社会成本。

2.校企合作模式可提高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效益。

首先,可提高学习者个人效益。因为学生不光可以将书本内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以巩固,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成绩优秀者大部分可留在企业工作,当然促进了就业。其次,可提高企业效益。因为企业是以满足自身需求的目的进行这个项目,培养的人才当然是正好自己所缺乏的,期满后企业可以直接将表现优秀的学生留下从而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再次,学校可通过与企业合作了解商务英语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提高自身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效益优化。随着相关就业人数的增加和企业需求的满足,这当然能从整体上提高社会效益。

3.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高校和专业自身的发展。

我国高校正面临激烈竞争的局面,尤其是英语专业,由于很多学生仅具备英语技能,不像其他专业学生有专业技能,而不少英语专业学生连英语本身学习效果都不理想,所以难免竞争力不如其他专业学生,这使得不少学校英语专业报名学生人数不断减少。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高涨,未来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若不能居安思危,提高自身竞争力,未来势必面临更危险的处境。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将传统单一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转化为更有效、更具实践性的模式,有利于高校和专业自身的发展道路探索。

四、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几点建议

1.校企全方位合作,企业帮助学校进行满足市场需求的课程设置

减少不必要的课程,对于普遍反映学起来困难且需重点掌握的技能学校应加大学习力度,因为毕竟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间有限,大部分时间以及大部分技能还是在学校学习。

2.学校可派专业课教师去企业学习和接受培训。

试想若专业课教师知识止步于课本,不了解社会和企业真实情况,照本宣科,且不说内容枯燥,学生通过课堂学到的东西势必与实际发生断层,降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3.学校可与多个多种类型企业合作,企业也可与多个学校开展合作。

这不光可以便于学校更全面地了解市场,也可以使企业通过更多渠道选拔人才;不光让双方都更有危机意识,增加双方竞争力,也让双方有更多选择。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个人发展和就业的需求,也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面对商务英语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现状,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加以解决。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看,校企合作模式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值得尝试和推广。但是仅仅依靠校企合作模式就想改变这种供需不平衡,改变商务英语教学与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显然是过于乐观和不成熟的,对于如何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探索,这也应是学界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作者:梅君 单位: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