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公共商务英语教学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公共)商务英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特点和定位,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具有必要性。在未进行教学改革之前,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以日常交际和考试过级为教学理念,并没有向专业化过渡,学生所学到的外语知识与现实要求具有差距。因此,商务英语的教学定位不再是专业化学习,而是以成为学生日后工作所需的语言辅导工具为重点。这一特殊的转型,成为了商务英语公共化的必要性。
1.(公共)商务英语教学课程设置。
加强(公共)商务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帮助。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课程设置上依旧沿用教学计划周课时四节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以保证学生充足的课堂英语学习时间。不再遵循过往行政班级固定排课方式,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相关英语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班级中,各类专业学生共同形成一个班级,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颖。
2.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政府报告中的转型要求,各高校积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也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针对独立院校师资特点,(公共)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以专派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学习,建立校企合作;其次由本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具有双语教学能力)承担(公共)商务英语教学,以确保(公共)商务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公共)商务英语知识和文化教学任务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增加商务英语知识和文化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1.商务英语知识的获取。
商务英语以培养商务人才为最终目的,专业性和实际性要求高。除了要学习英语自身的语言知识外,还涉及相当多的经贸、管理、交际等内容。学生不仅仅要掌握听、说、读、写、译的基础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国际商务知识、熟悉商务法律以及一定的商务运作能力。因此,伴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行,也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由于商务英语教学刚刚实行,师资力量不足,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欠缺。因此,对商务英语教师知识和素养的要求也无形中有所提高,也迫使商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教,还要更深入地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共进步。
2.商务英语中的文化。
文化教学中,一般英语专业主要以语言和语言应用关系较为密切的文化内容为主,但在(公共)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不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学术交流,而是为了涉入相关的商贸工作中。因此,在(公共)商务英语的文化教学不能忽视商务文化内容的教学。教学在引导学生获取商务文化时候,要注重文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灵活性和趣味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采用各种不同的趣味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宽思路,多以教学案例导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案例分析,拓展知识面。
四、(公共)商务英语考试改革与教学成效
为了规避传统考试方式给教学改革带来影响,(公共)商务英语考试方式灵活,加入实操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1.考试改革。
传统考试方式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组题,动用一定数量的人力监考,耗损更多时间进行批阅卷,最终完成期末考试成绩的录入等一系列复杂繁琐的环节。针对该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的,对该课程的考试方式也进行了改革。考试即设置了卷面形式,又有实际商务英语语言应用的形式相结合。(公共)商务英语考试方式由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两部分构成。期中考试内容以商务英语写作为主;期末考试内容由老师给出相关背景,拟定固定主题,对学生进行小组分配,要求学生将每学期学到的相关章节和知识结合撰写出剧本并予以实际应用。通过话剧、小品等方式用英语语言能力进行表演和表达,以达到语言基础能力和商务英语知识文化相结合的方式。
2.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一年两学期的(公共)商务英语教学观察和研究发现,教学改革后的教学成效明显提高。学生在教师灵活而有趣的教法中对商务英语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能够主动学习与提出要求。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多途径对商务英语有了接触,接受了大量新鲜而丰富的商务知识和文化;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还拓宽了学生自身的视野,加深对商务知识和文化的敏感性,提高商务交际能力,并将技巧运用于实际工作中。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发现,学生不再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在学习和表现中自信心高涨、自我意识明显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还有不少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校级、省级或国家级的英语口语比赛和英语知识竞赛。(公共)商务英语课程改革不仅适应了学校对转型的要求,也适应了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运用“商务英语”这门工具,通过丰富的知识背景和熟练的技巧,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适应社会,这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对于独立高校未来将如何更好、更完善商务英语教学传授,制定了更贴切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市场、社会和国家的需求,还需要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老师们付诸更多的努力和研究。
作者:黄晓力 梅又方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语言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