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活动中赏识教育运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教学活动中赏识教育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教学活动中赏识教育运用

摘要:

赏识教育是一门集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综合学问,是在尊重学生、承认差异、充分信任的基础上,通过赏识学生的行为表现以激励学生发挥自身潜能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体现了人性中渴望被信任、被尊重、被理解、被激励的特点。本文在阐释赏识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性,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赏识;激励;信任;尊重;理解

引言

自古以来,我国素有“严师出高徒”的教育传统,通常把“严师”作为教出“高徒”的前提和条件,这种严厉的教育方式固然有其好的初衷,但在当前这种教育多元化的今天,高校的教育方式、教育模式及教育理念等需要改进,于是就出现了以赏识教育为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育理念,赏识教育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出发点;以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创建宽松的育人环境为方法,为社会培养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它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思想。

1、赏识教育的由来及其内涵

赏识教育被誉为“中国家庭教育的第一品牌”,是周弘老师花费了20年的时间探索并总结出来的,现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它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通过鼓励、肯定和赞赏的手段,激励学生不断发挥自身潜能的一种教育方法。它充分体现了学生渴望被赏识、尊重、理解和爱的特征。

1.1赏识教育的由来

赏识教育由周弘老师明确提出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赏识的理念源于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以及后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当前各校所实施的赏识教育是对孔、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理论依据源于心理学中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还有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即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渴望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的需求。

1.2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的本质就是激励。延伸到教育领域,赏识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调动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以及情感、意志、兴趣、动机,使之积极投入到学习中的一种教育方式。赏识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思维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主张以赏为先导,用识的眼光去发掘学生的潜能,通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把外在的教育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以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在当前的高校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使其意义和作用能够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创造力等方面得以真正实现。

2、赏识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心理学家戴克斯说: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一样。鼓励是每个人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是克服消极心理、改变心理感受的重要方法。所以,提倡把赏识教育作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

2.1赏识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切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根据马斯洛所著的《动机与人格》一书,说明人的行为动机是个人的内在需要,而且是从低级的生理过渡到高级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的一个动态过程,只有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得以逐步实现,才能形成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完美的人格。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诱导和唤醒是教育的手段,同样,赏识也是当前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高校的辅导员,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赏识教育的理念去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把形成积极、健全的人格看作是自我内在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结果。

2.2赏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之树立创业意识

创造力指的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提供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目标,但是中国目前的应试教育制度,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当前全球经济处于低速增长时期,我国的总体经济形势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大学生的创造力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拯救民族命运的关键。近些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逐年增大,针对这种状况,国家和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创造性教育,把鼓励大学生创业当作谋求出路的一种重要途径。让大学生通过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才能,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赏识教育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3赏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乐观、从容的心态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他人的肯定和认可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自信、乐观、从容的心态是在不断地进步、赞许和肯定中成长起来的。赏识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并在以后的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在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也来越大的社会中,让学生拥有一颗积极、自信的心灵是每位家长和老师最大的期盼。自信是学生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表现为一种积极的行为态度。乐观是良好心理素质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制约并促进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作为辅导员,要学会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乐观、从容的心态,从而让学生拥有强大的内心。

3、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社会人所推崇,相比其它教育方式其优越性值得借鉴和推广。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偏离其本质的误区,因为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有其弊端,赏识教育也不例外。

3.1不会赏识

赏识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教育,爱孩子、爱学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天性。根据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势,由于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其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大学生供需不平衡,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就业难使得家长和老师把学生的考试成绩看作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一切。因而,对学生采取严厉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所需要的情感支持、理解态度和公正评价,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肯定和认可。人是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了解自己的,又是在自我反思中认识自己的。人的情绪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老师的一席话或许就能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作为辅导员要真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日常的管理中少一些责骂与讥讽,多一些鼓励与赏识,让学生产生一种被信任、被欣赏的心理,同时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其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增强其自豪感和自信心。

3.2缺乏赏识

当前的教育者提倡以赏识教育为主要的教育导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所实施的赏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严厉的教育方式在中国的教育传统中根深蒂固,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亲身体验过传统教育这把利剑,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还保留着传统教育的痕迹,把目光和重点焦距在学生的成绩和表现上,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性,从而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当前激烈的竞争让老师和家长把希望转嫁到学生身上,不希望孩子输在成绩上,一味地对学生采用权威式的教育方法,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更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成熟社会人所应具有的能力。要知道,每一位学生都渴望成为他自己,都渴望得到爱,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需求,是满足学生精神需求的重要食粮。因此,老师要善用肯定、赞扬的手段,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滥用赏识

众所周知,赏识教育需要借助物质或者精神奖励来强化学生的思想、行为,以调动其积极性。针对当前以95后为主体的独生子女学生,家长把大把的精力都倾注在学生身上,而且从不吝惜对学生的奖励,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无条件的满足,从而让学生养成“爱索取”和“有求就得应”的习惯。赏识教育是真诚且发自内心的,过度的赏识给人的感觉是虚假不负责任的,而且只会让学生越来越骄傲、虚荣和自负,而且会使其陷入过分的自我欣赏当中,其后果就是弱化了学生本应具有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上进心,使其变得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人的成长需要的不仅是阳光般的赏识,而且更需要雨露般、富有建设性的批评。我们当前所提倡的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滥用夸赞,而是适时、恰当、正确、客观地教育学生。

4、赏识教育的策略

寻求实施赏识教育的最佳途径,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赏识教育在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等方面的确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赏识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采取何种策略是我们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4.1赏识教育的首要前提是了解学生,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有人说:“教师博大的爱心是教育的源动力、信任学生是教育的情感基础、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激发和培养是实施教育的最佳途径。”辅导员是从事学生管理、学生思想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导师,肩负着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重要使命。当前的95后大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崇尚个性,容易感情用事,脱离实际。由于他们尚未对自己形成稳定、持久的评价,所以外部的发声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辅导员在面对当前的大学生时,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通过与他们的接触和交流,模拟出他们的思维以及可能做出的行为表现,同时,还要从思想上转变工作思路,不断地改进管理理念,摈弃以往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方法,站在尊重、理解、信任和欣赏的角度参与学生的管理。并借鉴赏识教育的教育模式,把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贯彻到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去,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教育质量。

4.2赏识教育需要赏罚并举、恩威并施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当前95后的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时期,作为辅导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坚持原则,赏罚分明,让学生感受到赏识与惩罚都是为了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在提倡赏识教育的现代社会,不能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赏识和惩罚就像是教育活动中的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就一个学生,也可能毁掉一个学生。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是有些时候适度的惩罚也是出自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赏识和惩罚,又像是教育的两个支柱,缺一不可。赏识与惩罚都是教师管理学生的手段,缺乏任何一个手段都会影响教育的平衡性。

5、结语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国家的发展与未来。在高呼赏识教育的今天,每一位懂教育的人都应该知道:任何一种教育理念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局限性,赏识教育也不例外。我们要防止从过去严厉的惩罚教育极端步入另一个一味夸赞的极端。所以,在实施赏识教育过程中应充分把握好尺寸,过多、过虚的赏识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只有当赏识变成了一种科学的教育方式时,才能真正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因而,赏识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

作者:郭绘绘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四川: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2]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杨秀芹.论赏识教育在学校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

[4]邵萌.论大学生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性[J].考试周刊,2009(14).

[5]黄解放.正确理解和实施对学生的批评教育[J].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