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赏识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赏识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策略

摘 要: 初中体育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组织学生参与各个体育项目的训练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但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不高,许多学生在体育课上感到压抑,缺乏体育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内心多加关注,在体育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文章将围绕着赏识教育这一中心,就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进行分析。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了让同学们快乐地进行锻炼和学习,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赏识教育体育模式”成为中学体育老师改革的首选方向。但是具体应当如何对教学的理念进行改革,让赏识教育体育课堂成为现实,从而帮助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仍需要老师们的实践与研究。因此文章将针对如何构建初中赏识体育课堂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初中生; 心理; 赏识教育; 应用; 分析

初中生处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转折阶段———青春期。在初中阶段,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均会出现显著的变化。对初中生开展体育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组织学生参与田径、球类等各个体育项目的训练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的情况并不理想,这说明体育教学方式以及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存在问题。我们需要研究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并探索新的体育教育理念。体育课程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重视,近些年的课改中也不断强调体育课在中学课程中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体育课程的开展不仅要达到锻炼身体的功能,还要注重让学生在快乐中锻炼,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但在以往初中的旧体育教学模式下,体育课往往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对体育课大都怀有“疲惫”“任务”“体考”等想法。甚至于大部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只是为了应付体考,因此为了激发同学们对体育课程及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实现身体和精神双重发展的目的,进行赏识教育体育课堂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2021 年 6 月,为研究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北京某师范院校体育学院的专家随机选择各地 8 所中学,对这 8 所中学的初中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共有 943 人,其中,男生有 457 人,女生有 486 人。从年级上来看,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初一学生有 351 人,初二学生有 371 人,初三学生有 221 人。调查结果显示: 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99.8%的学生表示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吹口哨、发号施令,要求自己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次数的标准动作; 有 96.7%的学生表示体育教师在整个学期,总是采用相同的方式上体育课; 有 74.8%的学生表示体育课的训练方式呆板或“非常呆板”; 有 89.6%的学生表示体育教师的管理非常严格,有 48.9%的学生表示在体育课上从未听到过教师的表扬、赞许; 有 42%的学生表示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遇到困难、有所懈怠时,会受到教师的批评; 有 72%的学生表示在体育课上常常感到压抑、疲劳、劳累; 有 65.1%的学生表示自己在课外时间很少进行体育锻炼; 有 65.3%的学生表示自己在体育课上已经拼尽了全力,但从未获得教师的关注、赞扬、肯定; 有 44.3%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体育比赛缺乏兴趣,有 35.2%的学生表示自己的体质较差,经常生病、感冒; 有 47%的学生表示自己不曾参加学校( 或班级) 组织的体育比赛。此次调查表明: 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不高,有许多学生在体育课上感到压抑,还有许多学生缺乏体育兴趣,不愿主动参与体育比赛( 一些学生甚至不愿观看体育比赛) ,不愿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65.1%的学生表示自己在课外时间很少进行体育锻炼) ; 由于缺乏体育锻炼,不少学生的身体处在亚健康状态( 35.2%的学生表示自己的体质较差,经常生病、感冒) 。此次调查揭示出: 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方式以及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存在问题。

二、赏识教育

( 一) 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 Frederick Herzberg) 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其专注于研究“满意度”这一课题。为研究“员工工作满意度”“学生学习满意度”,赫茨伯格曾对许多企业员工以及许多大学生进行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最后发现: 促使员工努力工作、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主要来自两种因素。赫茨伯格将这两种因素分别称作“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主要包括员工的工作环境、工作待遇以及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等。保健因素是产生满意度的必要条件,但仅仅依靠保健因素,不会给员工、学生带来满意度。激励因素,则包括工作给员工带来的成就感、学习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员工通过工作获得的认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认可,以及员工通过工作实现的个人发展、学生通过学习实现的个人成长,等等。企业主管满足员工的激励因素,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大学教师满足学生的激励因素,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所以,激励因素是产生满意度的充分条件。赫茨伯格基于他的发现,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two-factor theory) 。双因素理论强调: 企业主管在管理员工时,必须注意保健因素,同时又要运用激励因素。学校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同样也要注意保健因素,运用激励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员工、学生的不满情绪,才能提升员工、学生的满意度。

( 二) 赏识教育

近年来,赏识教育逐渐受到国内教育界的重视,并获得推广应用。赏识教育,顾名思义,是一种以激励、表扬作为主要教育手段的教育理念。赏识教育认为: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激励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对学生进行激励、表扬,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特长,要赞美学生取得的任何进步,这样,就可以充分运用“激励因素”,让学生体验到尊重和快乐,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释放自己的潜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向成功。

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

基于双因素理论观察初中体育教学,我们可以发现: 在初中体育课上,教师非常重视体育训练,但许多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运动成绩是否达标,却忽视了关注学生的内心,还有许多教师,不愿主动表扬、赞赏自己的学生。这种做法,无疑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在体育教学中主动应用赏识教育法。下面,我们将结合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第六章《乒乓球》这一案例,来阐述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

( 一) 引导学生认识乒乓球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受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他们大多活泼好动,但各种行为、各种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性,而且持续的时间较短( 有教育专家发现: 初中生喜欢尝试做任何一件新奇的事情,但对这件事情的热情往往只能持续三分钟) 。同时,初中生的大脑皮层已经基本发育成熟,他们已经具备独立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喜欢探索事物、事件背后的含义,当认识到某种活动的重要价值后,他们往往可以自觉投入此项活动,并且长期坚持。———因此,在乒乓课上,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乒乓球、乒乓球运动。体育课开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乒乓球球拍、乒乓球,并问学生这是什么( 这个提问看似简单,实际上经过了精心设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乒乓球,因此,这个提问对学生来说不存在难度; 另一方面,教师故意提出这种显得幼稚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们感到好笑,从而把学生逗乐,活跃体育课氛围) 。学生们会笑起来,齐声回答: “这是乒乓球。”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郑重地对学生们说: 同学们不要小看了乒乓球。乒乓球背后,有许多故事。然后,教师运用故事教学法,向学生讲解乒乓球的由来: 在中世纪的欧洲,有许多教堂。传教士们在教堂里日复一日重复单调的生活,每天都过得很无聊。后来,他们发明了一种用手掌击球的游戏。到了 14 世纪,手掌击球的游戏传入英国,英国贵族对这种游戏进行了改进,发明了网球,网球都要在室外进行。到了 19 世纪末期,几位英国海军军官在打网球时无意中发现: 在室内打网球,把网球打到一张台子上,网球同样可以弹跳起来。他们就用空心的小皮球代替了网球,在室内进行比赛,从此,发明了乒乓球运动。乒乓球运动由于可以在室内进行,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很快就风靡世界。接着,教师使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视频。视频内容有: ①1971 年中国乒乓球队与美国乒乓球队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乒乓球比赛( 教师要结合视频告诉学生: 这次乒乓球比赛推动了中美建交,史称“小球推动大球”) ; ②2000 年第四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刘国梁与佩尔森展开个人对决。双方的比分呈拉锯状态,轮番上升。双方比分从10 ∶ 10 打成 13 ∶ 13,15 ∶ 15,18 ∶ 18,两人鏖战数百个回合。最后,刘国梁以 21 ∶ 18 险胜佩尔森,刘国梁获胜后,百感交集地哭了,全场观众掌声如潮( 教师要结合视频告诉学生: 国家领导人也看了这场比赛,还专门给刘国梁发去了一份贺电) 。学生们看到这两段令人热血沸腾的视频后,他们的情绪会高涨起来。教师要利用这个机会,向学生灌输抽象的理性知识; 教师要告诉学生: 打乒乓球,可以保护视力,防止近视; 打乒乓球,还可以训 练 人 的 手 眼 协 调 性,提 升 人 的 反 应 灵 敏度。———这样,学生们就会认识乒乓球运动的重要性。

( 二) 运用赏识教育开展体育教学

接下来,转入乒乓球训练环节。第一步,教师向学生队列发问,问哪些学生会打乒乓球,然后,教师要求会打乒乓球的学生单独出列。而后,教师亲手把乒乓球、球拍分发给这些学生,要求他们在其他同学面前表演击球、接球( 这样,就给了学生表现的机会) 。学生们表演时,教师要为他们鼓掌,并夸奖他们动作熟练( 这样,就运用了激励因素,并且满足了学生的自尊心) 。第二步,教师问队列中其余的学生: 有哪些同学喜欢打乒乓球,或者想打乒乓球,然后,教师要求喜欢打乒乓球、想打乒乓球的学生单独出列。而后,教师亲自向他们示范直拍握法、横拍握法。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们模仿自己的动作,尝试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不要怕丢球”。学生们掌握直拍握法、横拍握法后,教师要求他们自主练习。第三步,教师问队列中剩下的学生: 为什么不喜欢打乒乓球? 这些学生会支支吾吾地举出各种理由( 如“我不知道怎么打乒乓球”) 。教师笑着让这些学生每人拿起一只球拍,然后,教师亲自在他们的面前表演单手颠球。表演结束后,教师让这些学生也尝试单手颠球,有的学生会频频失误,但只要 反 复 练 习,每 个 学 生 都 会 掌 握 单 手 颠球。———教师要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叫好。这样,就可以运用激励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第四步,教师要求会打乒乓球的学生与喜欢打乒乓球的学生展开乒乓球对抗练习。教师则亲自指导那些不喜欢打乒乓球的学生进行正手发球、反手发球。

( 三) 运用赏识教育设计体育课程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当中,初中体育课堂往往由老师来主导,学生几乎只能跟着老师的步伐,听从老师的指挥,很少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样被动接受的课堂是很难让同学们提起兴趣的。他们正处在对世界充满好奇以及渴望实现主体地位的年纪,因此,如果可以让同学们参与到体育课堂的教学之中,并提供机会让他们创新,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当学生感受到认同时,就会更有动力去做事情。这将大大提高同学课堂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提高同学们对课堂的期待。这样,体育课将会成为同学们实现脑袋里的奇思异想的地方,而不再是一种负担,这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初中生往往对世界充满探知的欲望,倘若自己提出的想法被采纳并被用于教学之中,那么产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是很强烈的。而当学生感受到认可之后,就会激发极大的热情,课堂参与度和活跃度也就能得到保障。在我们初中体育课开展的过程中,也可以注重运动项目和形式的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让我们体育课中的规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改变。不断丰富体育教学内容,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对于体育课中各个项目的规则进行自主的制定,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使得我们的体育课程能够与时俱进。沟通与交流是解决问题的良药,这里的沟通并不是指专门找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谈话,而是渗入日常教学之中,面对好情绪要嘉奖,面对消极情绪要及时排除,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们相处,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而不是以高一等的身份去评判学生。很少会有学生莫名其妙的讨厌一个老师,他们也会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喜欢,所以适时的关心可以让学生产生被关注的感觉,从而会更加努力的做好自己,希望能得到老师更大的夸奖。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在日常教学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天气和场地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在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之后,也需要充分参考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堂参与感,从而逐渐消除心中的抵触心理。同时,体育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平等、真诚的态度来对待学生,鼓励学生主动进行体育学习,还可以在课堂上对于基础的体育项目进行示范,让学生更加了解老师,向老师学习,从而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与老师拉近距离。老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心和爱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遇到难题,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鼓励的语言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四、结语

初中生处在一个特殊的成长期,他们非常渴望获得来自教师、长辈的赏识。因此,体育教师应当主动关注学生的内心,在体育教学中主动运用赏识教育。这样,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初中赏识体育课堂的建设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必将经历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理论又到实践的过程。观念指导着实践,这就要求初中体育老师理解并贯彻赏识教育的内涵,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纠错,过程必然是曲折的,但未来总是光明的,只要共同努力并坚持,必然会构建出轻松的快乐的体育课堂。

作者:赵启 单位:甘肃省礼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