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赏识教育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赏识教育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培养

【摘要】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普通高中生不同,他们大都经历过挫折体验,不良行为较多,接受到的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也常偏向于负面,这就导致他们的心理问题更为易发和高发。在了解中职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探索赏识教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中的实际应用,就具有了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生;赏识教育;心理健康培养

一、赏识教育的理念及其作用

在教育上,赏识教育并不是表情加鼓励的硬性操作,而是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学生的行为;是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学生发展的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赏识教育最早是一位父亲为了教育培养自己全聋的女儿而出现的,所以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和付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推广和发展之后,赏识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有效、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一)教师的赏识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的自信。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对生活、对学习都抱有极大的热情,这让他们在学习工作的时候干劲十足、事半功倍。教师的赏识教育就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之一。赏识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学生的行为和品质,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对学生良好行为的维持和稳定起到了积极正面的强化作用,多次强化后,学生的这种“好•行为”就会成为一种好习惯,自信心也在教师的赏识和学生自我的不断进步中得到了累积和提升。

(二)教师的赏识能够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大多数中职学生常常有这样一种心理:“反正我都是差生,学不学都是那样,干脆就不学了”,这样的心理认知作用下,学生体验不到成功,觉得学习可有可无,平常表现就会十分的懒散,有些干脆就不学习。这种时候,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创设合理的环境,在环境中鼓励和赞赏学生,肯定他的成功,让学生体验到乐趣并拥有“成功体验”,消除学“反正就这样了”的认知偏差,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三)教师的赏识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针对学生好胜心较强而耐性较差的心理特点,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行为的肯定和赞扬,能够激起其他学生的好胜心,这样整个班级都环绕着一个健康向上、积极活跃的竞争氛围,有利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赏识教育在中职学生心理素养培养中的应用探索

(一)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面对学生,无论是好是坏,教师都应一视同仁。特别是“差生”,教师更应该付诸更多的关注,了解到学生的需求。中职学生学习上有着和普通高中不一样的特殊性,普通高中的目标是成绩,成绩决定一切。而中职学生真正需要掌握的目标是技术,需要学生在三年的学习生涯内学会一定的职业技能,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会控制情绪,处理事情,这才是我们中职教师需要关注的地方。学习成绩不好,上课又调皮的“差生”动手能力未必低于“优等生”。他们仍然有许多值得挖掘的“闪光点”,同样有着积极向上,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面对这些学生,教师更应该耐心地寻找他们的优点,了解他们的优点,欣赏他们的优点,在适当的时机给予赏识和强化。

(二)师生之间构建一个平等和谐的互动关系。想要了解一个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只有双方能够进行沟通交流,教师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大多数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就经历了许多的批评和教育,因此特别讨厌说教和管制的教育模式。在实行赏识教育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更加温和的言语和态度,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师生双方关系不是传统的上下级关系,而是更加亲密的朋友和伙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容易接受教师的规劝,在得到教师赏识的同时也能爆发出极大的喜悦和激情,并进一步发展处更多的令人赏识之处。

(三)在赏识教育的同时,也需要适当的批评教育。赏识要客观,在适当的时机,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表扬和鼓励,不能为了赏识而赏识。在不适宜的情境下牵强赏识,只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不仅对当事人起不到作用,同时也会让周围的学生形成一种赏识的虚伪性,教师不可信的印象。赏识同样需要适量,不能时时刻刻都给予学生赏识,这样会让学生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仍需要适当的批评教育,但是有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一次的错误就否定学生的全部。客观正确的赏识,客观正确的批评,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才能达到一个良好教育的效果。综上所述,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运用赏识教育,在恰当、适度的范围内给予学生肯定和欣赏,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并进一步自我悦纳,将良好的行为发展成习惯,促进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自然,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容忍和放纵,也非让学生产生自负情绪,对于特殊的学生个体,还应当灵活采取适当的、合理的、有效的惩罚教育方式来达成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金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视野中的赏识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

[2]徐光明.职校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7,(10).

[3]郭卓群.浅谈赏识教育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J].文化与教育技术,2009,(14).

[4]刘胜华.如何加强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5]杜桂萍.对职校生心理教育的点滴认识[J].中等医学教育,2001.

[6]肖文斌.浅谈赏识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J].新课程杂志社,2012,(2).

[7]赵淑华.赏识教育及其应用原则[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

[8]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

作者:陈珣珣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心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