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赏识教育的途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赏识教育的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赏识教育的途径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赏识教育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赏识教育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手段,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所遵从的“紧抓学生闪光点、保护学生自尊心、增强学生自信心、挖掘学生潜能”等观念有助于促进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获得全面发展。为得到切实可行的途径,从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存在的“教师唯考点论、赏识‘优等生’忽略‘后进生’、师生情感认同度低”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对部分初中思想品德一线教师的访问,得出以下有效的渗透途径:学校做好赏识教育的落实工作;教师做好赏识教育的落实工作;学生站稳赏识教育主体位置;家长参与学校开展的赏识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赏识教育;渗透途径

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不成熟,师长的尊重、鼓励、欣赏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赏识教育是一种“注重差别、紧抓闪光点、欣赏鼓励”的教育。目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并没有很好地融入赏识教育,需要为渗透赏识教育寻求有效途径。

一、赏识教育的概述

1.赏识教育的含义。一般认为“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方法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是赏识教育的表层含义。但笔者认为,赏识教育的实质不仅是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还包括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人格特征等。在这个意义上看,赏识教育是一种以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独特人格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方法。2.赏识教育的作用(1)保护学生自尊心。当今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中部分学生会有这样的表现:课上提问无法回答、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低、考试成绩不理想。行为心理学调查发现,这类学生自尊心更强,往往更需要教师的赏识。因此,教师给予足够的耐心鼓励能有效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促进其发展。(2)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师的鼓励是浇灌学生自信的甘霖,特别是当学生觉得自己被重视的时候,他们的信心会备涨。因此,赏识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不断地探索,不断进步,逐渐变成一个“好学生”。(3)挖掘学生潜能。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同一班级学生参与课堂不同环节时所展现出来的潜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课堂上用恰当的赏识方式找准学生知识层次和差别对待不同层次学生,达到全面挖掘学生潜能的效果。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赏识教育现存的问题及原因

1.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赏识教育现存的问题

(1)初级中学思想品德老师上课唯“考点论”。因升学压力,部分思想品德教师采取表面师生均轻松的模式:教师划重点、考点,学生背重点、考点。然而,真正把赏识教育落实到思想品德课中,要求有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该模式下的课堂无法达到赏识教育渗透的要求。(2)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赏识“优等生”,忽略“后进生”。在笔者听课的几所初级中学思想品德课堂上存在这样几种现象:教师的提问对象偏向固定;赞美大多给予“优等生”;教师赏识主体是“优等生”,吝啬对“后进生”的赏识。这几种现象说明教师犯了赏识“优等生”,忽略“后进生”的错误。(3)初中学生对品德教师的情感认同度较低。初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导致其具有较明显的“向师性”。初中的思想品德科任教师由于习惯条框式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缺少互动。师生之间缺少课堂上“教学相长”这个沟通桥梁,导致师生间感情基础薄弱、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认同度低,这阻碍了赏识教育在初中品德课的渗透。

2.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赏识教育现存问题的原因

(1)初中品德课老师局限于“应试”教学模式。通过对炭步镇部分初级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调查发现,部分教师采取较为单一的“应试”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目标的进一步落实,仅拘泥于“应试”的“唯考点论”课堂暴露出种种缺陷:氛围单一封闭、与社会脱轨、远离学生实际生活、无法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由此可见,若教师仍局限于“应试”的教学模式会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赏识教育的一大阻碍。(2)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片面理解“赏识教育”。赏识教育难以渗透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原因是大部分教师“忽略赏识教育对初中思想品德的作用,没有准确把相关方法应用到课堂实践”。根据对炭步镇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八年级的在职思想品德经验教师的访谈记录发现“鼓励是给好学生的”“‘坏’学生需要惩罚”等观点仍然存在于教育理念中。在错误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易犯欣赏“优等生”忽略“后进生”的错误,阻碍赏识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全面渗透。(3)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遵从“权威型”师生关系。赏识教育蕴含爱的教育,教学活动建立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根据对部分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的观摩以及近几年的文献分析显示:由于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理论性强、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师生关系大多仍以“权威型”为主。“权威型”的师生关系阻碍师生间爱的传递,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认同度低,这不利于赏识教育的渗透。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赏识教育的途径

在初级中学品德课中渗透赏识教育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学校做好“赏识教育”的落实工作

(1)将赏识教育融入学校文化层面。要在初级中学的思想品德课渗透赏识教育,需要将赏识教育渗透到学校管理、制度中,融入学校文化层面。主要途径是以赏识教育的理论为基础开设校本课程。开设的校本课程力求展现赏识教育的内涵要求。“赏识教育”需要丰富的理论支持,需要大量的课堂实操工作才能真正渗透。因此,开设的校本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第一,教材内容与赏识教育形式相契合,教材内容应与形式一致,以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该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在板块设计上需要融入赏识教育要求的开放、包容等因素,目的是使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为赏识教育在初中品德课中的渗透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第二,教学模式要有创新。因循守旧的讲授型课堂已经明显不适应不上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因此,校本课程不仅要为渗透赏识教育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还要采用学生真正理解、认同并能接受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有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为赏识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2)构建对教师、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制度。构建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制度。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教师要能跟上时展、积极探索、极具创造力,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制度能促进教师达到要求。发展性的关键要素是该评价制度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教师要尊重、信任,处处充满人性化。学校对教师构建尊重、信任充满人性化的发展性评价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做好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赏识教育的主导者。眼下赏识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渗透遇到阻碍,一个关键要素是评价不合理。如果对评价制度设置不合理,学生作为赏识教育的主体,会削弱赏识教育在初级中学品德课中的实际效用。因此,要使学生在赏识教育下得到全面发展,需要构建发展性的学生评价机制。这就要求学校做到:“以学生为本”进行评价,评价要避免主体的“单一化”。

2.教师做好赏识教育在思想品德课堂的落实工作

(1)创设赏识教育于思想品德课中开展的场所。课堂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主阵地,是政治教师赏识教育收获良好成效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中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赏识,为赏识教育渗透提供更好的环境。首先,教师精心设置让学生全面参与课堂的环节。教师要鼓励、倾听学生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对于能回答正确的学生应适当给予赞扬;对于回答有偏差的学生给予及时引导、鼓励并帮助其纠正。其次,教师要懂得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巧用赏识教育。教育观念是开展赏识教育的先导。因此,教师需要正确区分赏识教育与夸奖、赞美之间的内在关系,要学会怎样从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等方面分析不足,给予学生正确引导。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独具个性的课堂表现进行赏识。作为赏识教育的主导者,教师自身将赏识教育基础理论内化为自己能驾驭的方式。通过设计能让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环节,在课堂中正确运用赏识教育的基本方法,紧抓学生闪光点,准确地对其做出欣赏、评价。这均是教师在渗透赏识教育时起主导作用的表现。(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初中品德课的执教者在课堂上融入赏识教育。由于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时期,在中学这个大环境中,师生关系有着神奇的力量。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助于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赏识教育。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在初级中学思想品德课渗透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教育环境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铺垫。初中生会因喜欢某老师而喜欢某科目。教师应该怎样维护师生关系呢?首先,初中教师需要树立恰当的学生观。新课改倡导我们摒弃以教育者为主体的课堂,把课堂主体的身份归还受教育者。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信任、尊重学生,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其次,初中教师需要树立恰当的教师观。“严师出高徒”“离开了惩罚的教育是失败的”“教师要懂得比学生多”这些旧观念均与现代师生观不符。良好的师生关系下,教师在赏识学生的同时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归还其教育主体的地位。增强学生自信心,挖掘学生潜能有助于更好地把赏识教育的基本理论落实到具体课堂实操中,促进思想品德课得到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思想品德课堂渗透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3.学生稳站赏识教育主体位置,赏识教育,归根到底是教育。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理应是教育主体。学生稳站赏识教育主体的位置有利于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赏识教育取得好的效果。站稳主体位置要求学生做到:(1)学生学会“赞美他人”。赞美他人是年轻人形成健全人格的需要。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性格上表现为任性、自私。“小千金、小王子”的生活氛围致使其难以做到欣赏、赞美他人。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学生团结协作、交流、分享,彼此认识、欣赏、赞美。然而学生生活环境形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带到课堂中不利于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开展。因此,学生学会赞美、欣赏他人,学生间进行充满爱的合作学习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赏识教育提供便利。(2)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来自教师的赏识只是赏识教育渗透的一小部分。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赏识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他们的自我赏识、自我追求进步的能力以及对进步的渴求才是完成赏识教育渗透最为关键的一步。对自身充满信心是取得成功的开端,欣赏自己首先要从树立自信心开始。根据赏识教育的教育理念可知,要树立信心,学生首先要学会欣赏自己。其次,要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准自己的定位。最后,扬长避短多尝试,从成功的经历中寻找自信。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成功中寻找信心是学生欣赏自己的重要途径。学生学会欣赏自己,能够信心满满地发扬自己的优点、开发自己的潜能,在不断地探索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渗透赏识教育的活力源泉。总的来说,作为赏识教育主体的学生,学会欣赏、赞美他人能推动集体的发展;学会欣赏自己能促进个体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真诚赞美、合理欣赏的环境符合赏识教育和新课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有利于促进赏识教育于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的渗透。

4.家长参与赏识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赏识教育不应该仅局限于教师欣赏学生、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学生自我欣赏,应该融入家长欣赏孩子这个因素。要在初级中学品德课中渗透赏识教育,需要建立“学校、家长、学生”多位一体的赏识教育大观。家长正确对儿女开展欣赏教育需要教师协助。首先,“家”“校”要形成一个体系,教师要引导家长正确操作。学校向家长们普及赏识教育基本理论,在家长中展开赏识教育知识竞赛、甄选赏识教育“先进家长”,加深家长对赏识教育的理解,让家长更好地加入学校的赏识教育队伍。这种“学校、家长、学生”多位一体的赏识教育大观不仅从学生身边的人、环境抓起,同时还是一种学校、家庭密切联系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使处于赏识教育主体地位的学生时刻身处赏识教育的氛围中,耳濡目染,自然会把良好的行为带到思想品德课中,有助于赏识教育在初级中学品德课中的渗透。

四、结束语

本文在探析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赏识教育途径,先简述赏识教育的含义与作用,再分析当前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析相关的渗透方法,为在当前的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中渗透赏识教育提出四个有效途径:学校做好赏识教育的落实工作;思想品德课教师做好赏识教育的落实工作;学生站稳赏识教育的主体位置;家长参与赏识教育。总的来说,赏识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并非难事,有时甚至只需要一句话:“你真棒,除了不对的地方。”教师的鼓励、信任、微笑都会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上渗透赏识教育需要学校的落实,“需要教师投入真情呵护心灵”,需要学生学会赞美自己和他人,需要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只有“多位一体”才能使赏识教育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中得到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李鹏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赏识教育的研究[J].创新教育研究,2015

[2]周弘.教你如何赏识孩子——赏识教育操作方法[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

[3]王林发,陈秀凤.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张钰 吴里梅 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