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动因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动因,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动因

摘要:根据我国当前高职办学面临的形式,从教育经费投入、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及办学类型的完善等方面对当前高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职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的目标:吸引社会力量,增加办学总投入;盘活现有教育资源,提高效率;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完善市场办学模式,提高市场机制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办学模式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下简称“《规定》”),决定的总体要求对职业教育明确提出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等要求。第九条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决定》的颁布在高职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的创新思潮,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模式。董圣足在“混合所有高校治理新模式初探——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中,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对混合所有制高职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王寿斌在“混合所有制:高职改革市场化探索”中对现有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了分类,以讨论纪要的形式研究了高职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1]韩喜梅在“高等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现实困境及推进策略”中,研究了高职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并提出了一些策略。[2]通过文献查阅发现,当前的高职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主要侧重于高职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如何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办学。[3]当前有以成功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院校进行的实证研究,但是也存在特殊性,不具备推广性。在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甚至陷入为了“混改”而“混改”的思路中,这对于高职教学办学发展是不利的。针对什么因素驱动了高职教育进行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改革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文章从教育经费投入、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及办学类型的完善等方面对高职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进行了动因分析,提出高职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

一、高职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的动因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目前面临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供给不协调,人口红利下降导致的生源下降对高职教育的冲击及社会技术进步带来的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对接不紧密等形势。

(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形势

1.我国的教育经费一直存在总体投入严重不足的现象

1986年厉以宁、王善迈等学者做的一份“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合理比例研究报告”,计算出当人均GDP达1000美元时,公共教育支出国际平均水平为4.24%。[4]我国在2012年首次实现了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2016年中国的教育经费投入占比为4.22%,虽然仍在4%的目标以上,但是我国目前的人均GDP为8865.999美元,显然现在的教育投入相对于人均GDP水平仍然不足。2012年以前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是存在很大的历史欠账的,2012年以后我国的教育经费占比保持在4%的水平上,并略有增长,但参考我国的GDP增长速度(见表1),我国教育经费的总体增长速度实际是在逐年下降的。高职教育经费的投入作为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一部分,也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教育部每年的教育经费执行公告数据显示,高等教育公用生均经费虽然是逐年递增的,但是在2012年以来出现了下降和减缓的趋势(见图1)。总体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势必影响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

2.我国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存在区域严重不均的现象

根据教育部2016年教育经费公报的数据,2016年高等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全国平均水平为18747.65元,北京为55687.68元,北京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32个省、直辖市达到平均水平以上仅有9个,存在着严重的区域不均衡。

3.高职院校之间存在着经费投入结构不均衡

2010年至今,国家进行了高职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择优选拔,集中资源建设,其中骨干院校国家投入的资金就有20亿。2016年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341所,但是骨干和示范院校仅有200多所,在全国占据的比例仅为15%,却享受着更多的额外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而占全国85%的普通高职院校是没有这一经费投入的。这种经费投入的结构不均衡,拉大了高职教育水平整体的差距。

(二)行业变动催生的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供给不协调的矛盾

1.产业结构调整,老产业人才需求减少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逐渐突出。2005年至今国家持续进行产业调整。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下,2011年以来我国的GDP增速也在逐渐下降,根据经济学中GDP与就业的关系理论,我国的GDP下降1个点,就业人口减少100-150万,减少了对人才总需求。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老产业的减能,相关产业的专业人才需求减少,高职教育办学的专业调整没跟上,专业调整的滞后效应导致高职人才培养的过剩。

2.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增加,但是人才的供给不足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计划,我国2015年战略新兴产业对GDP的贡献达到了8%,提出了21个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专栏。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而根据教育部2015年和2016年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目录和增补目录显示,我国的高职专业新增专业仅有35个。专业设置的增长跟不上新兴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人才供给不足。同时,由于是新增专业,高职的人才培养周期是3年,所以第一批毕业生要到2018年才能毕业。现有的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现有的高职人才培养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

(三)生源下降导致的办学困境

1.生源下降带来了高职招生规模下降,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的经费收入和高职教育的办学

2006年以来,我国的高中在校生的数量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见图2),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高职的招生生源下降。高职生源的下降直接影响了高职学校的收入,特别的对于以学生学费收入为主的民办高职院校的影响更大。[5]收入不足,投入到高职教育的经费就不足,从而影响师资、设备等的投入,导致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下降。

2.生源下降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高职学生的素质下降

当前我国的本科和高职教育同属于高等教育,但是在录取批次上是先本科,后高职。在生源下降的情况下,本科为了保持规模,一定程度了降低了录取分数。高职的录取分数也在不断的下降。以安徽省为例,2011年以来,高职录取分数线一直在200分左右徘徊,最低分甚至只有150分(参考安徽省教育厅数据)。很多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基本在最低分数线上,相对于750的总分,成绩在150-200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真的让人担忧。同时高职为了保持规模的增长,采取了自主招生和分类招生的改革,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源不足的问题,但是带来的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

(四)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对接不紧密

根据麦可思对历年来高职学生就业的调查数据发现,高职学生历年来就业的职业期待吻合度都在50%以下,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也在60%左右。以工科类计算机专业为例,2016届的毕业生有29.9%是因为达不到专业相关工作的要求而无法就职本专业的岗位工作。高职学生就业与专业的相关度较低明显反映了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没有与市场的需求对接。接近三分之一的比例因为专业能力达不到工作岗位的需求,说明高职的人才培养质量确实出了问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提高。

(五)现有办学教育体制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还是以公办为主,兼有民办的形势。公办院校由于长期以来靠财政经费拨款,采用行政式管理,管理体制僵化,办学效率低下。民办教育由于规模小,又存在着学费高的劣势,所以存在着招生难,缺乏资金,规模办不大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有公办和民办两种形式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导致高职教育存在着办学活力不足的问题。

二、高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分析

针对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的动因分析,高职教育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实现吸引社会力量,增加办学投入的基本目标。然而当前这一基本目标因为利润分配机制的问题实现是有着很大难度的。在基本目标实现困难的情况下,盘活现有的公办、民办的教育资源是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首要目标。同时,引入混合所有制办学形式,形成公办、民办、混合所有制办学并存的市场体系,通过市场机制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是进行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的长远目标。

(一)吸引社会力量,增加办学总投入

1.资本的投入

这是高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在于资源的投入量。我国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是教育投入不足,一方面是政府投入不足,但是在当前的经济规模下,我国的公办教育经费投入已经不算少,占据了教育经费投入的80%以上,主要缺乏的就是社会资金投入办学。《决定》提出了社会资金投入办学的四种形式:资本、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投入毫无疑问的是必要的。当前公办教育占据了我国高职教育80%以上的市场,社会办学投入力量还是占据太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我国的民办教育经费投入出现了一次跳跃性的下降后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见图3)。所以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要吸纳社会办学资本投入到高职教育办学中来。

2.知识、技术、管理的投入

现有的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这一块改革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总体上还是规模小,合作层次浅。首先体现在资源上,校企合作利用的社会资源不足。高职教育亟需的提供学生实践环节的指导缺乏企业的支持。其次是校企合作对接不紧密,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校企合作办学这一块更是谨慎,担心合作办学的人才红利得不到保障,从而不愿投入到高职教育办学中来。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设备投入发展跟不上社会企业的发展。同时高职院校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也需要引入企业的优秀管理模式。

(二)盘活现有教育资源,提高效率

当前以公办教育为主的高职教育在国家引导下涌现了一批国家示范和国家骨干院校,但是占比还是太少。公办教育的管理体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办学体制不灵活、工作缺乏积极性等为社会诟病。在市场机制运行下的大多数民办教育也因为资金不足、生源不足等原因陷入了办学困境。在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资源存在着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所以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办学这个基本目标实现困难的情况下,盘活现有教育资源,提高高职教育资源的效率是当下的首要目标。对当前办学效率低下的公办和民办院校进行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整合当前的教育资源,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是最容易实现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目标。

(三)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完善市场办学模式,提高市场机制作用

提升总体办学水平,提高市场人才红利,是高职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的长远目标。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是为了提升高职的总体办学水平。引入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增加办学类型,形成公办、民办、混合所有制类型并存的高职教育市场,完善高职教育市场机制,提升竞争机制,从而提升整个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进而提高总体人才红利。[7]进行高职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引入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形式,打破传统不是公办就是民办的市场形式,让高职院校有了更多的选择。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劣势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进行混合,吸纳社会办学力量,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力量参与,从而激发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引导市场机制在高职教育中发挥作用。

三、小结

文章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主线,通过对当前高职教育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分析,明确了高职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厘清高职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的动因和目标,高职混合所有制改革才能顺利推进。高职混合所有制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对于高职混合所有制谁来参与,如何推进还是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董圣足,阙明坤,潘奇.混合所有制高校治理模式初探——以苏州工业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6(7):36-39

[2]王寿斌,刘慧平.混合所有制:高职改革“市场化”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5(4):23-27

[3]韩喜梅,王世斌,潘海生,等.高等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现实困境及推进策略——基于文献分析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9):187-19+201

[4]李正元,胡德鑫.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14(3):155-162.

[5]王丽娜.基于ISO9000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6]卢庚云,宋璐.高职学生自信心培养对策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0):42-43.

[7]代桂兰.职业教育要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J].中国就业,2014(11):58-58.

作者:程震 翁嘉晨 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