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茶文化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我国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问题上普遍都会比较迷茫和犹豫,不知道自己从事什么职位最佳,也不能确定自己到底适合什么职位。出现这类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对于就业问题没有一个成熟的就业观念。我国茶文化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保留了大量我国优秀思想精髓,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观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基于茶文化的视角,针对于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观的普遍问题,对高校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可以给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就业观;教育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兴起与发展,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把服务平台由线下转为线上。比如,医院预约挂号可以直接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中的公共号平台进行,公共社区办理居住证可以直接通过相应APP软件去申请以及拍照递交有效证件等等。当服务或者交易严重依赖互联网平台时,社会上有从事两种性质的工作人群剧增:一种是网络平台客服;一种是微商或者淘宝卖家。这两种性质的工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工作者的工作地点以及工作状态的规范不做要求。你可以边跟朋友喝下午茶边工作,你也可以躺在被窝里边追剧边工作,甚至于你可以边泡澡边工作。因为这样的特殊的工作性质,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并不愿意急着去找一份普通意义上的工作,而是选择去做微商或者“代购狗”。这样的工作对他们而言既可以满足挣钱的欲望,又实现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这正是现社会普遍大学生对待就业问题的普遍心态。这种心态引起了家长以及普遍企业对学校的不满。家长们认为学校没有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取向,企业认为学校没有为社会输送足够的人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教育对学校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1对大学生就业观有指导作用的茶文化思想
1.1回归本心
茶叶取自于自然,源于自然与环境的合作之物。因此茶叶对人的身体具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在医学领域,茶叶作为药引子被应用于医药中,对于具有祛痰清肺的作用。另外,因为茶还有抗癌功效,经常被医学研究工作者作为控制癌细胞病变的研究对象。在生活休闲领域,饭后一杯茶,可以促进消化,帮助人代谢身体多余的油脂。长期饮茶对人的身体可以起到一个保健的作用,并且从精神层面上对人的浮躁情绪有很好的抚平作用,从而帮助人更好地认清自己的内心。从茶叶的这些功效可以反映出源自于茶叶的一种在浮华中保留的肃静的本心。因此,回归本心是茶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现在的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迷茫问题。大学生不知道如何择业,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社会上关于就业取向的声音太多太杂。有些媒体喜欢在自己的平台上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就当老板月入百万元或者某高校学生毕业后便通过旅游边代购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全款买了一部豪车等文章。这些文章无疑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回归本心”的茶文化思想教育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跟随自己的本心,不要过多地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时也应该从自身出发,问自己想要做什么以及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跟着他人的方向走。
1.2去伪存真
“去伪存真”的茶文化思想在茶叶泡制的过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茶叶一般用白开水泡制约半分钟左右后需将水过滤掉,然后重新泡制。这主要是因为茶叶表面残存着一些极为微小的残存物,对人的身体不利。通过第一次浸泡,水的高温可以帮助将茶叶表面的有害物质消灭。并且严格控制第一次泡茶的时间还是为了保留茶叶里面茶多酚的活性。这样泡制出来的茶因为经过了“去伪存真”的过程所以更加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和促进身体的健康。这就是从茶叶泡制中提炼出来的“去伪存真”的茶文化思想。这种思想在告诉即将面临就业问题的大学生这样一个道理: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应该用一双“慧眼”去识别的职业信息的真伪。很多大学生求职时容易被一些宣扬低要求却高报酬的工作所吸引,却一不小心踏入了传销的圈套。这就是没有做到“去伪存真”。
2我国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现状
2.1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没有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
学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情况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社会媒体以及家长的关注。思政课也是大学所有专业的学生必修以及必考的一门课程,这也体现了学校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视。然而,即使所有的大学生都拥有了一定的思想文化素质,但是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做支撑,他们仍然免不了要陷入就业困惑的怪圈。因此,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对于学校而言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一种思想教育。然而,大部分的高校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践行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这体现在两点:第一,没有专门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课程或者讲座;第二,就业观的教育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并没有被编入大学思想政治教材供师生学习。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并没有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很多学校教育负责人或者广大师生都认为把大学生就业观单独成立一个版块或者教学课程未免有些小题大做。那是因为他们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内容想得太过狭隘。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很久之前就专门为学生设立了关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课程。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并不仅仅只是关于就业的正确态度,还包括就业前的个人性格测试和分析、九型人格的分类以及适合的职业分析、社会职业的划分和发展方向、就业心理学、职业规划等等重要的课题。而这些完全值得被收集和整理为一门就业观教育学科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不仅对于大学生就业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对于大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同样具有指导意义。而目前高校不完善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会严重阻扰学生日后做出正确的就业取向。
2.2相关教育工作者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
很多大学的思政老师在涉及到就业问题的课题中,总会拿一些在政府机关、银行工作或者月收入很高的人作为一些成功案例向学生宣讲择业的重要性。这在无形当中为学生灌注了两种思想:第一,政府机关或者银行里面工作非常不错;第二,收入是衡量工作价值的标准。于是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夕就开始买相关资料为银行和公务员考试做准备。结果很多考进银行或者政府机关工作的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对自己的工作非常后悔:一方面,自己并不喜欢所从事的工作,虽然福利好但是感觉与自己最初的梦想相违背;另一方面,自己又没有勇气辞职,毕竟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份好工作,并且辞职后不知道还能否找到好的工作。在比我们老一辈人的眼中,总把稳定、体面的工作认为是好工作。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工作也应该换一种新的认识。工作本身没有好坏或者贫贱尊贵之分,每一种职业的工作者都应该得到平等的看待。而在我国众多高校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对于职业的偏见会在潜移默化中左右学生对于工作的认识,同时也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就业观。而这是我国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3基于茶文化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途径
3.1“回归本心”的茶文化思想要求教育必须从职业认知开始
社会上的每一份职业从本质上讲,都是利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劳动价值,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无论是刷墙工还是某银行的行长都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一定实力的人,他们只有领域的区分,没有尊卑之别。而认识到这点是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开始。“回归本心”的茶文化思想也是意在说明大学生在就业的问题上应该从自己的心出发,而不是把他人的想法和期待放在第一位。因此,我国大学生就业观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让学生以一种客观、平等的心态来看待每一份职业。这样在学生面临职业选择时,会优先从自己的实际爱好和能力来考虑工作,而不是不顾自己真实的想法,只是一味地去选择让别人羡慕或者让家长、老师满意的职业。具体而言,学校可以在对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开课之前特别聘请国外优秀的就业观课题教授来本院校进行宣讲。一方面,毕竟关于就业观教育的研究,国外的确要比我国更加资深和成熟,让外教来宣讲可以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的思想以及教学方法,这样为日后本校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工作的开展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另外一方面,尤其是在职业认知上,国外教师由于受他们本国文化环境的影响,并没有太多的“思想俗套”。他们是真正把每份职业都平等相待的人,因此在演讲的过程中会更加有底气和说服力。
3.2“去伪存真”的茶文化思想要求教育必须落到实处
“形式主义”在我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长期存在着。比如,大学考试考前划重点、负责答辩的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补考试卷和前一份试卷内容一模一样等等。因为这些“形式主义”的存在,导致我国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依然很难得到国外相关教育界的认可。所以目前我国国内很多学校的大学学历无法得到发达国家的承认和接受。而“去伪存真”的茶文化思想就是“形式主义”的反面。对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工作而言,“去伪存真”要求工作的开展和进程都需要按照原计划严格落实,杜绝任何“以假乱真”的情形。比如,如果以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课程需要进行抽测考试,那么对于考卷的技术含量和成绩的真实性相关负责人都必须严格把控。像过去那种考前划重点的行为也应该被严厉禁止,学生和教师都需要同时对自己以及考卷负全部责任。只有切实把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在计划范围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以后就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李颖,刘善仕,翁赛珠.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5(2):91-93.
[2]陈成文,谭日辉.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4):29-32.
[3]肖云,杜毅,刘昕.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基于对重庆市1618名大学生和272家用人单位的调查[J].高教探索,2007(6):130-133.
[4]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5(7):7-18.
[5]张进军.中英茶文化比较及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4(8):175-176.
作者:陈树冬 单位:燕山大学招生就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