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的重要性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三生教育的重要性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三生教育的重要性4篇

第一篇

一、“三生教育”的提出与实施

因承受不住激烈的竞争和面临的失败与挫折,有些生命主动选择了自我结束。2010年1月8日晚,浙江万里学院一名学生为情所困上吊身亡;1月12日,温州一大学的学生因为被怀疑在超市偷拿了一支牙膏而跳崖身亡;1月15日,南阳师院正在参加考试的大一女生退出考场后跳楼自杀。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项调查显示,26%的受访大学生有过自杀的想法。而另一项确切的统计是,2008年,仅教育部直属高校就发生6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仅在2009年的上半年,北京市共发生了14例大学生自杀身亡案件。在人性的萎缩中,有些生命甚至残杀其他无辜。2004年2月,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先后将4名同学残忍杀害;无独有偶,2007年12月19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女生张超伙同两名男子将包养她的情人木鸿章杀害。虽然这些现象和问题并不能代表当前大学生的整体面貌,但这些现象和问题不能不让人反思:为什么我们的苦苦奋斗和德育时效不能成正比?为什么我们教育的力量显得似乎如此脆弱?进入新世纪,人们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这就是德育长久的迷失了自己的根基———“三生”世界。事实上,上述大学生出现的诸多问题,与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的失当和失责不无联系。2008年秋季学期以来,云南省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开始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简称“三生教育”)。“三生教育”是云南省教育厅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又是德育的基本内容。“三生教育”的提出并正式实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人民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实施“三生教育”的情况都作了全面深入的报道,多名专家学者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媒体宣传“,三生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引起了广泛共鸣,社会反响良好。由云南原创的“三生教育”教材已被13个省市采用,其中陕西、河南、安徽三个省均以发文的形式在全省学校推广使用。“三生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提出来,云南是首例,这是站在国际教育领域改革前沿提出的一个新理念。“三生教育”的提出,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显示出了蓬勃发展的旺盛生命力和美好前景。

二、德育实践在“三生教育”中的忽略

在回归“三生”的理念下,学校德育尤其是云南各级学校的德育工作发生了新的变化,从目标、内容、方式到师生关系和校园氛围,都洋溢着鲜活气息。但是,兴奋之余,我们还需认真审视“三生教育”的现状,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三生教育”中德育实践的忽略。第一“,三生教育”德育实践未得到根本性重视。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坚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在这些传统思想观念的指导下“,三生教育”德育实践未能摆到应有的位置,一直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第二“,三生教育”德育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简单。目前“三生教育”多是大班授课,教学形式普遍比较简单。况且一个教师每学期所带的学生多达几百人,在有限的课时内,以任课教师单独组织方式进行实践活动近乎不现实,也很难保障效果。因此“三生教育”实践课形式以写读书报告为主,而且多采取任课老师独立组织,独自考核的方式。在具体运作中不仅存在管理松散、不规范,而且往往流于形式、实效欠佳。第三“,三生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且师资水平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目前,部分高校由于师资队伍的数量不足,已经影响了“三生教育”课程的开出,更何况“三生教育”教师多数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实践和技术应用锻炼,实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其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三生教育”实践教学的需要,导致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第四“,三生教育”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不健全。“三生教育”是新设课程,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建设处于一种自发分散的状态,利用率低,无法满足学生实践需要。特别是一些高校在条件尚未具备的情况下迅速扩张,致使经费严重缺乏,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无法保证,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效果较差。

三、德育实践忽略所面临的可能危险

“三生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理念。但是德育实践认识的偏差、师资队伍的不足、硬件设施的缺乏等问题导致的“三生教育”德育实践的忽略,将会使“三生教育”陷入新的困境,面临新的危险。第一,知识化的“三生教育”。与实践脱离的“三生教育”,往往以生命、生存、生活的相关知识为载体,过分夸大了知识在“三生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只要人们知道了生命、生存、生活的相关规则,就会形成相应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从而就会自觉自愿的遵守。于是“,三生教育”事实上就成为知识的传递过程,甚至成为教给学生有关道德知识或观念的德育课程。“三生教育”让受教育者掌握生命、生存、生活的相关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把生命、生存、生活相关知识的获取作为“三生教育”的惟一旨趣,甚至作为最终目的,那么“三生教育”必定会失去其真正的意义,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论课堂上所学的教材具有多么充实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总是把认识的目的放在第一位:知道它、学会它、记熟它。而且教师也是全力以赴追求这一点。这个目的越是被置于首要地位,它就越是有力地占据了学生的内在力量,而思想也就越来越远地退居次要地位,从而把知识转化为信念的有效系数就越来越低。”生命、生存、生活的相关知识来源于生活过程,却因其经过抽象加工而具有一定抽象性,不能使人真正体验到丰富的三生内涵并获得素质提升。因此“,三生教育”的意义并不在于知识符号本身,而在于这些知识符号所代表的丰富而生动的道德生活。脱离实践“三生教育”,虚构一个虚幻的三生知识世界,热衷于这些符号的传诵,是目前“三生教育”德育实效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形式化的“三生教育”。“三生教育”是人的一种价值建构,是个体对现实生活的不断感受和积淀,继而重组经验,生成新的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它发生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所以,缺乏实践的“三生教育”,往往会流于形式。当然,理论灌输对间接经验的习得无疑十分有效。但是人的德性发展与心智发展有着本质区别:人们可以与社会生活隔离学习知识经验,却不能与社会生活隔离学习道德。脱离实践的“三生教育”,容易流于空洞的理论说教,也凸显不出“三生教育”自身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的状态下,即使“三生教育”中有一定的实践活动,也会存在零散化、随意化的倾向。零散化、随意化的实践活动,缺少应有的目的性和引导性,最终将滑落为日常生活的尝试性活动,而没有真正发挥“三生教育”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三生教育”德育实践活动中即使有道德体验,也可能仅仅是感性体验。感性体验可能会使体验者区别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什么样的生活是不好的,但是让体验者探究生命、生存、生活是什么、意味着什么等问题就无能为力了。上述两大问题的存在,显现的危机是“三生教育”缺乏深度,使学生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发展缺少真实可信的动力源泉;深层次的危机是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缺乏必要的反思和批判意识。“三生教育”的过程就是人的成长过程。对人来说,生命、生存、生活绝不是仅仅适应现状,更应该是在实践中不断的创造、提升和完善。知识化、形式化的“三生教育”由于德育实践的忽略,将可能对学生出现的人生困惑,如死亡、生命价值、存在意义等问题缺乏积极的关注和引导,就有可能使学生失去对生命、生存、生活的深入认识和积极反思的机会,更不可能超越生活、开创可能生活。

四、“三生教育”中德育实践的理性回归

“三生教育”中德育实践的现状给我们以启示“:三生教育”虽然是教人成人的正确的新理念,但是没有完善的德育实践体系,不将“三生教育”寓于德育实践中,受教育者也不可能成为懂得如何更有意义的生活的人“,三生教育”也会是事倍功半。只有将德育实践贯穿在“三生教育”的要素、过程等方面,才是增强“三生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1、将德育实践贯穿于“三生教育”的要素中

“三生教育”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目标、内容和方法等。从教育者的角度看,德育实践会使教育者成为真正的精神关怀者,他不会再以传统德育方式进行直接灌输,更不会无视受教育者的成长规律强制地使其服从,而是要把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作为关心的重心,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引导他们去探寻人生的意义,实现精神的超越。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德育实践会使受教育者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到“三生教育”是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这有利于形成他们的主体意识,把外在的“三生教育”理念内化为心灵深处的信仰,并自觉的外化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中。德育实践有助于“三生教育”目标确立的科学与合理,真正有利于人的发展,有利于消除传统德育目标中“假、大、空”或泛政治化色彩,使“三生教育”目标真正发挥引导受教育者正确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树立。在“三生教育”内容中,德育实践会使“三生教育”内容更加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更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德育实践还可以使“三生教育”德育方法更加人性化,在充分尊重受教育者主体人格的基础上,使“三生教育”有利于化解精神世界的矛盾。

2、将德育实践贯穿于“三生教育”的过程中

“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无论从教育者出发还是从受教育者出发,毋庸置疑的是“,三生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两者的任何一方都会影响“三生教育”的有效性。将德育实践贯穿于“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受教育者的关怀使命、激发受教育者自觉成长的内在需求,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三生教育”德育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三生教育”过程的有效性。总之“,三生教育”既然是教人成人的新理念,那么构建“三生教育”德育实践体系,在实践中使人成为懂得如何更有意义的生活的人,自然是责无旁贷的。

作者:朱志霞 贺良林 单位:红河学院

第二篇

一、在节日活动中拓展

如我园结合“三八节”、“重阳节”、“国庆节”、“国际家庭日”、“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环境日”、“交通安全日”、“植树节”、“爱鸟周”、“粮食日”、“世界地球日”等节日,开展“三生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形式多样的家园共育活动;开展“感谢老师”、“感谢亲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爱惜粮食”、“保护自己”的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大班和小班的以大带小活动、感恩妈妈的主题系列活动;开展国庆节诗歌朗诵活动、亲子阅读活动、爱心捐款活动;开展家园同乐体育游戏、亲子运动会等,让幼儿懂得生命的珍贵,懂得要快乐地生活。

二、在家长开放日中引领

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园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半日活动,与孩子一起上课、一起游戏、一起表演,了解孩子在园中的学习和生活,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和细节中的不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自信、懂礼貌、守信用、乐观向上;是否守规则、善于合作、乐于助人、不怕困难;是否善于思考和探索;是否具备了自理能力。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协商幼儿的教育目标和施教方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快乐地生活和学习。在家长开放日中,幼儿园邀请从事各行各业的家长进行育儿经验交流和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等知识讲座,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如专业讲座“幼儿春季疾病的预防”“人民警察的职业介绍”,亲子表演“走丢了怎么办”等,通过活动,共建家园共育中“三生教育”的平台。在家长开放日中,幼儿园通过包饺子、搓汤圆、手工制作等亲子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营造了温馨的氛围,让幼儿和家长体验到其乐融融的亲子情。

三、在社会活动中实践

在“三生教育”中,我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参加教育活动,协助完成教育任务。如在进行“生存技能”的教育中,请消防队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消防安全演示;请医生进行疾病预防、保护牙齿等健康教育;请警察进行自我保护和生命珍贵的教育;请企业家进行创业之路的演讲,同时并组织家长和幼儿参观澜沧江啤酒企业、茅粮白酒企业、云塑企业,让孩子们身临其境,耳闻目睹各行各业的工作。另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请家长带幼儿到超市进行体验活动,认识物品价格,完成购物程序,体验购物的快乐,寻找安全出口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幼儿获得了初步的社会知识和经验,促进了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

四、在家长学校中提高

我园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组织专家讲座,让家长了解“三生教育”的内涵、“三生教育”的意义和“三生教育”的方法,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贴近家长的实际,帮助家长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开展“三生教育”知识竞赛、评选好家长、开展教子经验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促进家长对“三生教育”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提高家长的“三生教育”水平。在家长培训中,我园利用平时收集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做到通俗易懂,让家长明白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影响对学龄前儿童是至关重要的,干净整洁的物质环境可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家庭要有“三生教育”的意识,家长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孩子作出榜样,家长要亲手为孩子做一些事情,如经常做饭给孩子吃,为孩子提供一些生活技能的训练,增强孩子生活的能力。

五、在交流沟通中发现

在家园沟通中发现,有的家长有很多好的教育方法与经验,对其他家长会起到启发与借鉴的作用,值得推广。所以,在开展“三生教育”的活动中,我园为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在家长园地中开辟“请您参与”的“三生教育”专栏,根据家长们关心的问题定期更换话题,请家长参与讨论,各抒己见,让好的经验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宝贵财富。在家长的来稿中选择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质量较高的稿子,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进行广播,以达到家长教育家长的目的。幼儿园定期召开家长研讨会,让家长相互谈论自己在“三生教育”中的育儿感受,在互相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提高育儿水平。如家长在开放日所作的“科学喂养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经验交流,让家长们懂得了在食品琳琅满目的今天,应该如何进行科学喂养,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何做到持之以恒。

六、在构建活动中展示

为提高孩子们表现美、展示美的能力,我园组织幼儿进行“三生教育”绘画展示活动,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图画,表现了“三生教育”中孩子们受到的教育和收获。如《世上只有妈妈好》《我帮妈妈晾衣服》《鱼儿的一家》表现了孩子们学会了感恩;《快乐的旅行》《动物乐园》《放风筝》表现了孩子们快乐的生活;《绿色家园》《我们进城了》《种树》《太空垃圾站》表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溜溜球》《喜洋洋和灰太狼》《邻居》《我的好朋友》表现了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快乐与分享。为了让幼儿进一步地认识生命,懂得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幼儿园组织了以“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活动,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受益匪浅。如《老师亲,妈妈亲》《我真的很不错》《草原宝贝向前冲》《我的身体妙妙妙》等节目,展示了师幼在“三生教育”中的收获;以《阳光宝贝》为主题的演出中“三句半”《我们从小讲文明》,舞蹈《感恩的心》《不上你的当》充分展示了“三生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三生教育”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而是实践性、教育性、系统性较强的一项重大教育工程。“三生教育”既是一种认知教育、体验教育,更是一种合作教育。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园共育是“三生教育”的重要方法,要把“三生教育”延伸到每一个家庭,要采取多种形式整合家庭资源、家长资源,让“三生教育”真正取得成效。

作者:李忠仙 单位:云县中心幼儿园

第三篇

一、利用网络,感悟“三生教育”

在美术活动中不断为学生创造机会,通过网络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渗透“三生教育”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的探索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增长了技能,还提高了效率。通过美术课程与“三生教育”的渗透融合,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提高生存能力,培养生存意识;帮助学生认知生活,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进而对“三生教育”有更深层次的领悟。2008年曲靖市麒麟区举办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美术比赛活动,以此项活动为契机,利用网络,创造学习机会,增强学生对“三生教育”的感悟,帮助学生以更加成熟的生活姿态融入生活,在更大意义上实现生存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理想。本次活动,是美术课程与“三生教育”融合的最佳体现。笔者用三个课时在三年级、四年级的部分学生中开展以“关注消防、关注交通、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美术活动,在其中渗透“三生教育”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当我把活动主题和思路与学生交流时,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太难了,怎么画,很难完成。“”我画人物还可以,但消防器材与背景很难画。“”我会画建筑物、汽车,可有的场景想不出来。”“主题内容太难画了。“”交通安全太难表现了?”等等。根据这一情况,我很理解地对同学们说:“就因为难,才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亲自体验,讲述不同的看法,来分享彼此的经验,根据各自的特长,扬长避短,分工合作,完善创作思路,让我们并肩作战、团结互助,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的。”

内容1:根据活动主题,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如,“如果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发生火灾时,有没有简单易学的逃生方法呢?”

内容2:安全小知识。在学习“消防小知识“”交通安全小知识”“自护小策略”活动中学生积极展开讨论,纷纷举手发言,畅谈心中的感受。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消防、交通安全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自护意识,让“三生教育”融入其中。

第二课时:

内容1:欣赏与练习。第一环节,通过大屏出示,观看消防、交通安全宣传图片。第二环节,开设安全自救知识训练营,出示练习题,让学生选择与判断,学习安全自救知识,掌握安全自救技巧。

内容2:体验活动。根据所学的安全自护小常识、小方法进行演练。教师参与其中,让学生进行评议,哪些做得正确,哪些做得不对。通过演练体验活动和入情入境的表演,学生掌握了简单的逃生方法,提高了自护能力,学生在快乐中体验“三生教育”,唤起了大家对“三生教育”的思考。第三课时:

内容3:观察与构思,合作与交流,启发与创作。结合前面两个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把他们分为五个小组,每组有组长、协调员,各6人。各组必须团结一致,共同策划,促进交流,形成合力,达成团体目标。如,有一组的学生在创作“消防叔叔灭火时”,人物的刻画不够生动、动态基本相同,显得呆板,其他小组同学发现后立即提醒他,画消防叔叔工作时很辛苦,应加上汗水,充满动感,形态各异,这样内容才更丰富,人物才更形象、生动;有一学生发现本组同学在画交通警察指挥时,显得单一,就建议动态画应各种各样,所表现的是交警叔叔的风采,能不能把他们画得高大些呢?那样我们的画会更生动、更有特色;有一个组的同学们在交流后说:我们画消防、交通安全时,应该宣传珍爱生命,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把我们的城市生活画得更美好,更和谐;有一个组长说,一定把消防、交通安全的理念、口号加上。与此同时,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中了解情况,与学生共同研究,进行调控,加强引导,启发创作,及时鼓励学生。我们不仅要把各组的创作内容表现好,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交流中共同研究、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合作充分、扬长避短,表现好主体内容,最终达到作品主题鲜明,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整体协调、统一、美丽、有创意,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实效。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按时完成了绘画创作工作。主题有:“心系消防心系交通”“为消防叔叔加油”“我是小小交通警察”“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好”“和谐美丽之城“”超级灭火机器人”等,许多作品体现出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活、保护环境、奋斗生活,团结互助、顽强拼搏,对明天更加健康、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地向往追求。

二、营造氛围,强化“三生教育”

根据“三生教育”的理念与学校制定的十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美术学科特点,与学校的规章制度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充分利用教师大会、学生大会及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美术廊等宣传阵地,对“三生教育”加大力度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切实做好实施“三生教育”宣传舆论引导工作,使师生充分意识到“三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让“三生教育”深入学生、教师和家长,营造良好的“三生教育”氛围。通过教育,在校园里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的学生少了,上下楼梯,轻声慢步的多了;讲粗话的少了,说“您好”、“谢谢”、“对不起”和互相礼让的学生多了;乱扔垃圾的少了,爱护环境的多了;违反纪律的少了,文明守纪的多了;排队拥挤现象少了,遵守交通规则,平安出行的多了。整个校园处处洋溢着和谐与文明的气氛。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三生教育”活动,推进了“三生教育”在美术课程中的渗透,把“三生教育”融合在美术课程学习中,不仅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三生教育”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合作的力量与集体的智慧,了解“三生教育”的内涵。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与感悟“三生教育”;通过活动,学生对生命的珍爱和生活的热爱已深入于心,不仅影响了广大学生,还辐射到每一个学生的家庭,也影响到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学生在实现梦想的进程中感知真善美,逐步懂得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

作者:罗锐 单位:曲靖市麒麟区城关小学

第四篇

一、开展“三生教育”是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学分制的改革,学生社团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热点”,更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社团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社团是与广大学生联系最紧密的学生组织,它是校园文化的“晴雨表”,校园学生中的热点、焦点都可以从社团活动表现出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实施“三生教育”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的生命、生存、生活的和谐及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启发引导其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从而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二、“三生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工作路径选择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三生教育”深化了这一主题。“三生教育”既是教育规律的反映,又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作用。做到启之以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炼之以意、树之以信、导之以行,使受教育者能够“知生理、调心理、守伦理、懂哲理、明事理,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真正把人引向生命领域、引向生存世界、引向生活未来,促进人的自身和谐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生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人文性、价值性和德性的教育”。它充分体现了“关爱自然生命,关怀精神生命和关注价值生命”的和谐统一。

(二)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

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著名教育思想,即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在以“三生教育”为背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这一思想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和运用。当代大学生面对各种压力,在思想上、心理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困惑与烦恼,有的同学甚至出现了种种心理障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人文关怀,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以生为本,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突出实践活动;要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改革大学生社团的教育模式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主要实行“以团组织为主,以学生社团和指导教师为两翼”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在很多方面还有漏洞和不足,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想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教育模式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要进一步改革教育模式。需要党组织、团组织、社团联合会、学生社团等机构的多层次参与,需要指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干部等全员参与,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网等多渠道影响,并形成有利机制,合力实效,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只有主动关心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也才能帮助学生提升其生命的价值和实现生命的意义。

(四)完善大学生社团的工作机制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不仅要改革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还要不断完善大学生社团的工作机制,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各要素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一是要建立健全社团的管理规章制度。二是要理顺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体制。三是要建立社团的考核机制。四是要完善社团的激励机制。只有建立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才能以生为本,使学生真正做社团的主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提升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内涵

高校学生社团之所以能够吸引大学生,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社团生机活泼的活动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社团活动内容的好坏、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因此,要发挥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然要注重社团活动的质量,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崇高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活动鼓舞人。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心理、情感、思维方式等,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六)优化大学生社团的教育环境

优化大学生社团的教育环境,就是指充分利用环境的积极因素并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各种环境因素形成合力。一是要优化学生社团的外部教育环境。学校要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责任,为学生社团提供相应的软硬件保障,为社团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优化学生社团内部的教育环境。高校社团文化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更深刻,外延更扩展,使思想政治工作更适应大学生的需要,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目标和任务。

作者:王泽红 张光映 杨曙霞 单位:大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