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十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十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十篇

第一篇

一、移植与“三生教育”精神有内在契合的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具有“大容量、立体式、快节奏”特点,主要包括“预习、展示”两大环节

1.预习

预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积极参与展示、交流、提问、补充的基础。教师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制定出以问题为生成形式,有利于引导学生自学、思考、探究,并且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形成和发展的预习提纲。学生根据预习提纲,从教师提供的问题入手,采取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多种手段自学,使大部分问题在自学中得到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有意识地把它记在预习笔记中。

2.展示

就是让学生到黑板上展现、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其他同学可以边分享边进行补充、交流,每个学生都可以毫不拘束地交流,不必申请便可发言或上台讲解。学生只要有勇气上讲台,展示得有水平,分析得有道理,就会赢得师生的尊重甚至掌声,哪怕展示的不够圆满,也不会受到讥笑与嘲讽,而只会得到宽容和帮助。

(二)“三三六”语文教学模式充分彰显了“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的理念,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魅力

“三三六”语文教学模式的基本点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学生的集体“自学”和学习成果“展示”取代了教师的“一言堂”;以学生的自主、互动学习改变了课堂的死板面孔,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时空和交流平台,实现了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做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全方位、立体式互动,从而使语文课堂“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充满了生命激情和时代精神。二、利用教材丰富的人文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盛开“三生教育”之花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关注人文精神,以语文教材中一切或显或隐、或浅或深的具有生命价值的教育资源为载体,自觉地将“三生教育”融入语文知识的学习,并且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教育———让学生快乐成长

1.让学生具有生存能力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多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享受着富足的物质条件,在长辈面前可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同温室中的花朵,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加之学生家庭又是一个个相对独立、封闭的个体,由于长期缺少感情沟通,容易形成封闭、多疑、自私的性格,导致他们身心越来越敏感、脆弱。大部分学生找不到幸福的感觉,极少数学生情绪不稳定,个别学生甚至有自杀倾向,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应在落实“双基”中,通过“看图写话”“口语交际”“讲故事”等形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交流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敞开心扉,善于与同伴、父母和老师分享快乐和倾诉忧伤。

2.让学生知道生命之珍贵

通过《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真正的英雄》等课文教学,唤起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使学生感受生命的神圣、珍贵、短暂和脆弱,懂得感恩父母、感谢生命、珍爱生命,抓紧时间学习和做好一生中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情。

(二)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对学生渗透生存教育———“野蛮其身体”

人生旅程充满了艰辛和坎坷,生活中每个人都难以避免人为的、自然的突发性灾害甚至是毁灭性打击,严重时生死只在一瞬间,这对任何人都是巨大的考验、摧残和折磨。但为什么有的人面对灾难能够坦然处之、绝处逢生,而有的人却不能幸免于难?为此,我在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老斑羚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把生的希望让给小斑羚那种无私无畏的自救精神和生存智慧,让学生知道这正是爱与希望创造的生存奇迹。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能够很快克服消极情绪,不畏惧、不退缩、不放弃,勇敢地进行了一场征服大自然、征服自我、超越自我的斗争,以此培养学生战胜困难、敢于胜利的坚强意志,努力使学生养成爱劳动、善思考、勤健体的良好习惯。

三、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中融会贯通“三生教育”

(一)培养阅读能力,丰富生命内涵

1.阅读能力是学生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

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文本蕴含的人文和科学精神,都要通过阅读来理解感悟。从工具性角度出发,阅读又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升华生命质量、获取生存技能必不可少的途径。

2.阅读是师生通过文本获取生命体验的活动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获取这种生命的体验,教师要在学生和文本间起到纽带作用,采用多种手段辅助阅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的深处,启发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生命意识,通过阅读使师生的感情随着文本波澜起伏。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课时,我首先采用多媒体进行配乐范读,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闭着眼睛想象,使自己逐步融入朱自清先生创设的那种独自受用无边荷香月色的感受,将自己融入文本中去,创设一种人、文交融的氛围。

(二)抓好书法教育,提升生命质量

通过写字教学“悟理”。有道是“字如其人”,仔细分析、评悟,不难发现,每个汉字都暗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人”字看起来笔画结构最简单,但其实要把它写端正、漂亮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从“人生教育”这个角度分析,“人”字恰如它的结构一样,一“撇”一“捺”互相依靠,缺一不可,其中蕴含着的生存智慧和人生哲理自不用说。其实,每个汉字都充满了灵气,可视作一个小小的生命个体,都可以从造字方法、字形结构、读音等方面进行合理的阐释,并且可以赋予它人的性格和人的精神,这就使得中国书法作品充满了令人无限遐思的艺术生命力。

作者:潘培照 单位: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勐佑镇教育办公室

第二篇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

(一)语文教育与生存教育。生存教育是三生教育的第二部分。生存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为学生融入社会,独立生存做准备。学会生存、能够很好的融入社会应该是学生的基本技能。生存教育的意义十分明确。其主要包括治理教育、技能教育和知识教育三个方面组成。智力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促进学生智力系统的开发。技能教育相对于智力教育更加具体化,通过培训使得学生掌握技能。这里所涉及的范围会比较广,不仅仅包括生活技能,还包括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等。知识技能主要是对学生记性知识素质的培养,通过知识体系的建设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在语文教育中,应该积极开展生存教育。在语文教育中,使得学生学会到各种生存技能,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生存技能,还有人类社会的生存技能。

(二)语文教育与生活技能。生活教育是三生教育中最接地气的部分。三生教育包括生活行为教育、生活规范教育和生活情感教育三部分。这三部分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学生的各种生活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并会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生活教育中的行为教育目的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观念。生活规范是为了是学生了解和遵守生活规范。情感教育则主要是从情感方面进行教育使得学生追求积极的人生、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感。语文教育中有很多涉及生活教育的素材。卖火柴的小女孩、威尼斯的小艇等都从各个方面熏陶着学生的生活态度。在语文教育中应该将语文教育与生活知识相结合起来,通过鲜活的生活对学生的生活态度进行塑造。

二、语文教育中融合三生教育的体会

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三生教育对于学生意义重大,是进行学生教育的重要方面。下面是笔者查阅相关资料之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对于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三生教育的一些体会。

(一)敬畏、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是生命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今社会由于家庭结构的原因,很多学生过多地强调自我意识而忽略他人感受,因此敬畏、尊重生命更是显得重要。《生命的壮歌》向我们讲述了藏羚羊为了小羚羊的生存舍弃生命的故事让我们为之动容。通过学习这些,学生将会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二)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语文教育中,那些生命的故事、或是悲壮、或是感动、或是震撼。那些在逆境中,绝境中的生命故事能够深深的打动我们。《老人与海》、《海伦凯勒》等故事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在困苦中的生命是如何坚持不懈,是如何抗争,是如何自强不息的。通过这些学习会激励学生直面生活、生命中的困苦,自强不息。

(三)学会感恩,积极乐观。在语文教学中的那些生命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就是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积极面对生命的态度。那些美好的事物,那些美好的故事,那些美好的感情会陶冶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构建了一幅美好的生活画面。通过语文教育中的三生教育,学生将会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积极地面对人生和生活。另外,这还将会使得学生感受到生活和生命的温暖,他们会学会感恩生活,感恩生命。

作者:陈长华 单位:贵州习水县东皇镇中学

第三篇

一、结合化学实验操作规范,加强生命教育

有的化学实验操作不当会有一定的危险,如:氢气的爆炸实验、易燃物白磷的使用、氯气的性质、有浓硫酸参与的一些反应、铝热反应等,如果操作不当会引发安全事故,危及师生的安全,甚至严重致残造成终生不幸,且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事关重大,务必高度警惕。有些操作虽有危险,但也不必恐惧不敢动手操作,熟悉操作规定,规范操作可以避免或减少安全隐患,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强调规范操作,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实验,保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对于学校化学实验室,不论代课教师还是实验管理员,都要加强化学药品管理,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二、与社会生活常识、社会现象相联系,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化学的实用性表现在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化学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如明矾净水、巧除水垢、酿酒制醋、制取肥皂、合理的膳食结构、衣料的选择等,在介绍与社会生活内容相关联的化学知识时,还应适当地去启发学生,诱导学生用化学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甚至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来思考现实中的问题,如在讲到蛋白质的变性时,问学生如果误服重金属盐溶液,怎样采取急救措施。总之,结合社会生活的化学教学,才不至于脱离生活,不至于培养出只会读书的“人才”。我们在教学中应适时地、适当地启发学生去关心身边的事,关心他们生活生存的空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成长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

作者:董利娃 单位:陕西省横山县横山中学

第四篇

1、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人本化倾向

1.1信息技术认识的衍变

“工具观”强调了技术的工具属性,但是却忽略了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主体,即人的主观性和能动性,表现出了一定的功利主义倾向.“系统观”强调信息技术的“主动”应用,即在系统科学的认识下,将信息技术视为人类旨在解决现实问题,主动将计算机应用于学习、设计、管理等过程的信息系统.“系统观”凸显了人类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强调人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目的性,即信息技术是为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生态观”则认为“应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整体理解信息技术、人与社会的关系,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不再是简单地创造物质财富的技术工具和技术系统,信息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乃至改变着整个社会生态环境.”由此,信息技术已不仅仅是单向的处理信息的工具和技术的应用系统,更是一种衔接人类社会与技术世界的互动的发展力量,即通过技术的应用来影响人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变革.从信息技术概念的衍变可以看出,其关注的重点由最初的“技术使用”到人与技术所构成的“系统应用”,再到最后的技术引领的“社会情境”变革,越来越强调人的主体性,越来越强调借助技术来实现人自身的发展.

1.2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信息技术观的衍变也促进了信息技术教育观由“制器”到“育人”、由“技术学习”到“技术教育”的转变.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而在“工具论”技术观下,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制器”的教育,它传授在社会生存所需要的技术与思维方式,从而把人塑造成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工具,而在“生态观”技术观下,信息技术教育以“‘人’作为其价值原点,并立足于技术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通过技术的学习来发现生存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实现自我的价值与意义,即‘人’的生成过程”.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由“技术学习”到“技术教育”的转变,“信息技术教育的学习中,结合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关注培养学生监测和控制学习的思维活动过程的能力”,由此,信息技术教育能够为学习者创建一种满足其个性发展的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基于现实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发挥能动性和创造力,从而引导学习者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促进其个性化、全面的发展.由此,信息技术教育由“技术学习”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而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价值,除了工具性的夯实与保持外,更应注重“人文性的丰富与拓展,即彰显信息技术课程的思维价值”,即借助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具体问题恰当应用的批判性思维和任务驱动式的综合性的技术性思维,并体验技术与人文之间互动互促螺旋发展的社会发展规律.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为“人文”与“科学”、“人性”与“物化”间提供了一个沟通和融合的平台,并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契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健康发展.

2、“三生教育”理念:发展人的教育

2.1“三生教育”的内涵

“三生教育”即通过各方面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生命教育是引导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尊重并且珍爱生命这一过程,同时在人的短暂的一生中,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与创造,进而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并实现自我的价值.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多种环境下的生存知识,掌握必备的生存技能,进而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锻炼学生的思想意志,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生活常识,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并在生活的过程中,追求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进而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三生教育理念的提出,符合教育的本质和人的发展规律.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从个人与社会的角度上包含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从个人的纵向角度上包含现实价值和理想价值,而人的一切价值都体现在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演进过程中,而“三生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把教育和人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三生教育”真正成为发展人的教育”.同时,“人是由生命、生存、生活构成的有机体,人的发展就是生命、生存、生活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因此,人的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者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三生教育”将教育从生命的关怀扩展到了对生存和生活的全面关怀,并且希望借此来促使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实现有意义地生活,以积极应对人生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促进其健康全面地发展.

2.2“三生教育”的实践

人的生命、生存与生活是有意识的实践活动,而人的教育也是一种实践活动,且教育的目的也必须通过自我教育来实践.人的发展就是生命、生存、生活三个方面的全面、协调的发展,而“三生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发展,因此,“三生教育”的实施以实践为原则,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注重学生亲历性、感受性、体验性,进而在活动中,在人与社会互动的情境中,体验和感悟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存与生活的能力.因此,“三生教育”秉持的是操作和内化的实施原则.从知识层面,以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知识体系来理解人类发展的脉络,体验生命的真谛,从而思考更有意义地生活;从价值层面,以融合民族文化和时代文化的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从而以合理的价值观念来规范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从工具层面,以包含历史使命和现实要求的工具体系来理解人的生存活动的创造性和历史性,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体验发现和创造生活的意义.

3、“三生教育”理念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启示

“三生教育”理念以生为本,关注人的整体,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实现有意义地生活,以积极应对人生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促进其健康全面地发展.将“三生教育”理念引入对于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的信息技术教育,使信息技术教育逐步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3.1“三生教育”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内容

“三生教育”关注人的整体,将教育从生命的关怀扩展到了对生存和生活的全面关怀,因此,应当紧紧围绕着学生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实际,根据学生成长的历程,“将自然科学层面和传统人文精神层面的“三生”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灵活加以运用,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提供内容丰富的“三生”教育知识资源”,来安排和组织教育内容,以便让其认识与理解生命,体会生活的意义,并且学会生存,促进全面发展.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是以技术逻辑为支撑,按照技术发展的循序渐进的思路进行组织与安排的,以《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例,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计算机软件应用、程序设计等内容.将“三生教育”理念融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中,应关注人的整体,紧紧围绕着学生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实际,以学生的成长为主线,以理解生命、学会生存、学会生活三个主题安排教学内容.将科学技术和民族人文精神融于其中,进而使学生由人类社会与信息技术的互动发展中意识到生命的神圣与伟大,从信息技术如何支持时代的变革中体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使生活更有意义,从信息技术引领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中掌握新时代的生存环境所要求的生存技能.由此,在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工具性以外,促进学生的人文性知识的丰富与拓展,引领和启发学生就具体问题恰当应用批判性和任务驱动性技术思维,体验技术与人文之间互动互促螺旋发展的社会发展规律.

3.2“三生教育”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三生教育”关注人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而不论生命、生存、还是生活,都需要人的亲身体验和亲身实践.因此,“三生教育”在教学中,不是以往的单一灌输式、简单说服式、整齐划一式的教学方法,而是以实践为原则,积极提倡运用启发诱导式、情境陶冶法、自我教育法、实际锻炼法等教学方法,组织观摩、演讲、实际锻炼等丰富的教学活动,其关注的不是灌输课程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促进其自身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理解与感悟.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则是机械的任务驱动型模式,即以某一个教学实例为引导,教师讲授相关的技能技巧后,布置任务由学生完成,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以技术的掌握为核心.将“三生教育”理念融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方法中,应当以操作和内化为原则,围绕着如何理解生命、如何提升生存技能、如何使生活更有意义的主题,积极提倡运用启发诱导式、情境陶冶法、自我教育法、实际锻炼法等教学方法,组织观摩、演讲、实际锻炼等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源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真实困境与现实问题等入手,展开利用技术进行问题解决的思考、资源搜集与整理、技术实现的技巧与策略,进而在技术应用过程的体验和实践中促进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感悟,生存与生活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有血有肉的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其自身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3.3“三生教育”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三生教育”是一门旨在提高学生自我教育和适应社会能力,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的素质教育课程,其实施理念是一个以实践和内化为原则,并采取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开放性的、注重过程评价方式的教育.“三生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实习实训等多种实践活动,而非只注重学习结果,视学生掌握“三生”知识的多少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以练习和测验为主,模式单一,而信息技术课程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当加强基于现实生活和问题情境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对于生活的意义.将“三生教育”理念融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评价中,应采用课内学习与课外时间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技术对于自身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作为评价内容.课堂内,引导学生理解与体会信息技术在信息时代对于生活和生存的革命性作用,并意识到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必备的一项生存技能.课堂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公益与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质量,从而提升自身对于生命价值和生活内涵的理解,对自我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感悟,在实现自我的完善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作者:张栋科 曲田 吴婷婷 单位:重庆旅游职业学院贵州凯里学院

第五篇

一、体育教育与三生教育的关系

三生教育是现代教学的产物,其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通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提升学生自主锻炼、自主提升运动技能的内驱力,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快乐,并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圈。

1、体育教育的本质集中体现为三生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健康成为优质生活水平的保障,个体取得成功的基础。提升健康水平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能有效改善学生的新陈代谢、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与应激性,还能刺激神经系统的发展,进而使得整个机体获得良性的发展。

2、体育运动对个体生活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于个体而言是生命延续的依赖和保障,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运动为基础,没有运动的生命将是空洞的毫无意义的。体育技能的学习对个体一生有重要作用,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的个体能在短时间内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生活,在体育技能的支撑下,个体将会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供给,进而有更多的力量去挖掘自身潜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铸就属于自己的辉煌事业,生命价值也在追求的梦想的道路中得以实现。

3、体育运动是个体生存的必然选择

随着现代体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体育的认知程度也实现了新的突破,体育运动的作用实现了生理健康向心理健康的转变,着力点也实现了增强身体素质向提升个体心理健康以及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方向拓展。以长跑运动为例,长期坚持长跑有利于提升个体身体机能的耐受力,培养个体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练就个体顽强的意志力。意志力是顽强的精神动力,其有助于缓解个体在逆境中紧张的心理,提升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个体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而全面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

二、“三生教育”教育理念渗透入体育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

“三生教育”教育理念是时展的必然产物,其以学生切身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以及珍爱生命,使得学生在认识生命的本真基础上,懂得生命的内涵和价值,并发自内心的珍爱生命,实现自身生命价值。在现代教育体制中,体育教育是三生教育的载体,体育教育要以“三生教育”理念为理论出发点,实现体育运动与生存、生活和生命的完美对接,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在拥有强健体魄的基础上懂得生存技巧,认真对待生活,享受生命的馈赠。

1、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支专业水平过硬的体育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是学生的心理塑造者,教师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素质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高度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选拔和培养教师中要注意一下两点,第一,加强教育业务培训,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对生命教育的概念、本质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将其合理运用于教学活动中;第二,教师要深入开展生命教育的理论课程研究,从理论层次提升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在提升学校软件的同时,学校也要重视硬件的提升,这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加大对学校的财政投资,在资金方面保障学校的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只有多方面通力合作,高校体育教育才能最大限度达到预计目标。

2、从战略层面实现三生教育与体育教育的结合

政府要高度重视体育教育改革,在政府与资金方面辅助学校实现三生教育与体育教育的结合,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政府应从时展的战略角度看待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高度重视学生身体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练就强健体魄,感受体育文化,学习体育精神,并将体育精神融入生活学习中,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作者:彭博 王晓梅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体育部

第六篇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存教育,树立正确生存观念

数学课堂中除了教给学生日常需要的计算能力,还应该渗透生存教育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基本知识的讲授,更应该在教学中强化生存能力,让学生主动观察、判断、发展与生存能力相关的一些列知识和技能,能够直面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发展提供经验。如教学“直角三角形”时,利用厂房屋顶的设计图形由中柱分割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设计来说明这样设计的稳定性和固定性,老师可让学生们用木条自制简易三角形和多角形模型,两条边的结合处用小螺丝固定,然后指导学生们亲自动手实验,看看拉动三角形的两边,形状会不会发生改变,然后再拉动多边形的两边,同样观察形状的变化情况,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三角形的形状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最稳固,而多边形则很容易就发生变形现象。在学生们对这些概念都了解清楚后,教师可渗透些生活中与此相关的现象,如许多桥梁都是采用的三角形原理,确保了桥梁的稳固性和行人的生命安全,户外的空调安装也是采用的三脚架结构,以防空调坠落砸伤路人等。教师在讲这些生活常识时适当渗透生存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更加用心关注周围的事物,更容易发现潜藏的危险并及时躲避,同时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认识生活的意义

生活教育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教育,生活教育的教育和培养过去通常是由社会和家庭来完成的。从孩子懂事开始,就开始接触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事物,但这些还知识粗浅的认知,孩子知道什么是生活,但不一定深刻了解生活的意义。“三生教育”在课堂中的普及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生活常识,并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感受生活的美好。同时还应该教导学生正确看待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会感恩,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能够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数学本来就涉及到很多生活方面的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中的计算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难题,钟表日期等的学习也让我们更好的认识时间,了解到时间的概念,这些知识都从小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做事情更有计划和规划。九年级数学课本中“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这节内容就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在安排这节课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画面,比如专卖店和商场中衣服打折信息还有车速与路程信息等,都可以涉及到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列方程式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难题,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计算的方法,提高生活的能力。

作者:袁小林 单位:贵州习水县东皇镇中学

第七篇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师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时刻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增强自身对生命生存生活价值的理解和践行,以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存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教育和带动学生,以真正提高和发挥“三生教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作用。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可以使“三生教育”的理念在无形中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接受“三生教育”的熏陶和感染。其最大优点就在于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三生教育”深入人心,有利于知行统一,真正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第三,建立健全科学的教书育人体制。开展“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以学生为本,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学生教育培养方针,并逐步实现制度化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既要引导学生扎实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打好知识和专业基础,又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把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寓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方法直接决定着“三生教育”的效果如何。学校是教学的地方,任何形式的教育都要以课堂教育为基础“,三生教育”教育同样如此,必须以课堂为主要渠道。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不能千篇一律、墨守陈规,搞“一刀切”。首先,要把握好知识体系和理论讲授方法的关系。在课堂进行“三生教育时,要融会贯通。生动的“三生教育”讲述,既让学生掌握“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内涵、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也让学生理解“三生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加深学生对两者的认识。其次,增强课堂教学之间的互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互动式教学作用,课前布置,课中设问、讨论、辩论,课后总结、反馈,教师带着问题去教,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在问题中形成教与学的共鸣。第三,适当运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多媒体形式生动活泼,把“三生教育”寓于其中,学生们易于接受,能够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针对性。一要制作精美课件。课件中除文字外,图片、视频等内容要贴近学生们日常生活,引起他们的共鸣,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二要探索网上课堂。“三生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不是靠一两次教育就能完成的,必须坚持教育的持久化、经常化。学校应在校园网络上建立“三生教育”学习专门网站,增加网上学习专题,在师生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在课下能继续学习,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网络上得以延续。第四,要把握好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基本原则。不能用“三生教育”完全代替思想品德教育、政治理论教育,要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使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真正深入学生头脑、扎根学生心灵。

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学生知行统一

“三生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开展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创新形式之一,与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三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样,其落脚点永运在于实践。只有在充分的社会实践中,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三生教育”的针对性、正确性、合理性和实效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任何教育的最佳载体,包括校内文化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科技下乡等都是对学生进行价值选择的重要平台,而这种平台更具有说服性和直观性,要通过有计划的组织实施才能发挥其更大的效果。所以,要通过学校内部体制的创新,以教育实施者的高度责任心安排好学生各种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通过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增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把生命教育的意义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又拓展学生的生存生活能力。为了提高社会实践教学效果,推动学生知行统一,第一要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要优化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培养学生价值认知和价值评价能力的实践教育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确保各实践教育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为此,要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建立一个系统化强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并建立与之相应的“三生教育”基地,使理论上的“三生”深入学生的思想和实际行动中。第二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科学分析和认识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要使社会实践的内容真正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亲自去搞社会调查研究。为此,可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并将调查的感受写成报告或小论文,开学后,进行交流,以此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四、强化网络阵地意识,构筑反意识形态渗透的防护墙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触及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细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早已成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阵地建设的好,有利于引导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互联网这一阵地与“三生教育”密不可分,它的飞速发展使教育形式更加形象而活泼,内容更加生动而丰富。除此之外,信息网络化大大增加了教育信息量,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有助于及时了解关乎学生的社会热点、难点及焦点问题。如果发挥的好,互联网的互动性特点使学校主流价值观教育更具有时代性、生动性、现象性。相反,应该密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对网络要进行引导和管理,要紧紧抓住加强规划、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充实队伍关键环节,最大限度减少网络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实现网上“三生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日常化,主动抢占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前沿阵地。进一步说,构建网络三生教育前沿阵地,就是要抢占网络阵地,用积极向上的关于生命生存生活价值有意义的观念占领网络信息平台,预防和打击其他任何不健康的意识形态或社会思潮的隐形渗透。可见,网络阵地对“三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学校和教育者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个性特征以及网络发展规律,探索提升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综上所述,开展“三生教育”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在边疆民族地区开展“三生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学校和教育者必须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现实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学校和教育者不仅应努力成为“三生教育”的倡导者、组织者、推动者,更应该成为“三生教育”的实践者。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把“三生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一起融入学校建设和教书育人的各个领域、各环节,贯穿于和谐校园建设、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

作者:赵颖 朱圆 单位:云南省昆明市第十六中学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八篇

1、在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中渗透智慧生存、智待生存挫折的理念,树立正确的生存观

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利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在“模拟自然选择”探究实验活动中,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使用不同的道具进行取食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和结果对比,学生们认识到自然界中的生物总是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的。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的意义”探究实验活动中。先让学生们将手进行不同程度的绑缚,进行生活中的系鞋带、梳头、攀爬等模拟活动,体会手的进化对人类活动的积极作用,然后提出:“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中被赶到地上生活的一支,作为战败者,为何能成为生物圈中的主宰者?”等问题。引发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分析人类的祖先在进化成人的过程中的曲折历程,导出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最后通过这些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促进学生学会创新性地思考问题,面对挫折时理性的对待,学会从挫折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智慧生存的理念。

2、在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中渗透热爱生活、理解生活的真谛,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很多生物探究实验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很有帮助,如:“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探究活动中,让大家先测出自己的身高和体重,然后根据体质指数计算公式算出自己的体质指数并对照,评价出自己的营养状况。展开生活习惯调查并进行“调查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学生们针对营养均衡和营养失衡两类学生的饮食结构和习惯、生活习惯进行对比,总结出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探究实验中,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后,开始介绍权威机构统计的世界上因吸烟和过量饮酒而失去健康的人数,介绍肺癌、肝癌等患者患病时的痛苦,促进学生体会到健康的生活对于生命的意义!加深对健康的生活的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实现生命的价值。在生物探究实验中渗透“三生教育”理念,要做到如丝细雨润物无声。通过探究实验教学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健康的生活的理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供正确的指引,为学生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赵建 单位:贵州省习水县东皇镇中学

第九篇

一、开展“三生教育”是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学分制的改革,学生社团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热点”,更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社团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社团是与广大学生联系最紧密的学生组织,它是校园文化的“晴雨表”,校园学生中的热点、焦点都可以从社团活动表现出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实施“三生教育”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的生命、生存、生活的和谐及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启发引导其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从而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二、“三生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工作路径选择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三生教育”深化了这一主题。“三生教育”既是教育规律的反映,又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作用。做到启之以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炼之以意、树之以信、导之以行,使受教育者能够“知生理、调心理、守伦理、懂哲理、明事理,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真正把人引向生命领域、引向生存世界、引向生活未来,促进人的自身和谐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生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人文性、价值性和德性的教育”。它充分体现了“关爱自然生命,关怀精神生命和关注价值生命”的和谐统一。

(二)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著名教育思想,即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在以“三生教育”为背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这一思想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和运用。当代大学生面对各种压力,在思想上、心理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困惑与烦恼,有的同学甚至出现了种种心理障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人文关怀,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以生为本,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突出实践活动;要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改革大学生社团的教育模式。目前,高校学生社团主要实行“以团组织为主,以学生社团和指导教师为两翼”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在很多方面还有漏洞和不足,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想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教育模式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要进一步改革教育模式。需要党组织、团组织、社团联合会、学生社团等机构的多层次参与,需要指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干部等全员参与,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网等多渠道影响,并形成有利机制,合力实效,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只有主动关心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也才能帮助学生提升其生命的价值和实现生命的意义。

(四)完善大学生社团的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不仅要改革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还要不断完善大学生社团的工作机制,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各要素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一是要建立健全社团的管理规章制度。二是要理顺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体制。三是要建立社团的考核机制。四是要完善社团的激励机制。只有建立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才能以生为本,使学生真正做社团的主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提升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内涵。高校学生社团之所以能够吸引大学生,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社团生机活泼的活动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社团活动内容的好坏、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因此,要发挥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然要注重社团活动的质量,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崇高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活动鼓舞人。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心理、情感、思维方式等,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六)优化大学生社团的教育环境。优化大学生社团的教育环境,就是指充分利用环境的积极因素并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各种环境因素形成合力。一是要优化学生社团的外部教育环境。学校要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责任,为学生社团提供相应的软硬件保障,为社团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优化学生社团内部的教育环境。高校社团文化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更深刻,外延更扩展,使思想政治工作更适应大学生的需要,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目标和任务。

作者:王泽红 张光映 杨曙霞 单位:大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