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下的社团思想政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三生教育下的社团思想政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三生教育下的社团思想政治

一、开展“三生教育”是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学分制的改革,学生社团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热点”,更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社团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社团是与广大学生联系最紧密的学生组织,它是校园文化的“晴雨表”,校园学生中的热点、焦点都可以从社团活动表现出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实施“三生教育”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的生命、生存、生活的和谐及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启发引导其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从而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二、“三生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工作路径选择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三生教育”深化了这一主题。“三生教育”既是教育规律的反映,又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作用。做到启之以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炼之以意、树之以信、导之以行,使受教育者能够“知生理、调心理、守伦理、懂哲理、明事理,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真正把人引向生命领域、引向生存世界、引向生活未来,促进人的自身和谐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生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人文性、价值性和德性的教育”。它充分体现了“关爱自然生命,关怀精神生命和关注价值生命”的和谐统一。

(二)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

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著名教育思想,即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在以“三生教育”为背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这一思想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和运用。当代大学生面对各种压力,在思想上、心理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困惑与烦恼,有的同学甚至出现了种种心理障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人文关怀,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以生为本,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突出实践活动;要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改革大学生社团的教育模式。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主要实行“以团组织为主,以学生社团和指导教师为两翼”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在很多方面还有漏洞和不足,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想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教育模式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要进一步改革教育模式。需要党组织、团组织、社团联合会、学生社团等机构的多层次参与,需要指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干部等全员参与,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网等多渠道影响,并形成有利机制,合力实效,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只有主动关心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也才能帮助学生提升其生命的价值和实现生命的意义。

(四)完善大学生社团的工作机制。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不仅要改革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还要不断完善大学生社团的工作机制,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各要素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一是要建立健全社团的管理规章制度。二是要理顺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体制。三是要建立社团的考核机制。四是要完善社团的激励机制。只有建立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才能以生为本,使学生真正做社团的主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提升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内涵。

高校学生社团之所以能够吸引大学生,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社团生机活泼的活动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社团活动内容的好坏、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因此,要发挥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然要注重社团活动的质量,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崇高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活动鼓舞人。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心理、情感、思维方式等,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六)优化大学生社团的教育环境。

优化大学生社团的教育环境,就是指充分利用环境的积极因素并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各种环境因素形成合力。一是要优化学生社团的外部教育环境。学校要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责任,为学生社团提供相应的软硬件保障,为社团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优化学生社团内部的教育环境。高校社团文化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更深刻,外延更扩展,使思想政治工作更适应大学生的需要,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目标和任务。

作者:王泽红 张光映 杨曙霞 单位:大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