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与小学数学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三生教育与小学数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三生教育与小学数学

一、特定的情境才能促进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对此,我们必须区分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在科学用语中,成绩单纯指完成某一学业的既在事实,而没有具体明确这一学业是如何完成的。能力则指完成既定学业的水平和潜能。二者的区别在于成绩是外在的知识掌握的程度,而潜能则是学生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的可能。当然,能力主要是学生通过经验获取或系统学习而掌握的,但不管怎样,能力总是融入具体情境中,能力因问题情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小学数学教学务必要创设“做中学”的教学情境,促进知识迁移和向能力的转化,其目标也是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与生命成长。小学数学是最基础的学科,也是最重要的学科,它使儿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直接奠定儿童思维方式、逻辑思维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构成儿童的基本文化素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儿童的未来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甚至直接决定着儿童的身心状态和生活质量,影响儿童未来的生命品质。在小学阶段如何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当前数学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和应试化的倾向,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认为“做中学”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巨大的理论价值。“三生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小学数学“做中学”的教学研究,使教师的理论视野更为宽阔,师生共同活动的自觉性更为突出,它能有效地改变和优化课堂教学的生存状态。

二、小学数学“做中学”教学研究旨在从“有效教学”走向“生命成长”的教学

伽达默尔说:“实践就是行动——而且它还是一种清醒的意识。行动不只是做。人是一种自行动的东西。”小学数学“做中学”是教学实践,它包含理念和行动,是“手段——目的——过程”,“它在双重意义上体现:一是提高教师对教育价值的认识,二是提升学生的生命自觉”(叶澜),通过情境整合使数学知识的学习关联“每个人的潜在的才能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之所以强调情境整合,正如叶澜教授所言:“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可能拆开来被教育,教育者也是活生生的人,同样不可能在与学生共同进行的不同活动中,只在某一个方面对他们产生影响。”也就意味着教、学、做三者必然要在教学活动中整合并融合。数学学科的逻辑体系性构建及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都决定着只有在“做中学”的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思维,让数学教学伴随儿童生命的成长。小学数学“做中学”在南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于理论研究上形成了共识,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涌现了一批“做中学”示范学校,产生了一批特色学校和高素养的教师。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主任谷力博士所做的“主题事件式”学习力研究就是将“做中学”的思想与脑科学的原理融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在当前是最为前沿的,也是最有学术内涵和应用推广价值的研究。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金春平老师于“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都以课题立项的形式开展“做中学”思想指导下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参与的学校有20多所,参与的教师有100多人,他们开设的公开课受到全国多省市专家好评,金春平老师还受到了省市教育科研单位的表彰。金春平老师的著作《十年一剑》和他的研究成果在全省和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作者:许红梅 单位: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