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力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基础力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基础力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

摘要:实施“课程思政”是国家发展本科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方针的重要途径。在基础力学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需要不断发掘力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及责任意识等方面的优势,并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与力学知识巧妙融合,在引导学生思考力学问题的同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力学发展对科技发展的作用、体会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和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基础力学;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实践与探索

一、引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了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2],为此全国各高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则是这一研究所达成的共识[3]。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的基础和前提,如何用好这些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功能[4],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与总结。力学是一门古老而历久弥新的学科,基础力学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和流体力学等(我校主要指前三者),是工科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基础力学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所学专业的重要意义,产生专业自豪感;同时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相联系,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和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力学课程的特点是逻辑严谨、内容抽象,概念多、公式多、计算烦琐[5]。该课程对学生的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学生听课吃力,学起来也有难度。如果能够发掘出基础力学课程中所蕴藏的思想政治元素,并将其融入力学教学中,将会使课堂气氛不再沉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更好地掌握力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一举多得。

二、基础力学课程在育人方面的优势

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基础力学课程是连接理论课与专业课的纽带;对于工业发展而言,力学架起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桥梁;就社会进步而言,力学覆盖了人类近代文明的前半页,又支撑了现代科技的半边天,充分利用基础力学课程的特色和优势,把思政元素贯穿于力学教学的全过程,是我们应当着力思考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基础力学课程本身具有吸引力

基础力学课程研究的内容源于自然现象、生活实际和工程实践,是对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问题的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同身受,却又很难将其准确描述,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此外,基础力学课程的理论体系中蕴含着大量的自然规律和哲学道理,例如,静力学基本原理的普适性与特殊性、构件设计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对立统一规律、都江堰与李冰、我国航空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力学的进展、“两弹一星”与力学家的故事等,都饱含着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其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学生处理各项事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力学课程有助于对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物质的运动变化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而这些规律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被逐步地认识、利用。力学的研究方法中充分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的规律: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等。比如在研究航天器的运动轨迹时将其抽象为质点,在研究航天器的运行姿态时将其抽象为刚体,而在研究其空中对接时却被视为变形体等,这些都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又比如在材料力学的研究中,在线弹性、小变形的前提下,对变形固体做了均匀性、连续性、各向同性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对物体的变形进行研究,并通过实验对变形结果进行检验;在内力、外力的学习中,使学生认识了内力与外力的辩证关系;在摩擦学的学习中,使学生学会合理的规避摩擦有害的一面,利用其有利的一面来造福人类等。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工程问题的科学方法,为其在日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基础力学的推理严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其创新能力有较大的帮助。老师通过例题讲解和习题训练,培养学生获取关键信息、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并训练学生处理重要信息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在力学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于工程实践[6],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力学实验,科技小组活动及学科竞赛等渠道,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发挥,使其团结协作意识,社会能力和责任意识得到锻炼。

三、在基础力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途径

(一)融入古今中外力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力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蕴含着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在力学教学过程中讲述科学家们探求真知的过程和逸闻趣事,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接受知识,同时领略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比如力学家阿基米德在聚精会神地研究科学问题时,全然不知罗马士兵已经攻破城门,他不让罗马士兵触碰他摆放的几何图形,结果被士兵残忍杀害[7];我国力学家郭永怀先生在飞机失事时为了保护研究资料,与他的警卫员拥抱在一起,用身体护住了研究资料避免被损毁,为科学研究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些故事能够为力学课堂增添人文色彩,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力学史,贯穿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不可忽略,在力学成为专门的学科之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建造出了屹立千年的建筑。比如建于1400年前的赵州桥,它的结构非常符合现代力学原理[8];建成于900年前的山西应县木塔,采用筒式结构和各种斗拱,历经多次地震,结构依然完好,而当时在我国并没有完整的力学知识体系,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在东汉时期郑玄就在《考工记?弓人》中表达了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这比胡克定律早了近1500年,但由于交流不足,至今被世人所熟知的却是胡克定律。通过这些经典故事,让学生领略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也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三)以工程事故为着眼点,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工科专业主要是为行业培养懂技术、有理想、有担当的专门人才,工科学生作为未来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通过对工程事故中力学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学习力学知识的同时,在血的教训面前得到深刻地教育,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四、力学课程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把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力学课程不再晦涩难懂,还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启示,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近几年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也探索了一些解决的办法,要点归纳如下:

(一)将思政教育穿插于力学知识点中进行,避免思政元素过于集中

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力学史、力学家的故事及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等内容会在绪论部分集中讲解,而在具体的章节中很少涉及,这就难免将力学中的思政元素与知识点本身割裂开来,很难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结合具体知识点的思政教育,不仅能使晦涩的理论推导易于理解,也能使繁琐的计算不那么枯燥,也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

(二)课时少、任务重,不是忽略思政教育的理由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力学课程的学时也被逐步削减,但教学任务并未减少,比如理论力学由最早的96学时,先减到72学时,到现在我校有的专业的《理论力学》课只有48学时,《材料力学》也减少到48学时。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课程内容,并达到大纲的要求,是老师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但课时紧并不是忽略思政教育的理由。要在有限的课堂上将全部的思政元素融入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研讨活动中认真梳理与知识点相关的思政元素,在备课中下足功夫,做足准备,并通过课堂讲解、随堂练习、课后作业及网络平台等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使学生从中得到思想教育。

(三)在潜移默化中穿插思政元素,避免说教

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思想教育不可谓不多,但这种为考试而学的知识,带有较多的说教成分,起到的教育效果也非常有限,因此,基础力学课程思政需尽量避免说教的嫌疑,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前选好思政素材、使之与力学知识点融合并选择恰当的方式和语言传递给学生。比如在对工程实例分析中穿插讲述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力学史实,了解其设计思想、工程环境,分析其思维方式,在此过程中不过多说教,不牵强附会,不过分煽情,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中体会其深意,从而激发他的创造性,培养其创新能力。五、结语当代大学生不但要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基础力学课程思政教育,不仅能拓宽工科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积极上进的乐观主义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拥有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杨落银,马丽,杨安琪.双一流高校管理中内部审计作用定位和功能发挥——学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7,36(9):16-17

[2].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初文华,张健,李玉伟.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以《水力学与泵》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32-33.

[4]王光彦.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4-7

[5]王珂晟,薛春芳.工程力学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掘与探索[J].力学与实践,2010,32(1):82-84

[6]汤可可,王华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理论力学教学体系探索力学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39(1):68-71

[7]王青建,董晓丽.数学史的教育价值[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2(1):25-30

[8]隋允康,宇慧平,杜家政.材料力学———杆系变形的发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孟卓 单位:西安航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