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教育管理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等院校要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科学完善的教育管理模式,才能为国家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在民族地区工科院校蒙古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思想的指导下,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努力提升高等院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效果。
关键词:民族地区;蒙古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教育管理
当今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转型时期,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的视域下,以新技术、新业态、新型模式、新型产业为性质的新经济踊跃发展的现状,对高校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和推进方向。作为内蒙古唯一工科专业类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应当主动结合内蒙古支柱产业发展和科学技术任务,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以明确学校办学定位,能够不断完善学校的人才培养制度和模式,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创办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符合自治区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提供高质量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是适应时展的需要。
一、蒙古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意义
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据此表示,中国社会发展对高校现代化的要求、科学知识与创新型卓越人才的需求和愿望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工程科技教育质量,进一步加快本科教育主动对接国家发展进程,主动服务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着力培养“优秀的蒙古族工程技术人才”为办学重要任务和使命,积极开展和改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切实结合内蒙古区情,积极发挥民族地区工科学院校的独具优势,有力发挥学科优势,极力探索与研究实行民族特色的培养模式,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慧方案。
二、蒙古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管理现状
(一)教师教学内生动力不足
教师对教学及教学改革的投入精力不足、教师潜心教学教改、教研的内生动力不足,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以学生为本”、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普遍建立,“教”与“学”严重脱节,增强学生的向学力,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探索不够。也存在教师的指导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缺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不到位的现象。
(二)教育的资源配备还不尽合理
目前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和数量不尽合理,各专业教师配比不平衡,蒙古族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缺少蒙语授课的蒙古族专业技术教师和思想政治德育课教师,具有工程背景和行业背景的教师比例偏低,不能充分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办学资源配置不均衡、教室资源紧张,缺乏信息化水平高、条件优越的混合式教室和智慧教室,难以满足小班化、研究型、研讨式教学需要。(三)教风学风建设有待加强学风建设系统性不够,全程化学业指导和管理不足,专业认知教育肤浅不成系统,未能有效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业规划能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存在思想散漫、贪图享乐、抄袭作弊屡禁不止等不良现象。尤其是民族班的学生大多数来源于边疆、基层和经济文化欠发达的牧区和农村,由于语言障碍和交流等原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会出现迷茫、不自信、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或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等现象。
三、关于蒙古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教育管理的思考
(一)着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其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深化专业教师与管理岗位所有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工作、强化教书育人的责任,完善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教育警示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人生中的筑梦者和引路人,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是责任和义务。其二,加大人才引育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地区专项资金和“草原英才”等政策的支持,结合学校实际,引进人才,合理配备少数民族生教育管理师资,同时加大对现有师资培养、提高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出国研修、访学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优化专任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育人能力、促进学生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
(二)大力提升课程教学实效
蒙古族工程技术人才培育过程中,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其一,要在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下,在专业课程标准中融入思想政治内涵,促进课程思想政治和专业思想政治的协同育人功能,有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把正确的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挖掘各个教育行业中的德育元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推出更适合学生和学校发展的示范课堂,打造全校全方位全员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其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依托教改立项等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引导教师注重教学设计和根据培养学生的专业和学生特点来设置个性化教学方案,积极探索由“讲全”、“讲细”、“讲透”到“精选”、“精讲”、“精练”,由“填鸭式、满堂灌”到“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通过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创新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学习,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陈旧、形式单一的现象,打造“教”与“学”融合师生共同体教学模式。其三、加强教材编写与教学内容设置管理。组织民族教育经验丰富、专业职称较高的蒙古族教师,形成教学科研团队、编写特色教材和讲义,受到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喜爱和认可的教材书籍,有效助力蒙古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教育管理工作。
(三)协同促进学业过程管理
正确教育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地学习、掌握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帮助完成学业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其一,加强学生学业过程管理。蒙古族学生在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成长环境、受教育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来自草原牧区,基础教育阶段主要接受本民族文化教育、与汉族学生相比基础薄弱,学校把握教育规律、建立全程化学业发展指导体系。蒙古族学生的教育管理要从入学教育抓起,加强学业过程管理、培养学生学业规划与就业发展意识,协同推进“学业导师”、“民族生辅导员”、“学业警示”制度、助力形成良好育人氛围。其二,加强学风建设。学生学习效果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要以学生课堂学习为切入点,以师德师风为引领,加强学生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主动态,全面系统地推进学风建设,形成以健全的制度保障学风、以有效地管理引导学风、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以校园文化促进学风的良好格局。其三,加强校园文化与环境建设。高校不仅要通过思政课、校报、宣传橱窗、墙报宣传、校园社团等传统舆论阵地,还要借助网络、微信、QQ、“易班”等新媒体构建高校思政教育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融入校园文化氛围。由校团委,党委学生工作处等学生管理工作部门要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习俗和习惯,积极组织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榜样的力量”、“民族特色运动会”、“大学生演唱会”、“蒙古族学生博客那达慕大会”等地区具有特色的学生活动、以校园文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教育;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来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打造具有内工大特色的大环境,增强大学文化气息,浓郁学术氛围,营造更加多元、立体、丰富的学习空间。总之,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和教育管理模式,对加强和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奋斗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
作者:海梅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