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是共生互动关系。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背景下,河南高等教育应在国际化发展战略、转型发展战略、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均衡协同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鼓励行业企业办学,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科技兴校。
关键词: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发展路径
高等教育能够直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技术进步,亦能间接促进管理体制变革,吸引外地资本流入,而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管理体制的变革、外地资本的流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总体上讲,高等教育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亦可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是共生互动关系。河南高等教育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省有普通本科院校55所,高职(高专)院校79所,成人高校11所,建设有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27个,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41.78%[1],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供给结构不合理、科技服务社会能力不足等。
一、中原崛起背景下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
近年来,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战略相继落地河南,给河南省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也对大而不强的河南高等教育提出了挑战。河南高等教育亟待实施有效发展战略,解决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匮乏、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不足等影响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瓶颈问题。
(一)国际化发展战略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也势在必行。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对经济全球化所做出的适应性调整,一定程度上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3]。21世纪,世界各国政府、高等院校纷纷采取措施提升高等院校的国际化水平,高等教育国际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4]。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质是不同国家高等教育机构的动态互动[5]。当前,河南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办学的项目和机构还比较少,已有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也存在层次较低、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不足等问题。另外,河南作为人口大省,没有一所原“985”高校,原“211”高校仅有郑州大学一所,在全国“双一流”高校建设浪潮中,河南也仅有郑州大学入选全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河南大学入选全国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可见,河南急需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用高水平的大学来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二)转型发展战略
早在2014年,我国就开始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目的是加快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领域继管理体制改革和扩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变革,意义更为深远,任务也更为艰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需要,更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截至2016年3月,全国已有200多所院校明确成为转型发展试点院校[6]。河南55所本科高校绝大多数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对河南高等教育来说意义更加重大。目前,这55所院校中有15所成为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其中大部分为2000年后新设的本科高校,2000年之前设立的高校仅有郑州轻工业学院提出专业(集群)转型。尽管河南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其数量有所不足,质量也有待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像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原司长葛道凯所讲,转型的这些学校可以是新建学校,也可以是办学历史非常悠久的学校,可以是学校里的绝大部分专业都转型,也可以是其中一部分专业转型。
(三)产教融合发展战略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这一文件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孔宝根认为产教融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的融合,是育人方式上的融合;二是教育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技能的融合,是育人内容上的融合”[7]。产教融合是促进经济发展和高校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14年开始,由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支持,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主办,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黄淮学院承办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连年召开,每届平均有600多名代表参会。产教融合能使教育和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互相依赖、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产教融合发展战略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不但适用于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和技术技能型高等职业院校,也适用于研究型或学术型大学。
(四)均衡协同发展战略
当前,河南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在18个省辖市中,郑州市高校的数量和高校学生人数约占全省的一半。河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也同高等教育一样,发展很不均衡。河南的发展战略主要以郑州为中心,“六大国家战略”直接以郑州为中心的就有5个,这当然有利于发挥省会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但这种不均衡发展也可能对中原的崛起和河南的振兴产生负面影响。2016年,郑州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增长水平和效益好于全国同类城市及省内其他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以占全省4.4%的土地面积和9%的人口,创造了全省近20%的经济总量和近1/3的财政收入[8]。2017年郑州市GDP为9130.2亿元,约占河南省的20.7%,而驻马店市、开封市、濮阳市、三门峡市、漯河市的GDP都在1000~2000亿元之间[9]。河南经济总量排名靠后的几个省辖市中,濮阳市、三门峡市、漯河市均没有本科院校,驻马店市仅有一所本科院校。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经济的不均衡发展,为促进中原的崛起和河南的振兴,河南高等教育急需实施均衡协同发展战略。
(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将其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5年,我国把“创新”位列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包括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而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2017年10月9日,科技部《中国普通高校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16》,指出我国普通高校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快速提高,特别是在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方面的变化尤为明显[10]。河南高等教育也应把科技创新作为重点工作,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河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二、中原崛起背景下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
从在校生总数看,河南高校居全国第一,这主要是因为河南人口多。如果按每百万人口中“211”“985”或“双一流”高校的数量来计算,河南应是全国倒数第一。河南这个高等教育大省更需要审时度势,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更好地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服务。
(一)抢抓机遇,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
当前,很多省市为提升竞争力,都在争夺优质教育资源,有些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南方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高校已进驻深圳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已进驻或有望进驻合肥[11]。在此方面,郑州市于2017年了《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表示将设立100亿元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郑州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河南其他省辖市也应该出台政策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支持高校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交流合作。另外,河南省要在2012年与教育部联合签署《加快河南教育发展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利用每年一次的部省联席会议,积极与教育部磋商、解决河南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二)注重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主要包含专业设置模式、课程设置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等。当前,河南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专业设置没有紧跟市场需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组织形式以传统的班级制为主,教学管理模式以行政型为主,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等。河南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大做强优势品牌专业,淘汰过时的老旧专业,适当拓宽专业设置口径,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厘定课程目标,重构课程体系,使专业课程内容对接现代职业标准,更加突出应用性;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项目教学、任务教学、情景教学,充分提高教学效果;应实行扁平化教学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三)招商引资,鼓励行业企业办学
当前,河南省民办高等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不多,大多数民办高校是靠学费收入滚动发展的。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可以拓宽学校的资金来源,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2016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1号),进一步鼓励行业企业以捐赠、出资、投资、合作等方式与高校合作办学,如可以组建教育集团,组建行业企业二级学院,共同组建科技研发平台,也可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社会服务等工作。2017年7月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央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河南省应根据此意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抓紧制定出台符合河南实际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鼓励行业企业办学。
(四)对口帮扶,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早在2001年6月,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教育部就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后又推出了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对口支援民族院校等专门项目。河南的55所本科院校中,有22所位于郑州市,而且办学水平较高的大学主要集中在郑州市,像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为了促进河南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高等教育水平较高的郑州市有必要支援高等教育比较薄弱的省辖市,根据当地经济产业状况,以建设分校等方式支持其教育和产业的发展。比如,驻马店是一个农业大市,河南农业大学可以对口支援位于驻马店市的黄淮学院重点办好农学类专业,也可以在驻马店市建立河南农业大学分校,以此引领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的发展。这种对口支援工作可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即一所支援高校对口支援一所受援高校或一个地区,也可以像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一样,采取“多对一”的方式支持薄弱高校建设好某一学科。
(五)科技兴校,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兴国的背景下,高校要树立科技兴校的思想,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2017年8月科技部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16―2017》和《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6―2017》显示:全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得分为67.57,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和浙江的得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重庆、陕西、山东、四川、福建、辽宁、黑龙江、安徽、湖南、山西、甘肃、吉林和江西的得分在全国平均水平至50分之间,河南等11个省(自治区)的得分在50分以下[12]。2017年河南GDP位居全国第五,仅次于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由此可以看出,河南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匹配。高校的科技创新力引领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潮流,所以河南高校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尤其是“两院”院士的引进力度,同时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其他省市高等院校合作,共同建设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大学科技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充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作者:张彦群 单位:黄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