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文教育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中,社会和高校教育工作者普遍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而对学生在人文社科方面能力的培养较少关注,主要表现为相关课程设置较少或者是人文方面教学系统不健全,从而导致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但人文素养不足。现今,我国需要大量具有健全人格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国家建设中。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对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意义深远。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科学教育;人文教育
0引言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了一个高度物质文明的新时期。科学技术在改善人们的生活生产条件,促进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有时也会由于人类对科学技术的不恰当利用而给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诸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极端气候的频频出现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在工程实践活动中,工程实践人员自身责任感不强导致各类工程伦理问题的出现;由于人类自身管理上的疏漏导致核泄漏事故污染环境等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则更多需要工程实践人员依靠其自身的人文素养能力来处理。在人们运用科学技术改造人类世界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无形中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也是在正确和错误中徘徊,而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掌握科学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决策能力和工程行为能力的运用,直接决定着科学技术是向着改善世界还是破坏世界的方向发展。高等工程教育承载着培养较高科学素质和较高人文素质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其间涉及高等工程教育中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问题[1]。科学教育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使人类掌握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能力;人文教育则以传授人文知识为主,以塑造更健全的人格为宗旨。在高等工程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1国外高等工程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开始,世界各国的高校开始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加入人文教育。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就提出了“人的教育”模式。课程的设置在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同时,重视情感教育和个人心理品质教育。在美国,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制定的对工程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11条评估标准中[2],其中6条评估标准涉及到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表达与交流能力、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学会终生学习的能力、掌握当今时代问题的能力等个人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美国多所理工科大学坚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教学;同时,重视本科生的人文素质和领导才能的训练和培养。在英国,英国高等工程教育界让理工科学生选修人文社科课程,并关注着英国未来的科学家能否负担起对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责任。澳大利亚高等工程教育鼓励学生攻读管理、经济、会计、法律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以发展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日本的高等工程教育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掌握人文、社会、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并通过综合化的教育课程来实现。国外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开始较早,国外高校非常注重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和坚忍不拔个性的培养,使大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将专业能力和个人综合素养充分发挥,一方面使大学生其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良好,另一方面也使社会受益于优秀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对社会的贡献。
2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发展现状
人文教育在我国起源20世纪90年代,但经历多年的人文教育改革对工程技术人才的人文素养提高收效不明显。究其原因,在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中,一个普遍现象是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片面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我国大部分理工科专业教育中,人文教育主要集中在大学一、二年级,到了高年级更多是对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整个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所占的比重不大。并且,理工科学生毕业后,主要以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来评价其整体素质的高低,但对一个人的内涵、品格和修养方面的要求则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弱化。人文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了理工科学生缺乏应有的对文、史、哲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做人的原则,而心智发展有所欠缺的专业技术人才由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个性狭隘自私等原因,即便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但在实际工程实践中仍难充分发挥其效能,或者作出错误的工程决策。所以,在我国需大力推进理工科专业的人文教育培养机制。
3高等工程教育中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探索
①打破常规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以生为本,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去创设灵活多样的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形成快乐学习氛围,达成良好的教学功能,在教与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对学生建立一种潜移默化的人文氛围。②加大大学语文、中外历史、哲学,以及相关艺术赏析课程的设置,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博古通今和审美等综合能力,使其在职业生涯中具备解决更多社会问题的能力。③针对理工科专业课程特点,可以尝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人文教育理念,使人文教育随着教学环节的开展深入到更多的课程中,最终将人文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但实施过程中,教师自身需具备广博的人文阅历,才能在工科相关课程中灵活自如地穿插人文理念的传授。④结合专业课有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所学专业的课题研究,在科研中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启迪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在科研活动中注重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与周围同学及老师和谐相处的能力。⑤在人文教学过程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参与各类各级有关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大赛,增强他们对重大专业赛事应对的能力,增强他们承受社会压力的能力。⑥借鉴国外高等工程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成功经验和经典案例为我所用,并在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园文化的融合、教师人文素养提升方面予以探索,同时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理工科人文教育思路。
4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意义
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应是完整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应该贯穿高等工程教育的始终[3]。但由于观念和导向的问题,在理工科专业教学中过于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思维模式单一的工程技术人才,在处理专业以外的相关工作问题时,思路会存在一定的狭隘性。虽然具有深厚专业功底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从事工程实践工作时能发挥其专业特长,但在工程实践活动中还存在着很多非工程性质的问题需要理工科毕业生运用其人文阅历去面对,例如:人性的问题、社会公信力问题、法律问题、经济问题、人文关怀问题、道德和人伦问题等。一个人文素养不足的学生仅凭其深厚的专业知识是不能解决其在工程实践活动中遇到的这些非工程技术问题的。所以,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两者不能脱离开来实施,也不能偏颇某一方面。
5结论
高等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伴随着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高等工程教育不仅要完成工程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也要达成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人文教育是在高等工程教育中融入除专业知识以外更宽泛的知识传授,更多是通过传授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宗教、伦理学和美学等知识[3],以达成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尚品格、善良人性和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的塑造,更注重完整人性的培养,也是高等工科院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工程技术人才。
作者:王玉岚 谢莎莎 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周远清.在更高层次上推进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的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10.
[2]时铭显.面向21世纪的美国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育,2002.
[3]顾明远.人文科学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