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中人文教育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化学课堂中人文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化学课堂中人文教育论文

一、化学家即学生道德的楷模

有人说过:“一部化学的发展史,也是人类的奋斗史。”化学知识是无数科学家付出汗水和心血总结出来的,他们身上潜藏了众多的优良品质和人格魅力,讲述他们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譬如,用侯德榜改进制碱工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故事,居里夫人发明新元素命名为“钋”,用以怀念自己祖国的故事,以及中国神舟八号太空遨游等材料,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再如,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展示触目惊心的污染事例,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教师还可利用英国化学家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勤奋实验最终取得伟大成就的史料,启发学生明白“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于勤奋”的道理。

二、知识规律即百变的人生观

化学知识并非都很具体,有些知识需要教师通过形象化的方法来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探索规律的过程就是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过程,笔者在讲授“离子”一课时,引领学生总结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的过程中引入了人性的探讨:“有的人天生衣食无忧,父辈给予了他所需的一切,这使他慢慢放弃了理想与抱负,甘愿一生碌碌无为,就好比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不再奋斗,也就不再得失电子,呈现一种稳定状态。而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好比一对玩伴,双方父亲命令他们到山上采一筐药,非金属原子非常勤奋,天黑时筐快满了,而非金属原子贪玩,采到天黑还没有盖满筐底,最后两人商量着,金属原子把自己的药材全部给了非金属原子,在成全了非金属原子完成任务、得到表扬的同时,也可以为自己找到一个托词:走错了地方,那里根本没有药材。两种原子在此过程后都变成了离子。同学们,如果是你,你愿意做哪一种原子呢?”在规律的探索中,也让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升华。再如,在讲授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人的本质与外表的变化,如某同学每天可能会变换不同的服饰、发型,但这种变化只是停留在外表上,这就是物理变化,有的学生喜欢读书,日积月累,他的思想观念、人生态度都会有很大的提升,这就是化学变化。通过举例,学生不仅明白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还受到了教育。

三、化学素材即健康心理的听诊器

心理学告诉我们: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在教育、环境和主体实践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属性和品质。当今社会,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严重,部分学生远离交际群体,封闭自己。长此以往,他们的心理会变得扭曲。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表现为:自卑感增强、抗挫折能力减弱、会有一些极端的想法和行为等。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师要耐心地进行疏导。比如,在学习浓硫酸的性质时,我给学生展示了清华学生刘海洋用浓硫酸泼狗熊的新闻素材,并就此事件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培养学生与人为善、与动物为善、与自然为善的健康心理。再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利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造假118号元素事件以及韩国科学家黄禹锡造假案等事件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诚信做人的求实精神。

四、结语

总之,教育需要创新,化学教学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时展的要求。当前社会,唯知识而论、唯分数而论的观念已经被时代所抛弃,我们教师要建立正确的教育观,牢固树立人文教育理念,并将育人思想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作者:刘键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萌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