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人文教育论文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数学课堂人文教育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数学课堂人文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借助课堂进行练习,渗透人文教育

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知识水平上,还体现在兴趣、能力、爱好、性格、方法、态度等各个方面。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这一因素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因材施教,尽最大的努力使得每位学生得到平等教育的机会,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性格以及人格更加趋于完美。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与之层次相对应的练习题,这样不仅照顾到了学生们的知识能力水平,也能每一位学生拥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很大程度上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够得到提高和收获,令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做到尽其所能,各获所需。

二、通过融入德育教育,陶冶学生们的情操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加强德育教育的工作以及对德语教育进行改进是学校教育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因而,作为一名数学工作者,必须要时时刻刻认识到初中数学教学是融入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工作也将会对数学教学成果起到促进的作用。

三、对数学的语言美进行揭示,引导学生在审美中求知

美学教育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健康的美学趣味以及正确的美学观点,提高学生的美感和欣赏能力,同时也对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品质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次,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进行适当的审美施教,不断对数学中蕴含的美学进行发掘,创造和谐富有美感的课堂氛围,实现轻松愉快学习的目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开发学生智力,使教学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另一方面,数学语言具有准确、严谨、精炼的特点,是一种经过科学构造的语言,必须严密且符合逻辑。这些隐含与数学语言中的美,没有特别明显的感性形象,更需要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去进行体会,引导学生去体会这种语言美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数学语言还具有生动、形象的美感,课堂氛围营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有助于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生动形象地语言表达,灵活有趣地教学内容,相应地逼真描述,再加上语言、语速、语势的把握,都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倡合作、互动、交流的进行

合作、互动、交流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学、讨论、探索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不要令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依赖性,让学生在问题、困难、挑战中交替体验,在选择、判断、合作、交流中轮换操作,经历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从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发现问题,进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一系列阶段,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探索、求知、再探索的良性循环。

五、总结

总之,数学教学中隐含着许多人文教育功能。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处处留心,善于发掘和应用人文教育,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的人文精神都能够提高,令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接受教育的权利,真正达到自主学习数学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将人文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所达到的效果发挥到淋漓尽致。

作者:顾友行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黄圩中学

第二篇

一、数学人文价值的表现

数学家L思斯曾说:“在数学定理的评价中,审美的标准既重于逻辑的标准,又重于实用的标准;美观与高雅对数学的概念来说比是否严格正确、是否可能应用都要重要得多。”第三,数学体现着哲学美。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家往往也是数学家,他们对数学的求知带动了对生命本源的思考。柏拉图曾在他学园的门口贴着“不懂几何者不能入内”的字条。数学需要抽象思维,把具象中最本质的东西归纳、演绎出来,从而将它使用到更多的领域。也正是这一点,数学成为开启各门科学的金钥匙。第四,数学的创造体现着人性美。数学创造离不开直觉、灵感、猜想。如果离开这些所谓的非理性因素,数学推演就不可继续。数学创造的本体一定是“人”。诚然,数学的人文价值早已被学术界肯定,相关的研究也已展开,但在大学数学的课程实践中对其人文教育功能的理性认识还不够。

二、影响大学数学人文教育的重要因素

1.数学观———“什么是数学?”古希腊时代,人们认为数学是理念世界的一部分,柏拉图将数学的重要性归结于培养人心智的必需。这就是数学人文教育的雏形。在16、17世纪,数学被描述为认识世界的模型,数学能够培养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观点被人们接受。此时数学与科学关系的拉近而与人文相排斥。到了20世纪,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危机,人文精神的缺失明显化。当下,经济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科学与人文的高度融合为社会的发展创作了无数的经典。所谓科学范式的数学观正在被传统的人文观念改变。数学史的激励,数学美的创造,数学符号的应用无不在显示数学与人文关系的密切。学者在追求数学量化的同时正在寻找数学人文价值提升的空间。数学既然也是一种文化,为何不在大学数学课堂渗透人文教育?而这正是改变大学生对高数兴趣寡淡的突破口。

2.课堂观———“高数课该怎么上?”数学是知识、是技能、是文化,它需要教学相长,更需要传承欣赏。如何实施更好的课堂教育一直是高数教师思考的问题。数学的概念既包括符号、定理,也包括数学史、数学家。数学能力的拥有不仅依靠的是数学推演能力的高低,还要看数学在物质、精神等领域里创造的社会财富有多少。长久以来的灌输式、推演式数学教育仅仅开发的是数学功能的一部分,若能将数学人文内容和人文教育方式引入高数课堂,课程改革才能真正具有现实意义。例如座谈、讨论等更为灵活和开放的教学形式的引入,注重与其他学科门类的共同产出,强化人文化的数学教育等。

3.价值观———“高数学习能力如何证明?”会证明、推理、归纳、演绎是高数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不了解数学史,不关注数学家的产出过程,不愿意感受符号美、对称美,没有看到数学对人心智的影响和对社会财富增长的贡献,这种机械的学习实则是“高分低能”的表现。归咎原因,当下陈旧体系下的标准化考试、标准化题型以及标准答案都是造成“高分低能”的根源。同时,这一结果直接会导致学生丧失对数学人文内容求知的欲望。

4.教改观———“高数课程改革怎样进行?”课程改革是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和评价体系在内的系统工程。21世纪的高等教育目标旨在培养全面素质人才。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在尝试着新型数学课程的建设,如果大学数学课改没有涉及挖掘数学科学的人文精神,那么,抛开了数学文化的课程就会失去数学活动的核心力和创新性,而这必将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是否到位。

三、关于大学数学人文教育实施的思考

所谓大学数学人文教育即将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产生的文化背景、数学家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数学与其他文化的联系融入到数学课程的教育中,充分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在教学思想上有几点值得关注:其一,提升数学哲学理念。数学与哲学早在柏拉图时代就是相互依存的。数学中的概念和定理与哲学的关系很密切。如高数中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方法展现的就是哲学中一般性存于特殊性的理念。其二,加强对数学美的理解。数学简洁的线条与对称的美在线性代数的命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三,弘扬数学价值观。数学中的每一次推导都是下一步推导的基础,往往一个小数点后几位的数字就能让推导失去价值。所以从点滴做起,看重每一个小微的积累。

千百年来的数学家都是在追求科学中的小微而放弃了优厚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些都是应该在数学课程中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内容。除此之外,高校的数学课改是一个灵活性和实践性兼具的系统性改革。其中包括课程的标的、课程的内容、课堂的组织和评价。在课程标的方面,加强大学生对数学人文功能的认识,改变数学是独立于人文之外的学科的思想;在课程内容方面,不要仅局限于数学推演本身,还要在唯美的诗歌、宏伟的建筑、流淌的音符中挖掘数学的身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组织和评价方面,长期以来大学数学教师为了清楚地展现推导过程都会使用大量的板书,这种呆板的方式自然不会比用多媒体和辅助教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课堂的组织基本都维持在“台上讲,台下听”,互动与交流感的缺失阻碍了学习的进程。因此,讨论、汇报、论文研讨的形式很有必要引入高数课堂。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不应完全参照标准化考试和阅卷的结果,而可以选择更为开放的形式,例如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创造形式来衡量学生数学应用水平的高低。21世纪初高等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要挖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因此,高等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为推进大学数学人文教育献计献策。

作者:梁敏 张慧 白云霄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第三篇

一、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文精神

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文化。只有当一个人拥有人文精神时,他才能充分感受数学的趣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介绍人类历史上的科技成就,及时将具有时代感的数学信息呈现给学生,根据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取一些人文信息,产生相关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进行统计图教学时,可以将“9•11”事件中失去生命、重伤、轻伤的人数绘成统计图,向学生提问:“大家能从图中发现什么问题?”从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命的可贵。在教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在春秋战国时正整数乘法口诀“九九歌”已形成,从那时起,“九九歌”成为普及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一,一直延续至今。又如教勾股定理时,可告诉学生勾股定理相传是在商代由商高发现的,比毕达哥拉斯早500多年。简单的几句话,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有效地唤醒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文精神。

(二)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周围环境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创设出有利于教学的人文环境。笔者认为师生在教育教学中都应该平等地看待对方,教师应当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把教学当作朋友间的讨论。教师不是课堂上的权威者,而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润物细无声般的转变。

(三)在不经意间流露人文关怀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我们的教育首先应该尊重生命,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学生犯错误时,要多想想他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他怎么会这样。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并与学生心灵沟通的过程,是生命与生命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多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在尊重学生的同时,适时向学生倾注自己的爱。对待学困生,要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把他当朋友,找他谈心。比如笔者班有一位男生,上课不认真,但劳动很积极,也爱帮助人。笔者跟他说:“你是个勤劳的好孩子,只是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以后当你分心的时候,教师就过来,轻轻地拍拍你。”这样实施了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他上课越来越认真,成绩提高了不少。记得在一次公开教学中,挂在黑板上的小白板突然掉了下来,正好砸在扮演的学生头上。这位教师飞快地跑了过来,轻揉学生被砸中的地方,紧张地询问学生情况,确认没事后再继续上课。这一充满人文关怀的行为让在场师生备受感动。

二、人文教育的实践反思

经过长期的小学数学人文教育教学实践,笔者得出以下几点反思:

(一)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修养

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提高自身的学识和修养,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教学本质,才能将人文教育恰如其分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身上所散发出的良好的教学素养、美好的情感态度以及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师应灵活且持久地坚持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的空间是灵活的。人文教育不仅是在课堂上,在其他的时机、场合也都可以进行。例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在找学生谈话时,都可以开展人文教育。同时,育人不是一日之功,而是百年大计。教学效果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效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积淀,才能闻到最终的芳香。

(三)教师应时刻怀有人文情怀

要让学生成为优秀的人,自己就先要成为那样的人。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独立意识强,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见解,教师应该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感情,在一个彼此信任、理解和互动的氛围中,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让他们能畅所欲言、流露出真实的感情。教师再适时引导,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作者:章圆圆 单位:乐清市仙溪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