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研究生人文教育的内涵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医药院校研究生人文教育的内涵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人文教育的内涵改革

[ 摘要 ]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人文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有效途径,在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方面有重要意义,其目的是培养医学研究生的职业精神、科研道德、技术水平以及人文精神。提升医学研究生人文素养可以从人文知识获取、人文技能默会、人文精神内化和大学文化育人等四个维度进行。

[ 关键词 ] 人文教育;研究生;中医药

一、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一)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探析

医学本身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同时又与社会科学密切联系。在医学的起源与发展中,始终体现了“治病救人”的理念,体现了人文关怀。医学拯救生命,对象是有血有肉的人;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务人员从传统的关注疾病转移到关注病人、到以“人”为中心,医学人文价值体现为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与尊重;医学科学发展,处在社会大系统下的病人的心理和生理状况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呈现新的特点。所以医学不仅具有科学性,也具有很强的人文性。通常所说的人文教育,并不仅仅指人文学科的教育,而含有“成人”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在内,目的是使人的身心全面而协调发展,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并实现人的全面价值。医学人文教育是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融合,是“人性教育”与“仁术教育”的统一,使医学生能具备宽厚的人文知识底蕴、高尚的道德情操及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同时能够积极正确应对科学与人文相互结合渗透、交叉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医学伦理问题。所以,人文教育是医学人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医学人文教育是其中比较特殊的部分,两者都需要遵循教育本身的规律。

(二)医学研究生培养离不开医学人文教育

在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中,医学人文教育一方面可以促进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可以使教育本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医学研究生是未来的医生,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还需要有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在专业发展方面,医学的发展和新兴学科的出现,需要医学研究生有良好的适应性、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在专业上精益求精,成为新型医学科技人才。在职业适应方面,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医学研究生处理好医患关系,比如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较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共情能力、较强的服务意识等。在个人成长方面,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促进医学研究生自由全面的发展。医学人文教育能完善医学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自我人格,可以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文化传承理念下中医药院校人文教育的特殊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学的活水源头。其核心的中国传统哲学为中医药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中医药学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而来,同时作为自然科学实践活动,是传统文化中最具活力和代表性的一部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及价值,将其提升到崭新阶段,赋予其时代内涵,强调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党和国家更是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于 2019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药院校成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的主阵地,医学生成为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中医药院校的医学研究生是中医药的高层次人才,更是中医药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医学研究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需要深入理解中医药文化,才能更好地将之发扬光大。由于历史因素、西方主流文化冲击等原因,有相当数量的中医高校大学生,无法认同、无法理解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因此中医药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在新时代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重要意义也更加凸显。

三、“四维融合”提升研究生人文素养

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医学研究生的职业精神、科研道德、技术水平以及人文精神。近些年关于医学人文教育的改革研究,大多集中在人文类课程设置、师资建设、体制保障等方面,效果却一直不显著,问题也仍旧存在。莫兰尼的默会认识论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它的基本概念是知识有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两类,默会知识是我们知道却难以言传的部分 , 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 , 是一种领会、把握经验,重组经验,以期实现对它的理智控制的能力 。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很大程度上不能单纯地通过知识授予(明确知识)来提升和获得,还需要默会知识部分的理解、领悟和内化。这也很好地解释了课程、师资改革收效甚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提出医学人文教育有知识、技能、内化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彼此互相联系又逐渐深入,很好地阐释了医学人文教育各阶段的教育目标和难点。此外,中医药院校这个教育环境本身,有着自身的人文底蕴和大学文化,是学校人文教育的源泉,会决定学校人文教育的方向。所以,为了解决研究生人文素养提升这一难点,可以从人文知识获取、人文技能默会、人文精神内化和大学文化育人等四个维度进行,真正解决医学人文教育实效性低的问题。

(一)人文知识获取

明确知识的获取,解决知识的广度。首先是传统的第一课堂,可以通过课堂讲授,考试考查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这是目前大部分学者研究强调的部分,是医学人文教育中的基础部分,但因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也是最不显效的部分。系统课程的设计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也需要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存在一定的改革难度。其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可通过第二三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等培养学生兴趣,利用新的学习媒介,创新教育方法。另外在中医药高等院校,还需要更加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弘扬。

(二)人文技能默会

默会知识技能的获取,属于人文知识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部分。人文技能也有两部分,一是可以通过临床的实践、练习、模仿获取的明确部分,二是在实践中与导师、带教老师、同事等进行学习、交流,与患者进行沟通、人文关怀,并且通过自身的观察、体会、共情、联想等潜移默化中获得的智慧。此维度中有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是实践,是技能默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谓“知行合一”,在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中,个体才能领会默会技能;二是导师,是学生技能默会的重要学习对象。导师本身的学术水平、职业精神、医德医风、人格品质,都将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所以在医学人文教育中,需要更加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比重,也需要更加严格导师的遴选,加大其中文素养类的考核评价指标。

(三)人文精神内化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任何外部(刺激)影响都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机能而被接收到主体认知结构中。个体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体系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人文精神的内化,是将外在获取的人文知识、实践中获得的智慧,逐渐内化成个体的性格特征以及职业精神的过程,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最高层次。人文精神的内化可以有态度、情感,认知、思维,价值观等不同层面,包括对患者的关爱、同理心,基于经验和直觉的判断,信念、医德、职业精神等。虽然人文精神内化的过程带有很强的个性特点,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分析内化的机制来改善教育的方式方法,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在外来信息的刺激效果方面,医学人文教育需要长期、多次、反复,才能由量变引起质变;信息刺激的多样性也可以提高发挥作用的效果,所以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需要筛选和更新,教育的方式需要创新,摒弃形式主义。其次在个体接纳和重构方面,我们需要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革新的自觉,对新思维、思想、观点的包容度。

(四)大学文化育人

大学文化是由大学历届师生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大学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师生的言行、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在推进医学人文教育中,应当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首先,大学文化会决定学校人文教育的方向,同时也为人文教育提供人文底蕴的支持。其次,在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其本身深厚的中医药传统文化,是其医学人文教育的优势,可以极大地丰富人文教育的内容。最后,大学文化也可以营造更好的人文教育环境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精神养料。

作者:杨一令 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