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人文关怀在儿童急诊清创缝合中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多元化人文关怀加强细节管理在儿童清创缝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儿童外伤患儿1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6月儿童外伤患儿作为对照组,2018年7—12月儿童外伤患儿作为观察组,各8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细节护理进行宣教,对比两组外伤患儿不良反应率及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心率、呼吸频率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元化人文关怀加强细节护理管理后对外伤患儿进行关怀护理,可提高患儿配合度,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家长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人文关怀;细节管理;面部外伤患儿;满意度
我科接诊的面部损伤的患儿主要年龄段在1~6岁,小儿蹒跚学步、家长的疏忽是导致小儿受伤的主要原因。因此,小儿面部损伤是急诊外伤最常见的急症。小儿由于受伤难以预料、事发突然,初为父母的家长们处于极度紧张、焦虑、恐惧中,再加上伤口的疼痛带给患儿的哭闹、伤口愈后的疤痕、小儿无法配合及行清创缝合手术带给小儿的恐惧心理等多方因素,使护患之间难以取得良好配合[1]。因而在医生及护士处理伤口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影响因素:患儿的手术部位暴露不全、手术中的挣扎、家长对医生护士的不信任、患儿疼痛带给家长的焦虑等。以上因素均给缝合操作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大大影响缝合的效果。甚至,有个别家长因为患儿挣扎不配合而放弃清创缝合,严重影响损伤部位的愈合。针对患儿的诸多情况,我科新建儿童卡通清创换药室、建立儿童玩具箱、奖励卡通贴纸、人文健康教育宣传、建立共享决策制度,做到以“患儿心理健康中心,稳定家长情绪为初心”的前提,积极准确处理伤口,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伤口的愈合。多元化的人文关怀在患儿行清创缝合手术中是十分必要和高效的方法。我院急诊外科于2018年6月—2018年12月对局麻下行清创缝合术的86例患儿采取多元化人文关怀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6月于我院急诊外科行清创缝合术患儿86例为对照组,男48例,女38例,年龄1~6岁,其中头皮裂伤16例,额部皮肤裂伤32例,面部(下颌)皮肤挫裂伤33例,手外伤6例,采取常规护理;2018年6—12月86例为观察组,男为49例,女为37例,年龄1~6岁,其中头皮裂伤20例,额部皮肤裂伤22例,面部(下颌)皮肤挫裂伤20例,手外伤8例,下肢外伤10例,在常规护理的处理伤口的基础上实施多元化的人文关怀的干预。两组患儿在性别、伤口类型及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楚,病情稳定,可以用语言或肢体进行沟通;②愿意配合,自愿参加。(2)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性疾病或意识障碍者;②拒绝合作。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化的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我们主要针对的是年龄段为1~6岁的患儿:患儿进入陌生的医院环境,会不自然的产生害怕地情绪,加上伤口的疼痛、出血,表现为哭闹不止,烦躁不安,为了提高患儿对手术治疗的依从性,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1~6岁幼儿我们安置于卡通儿童清创缝合室进行清创缝合减少患儿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并用亲切言语和肢体语言沟通针对性鼓励分发卡通贴画;对于较小的患儿使用幼儿固定带将患儿肩颈及上肢固定,防止患儿上肢污染无菌手术视野;将共享决策运用于患儿清创缝合中,与家长沟通并选定合适的缝合方式:单纯清创缝合、组织胶水粘合术、内缝外粘合等方式;并在手术完毕,完善地针对性地对患儿家长进行指导;针对不敢面对的家长,全程护士陪伴患儿用和蔼可亲温和的语调讲小儿故事安抚患儿情绪;擦去泪水及鼻涕,轻轻触摸其额头,拉住患儿双手,使患儿的情绪逐渐稳定配合手术。
1.3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共享决策,共同商定手术方案
并签订手术同意书真正意义上的知情同意,一定会体现共享决策的理念。共享决策强调了医患沟通不应是从医生向病人的单向流动,而应该是医患双向的公开、坦诚的良心互动。医生不仅要把建议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案疗效、安全性、潜在风险、医疗费用、预后等内容详细告知患者,还要真正意识到来自患者及家属的信息的医疗价值,鼓励、倾听患者的声音,平等对话,动态调整临床诊疗方案。在医疗决策中如果患者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会理解治疗选择,愿意接受与自己偏好、价值和目标一致的医疗服务[2]。面对患儿的哭闹和即将进行的缝合手术,很多家长会表现出极度的烦躁与不安,特别是额、面部外伤的患儿,家长担心日后影响美观。护士需耐心细致和蔼地向家长解释缝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以信任为前提的基础上尽快建立护患关系,介绍医生的技术水平及合适的手术方案—常规缝合法、组织胶水粘合法、创新内缝外粘合法;使家长感到手术安全、放心。在平和的状态下,共同商定适合患儿的手术方式达到和谐统一。尽量用美容的缝针及组织胶水为患儿进行缝合手术以减少疤痕的形成,并告诉家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孩子的成长,额、面部等部位留下的疤痕和色素会逐渐淡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日后的疤痕可以使用去除疤痕的药物用来减轻疤痕增深的情况,以减轻家长的顾虑,劝告家长不要在患儿面前表露出不安的情绪,以免对患儿心理造成更大的影响,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1.4先入为主的环境影响,卡通环境融入人文关怀
将为科原换药室改造为儿童清创缝合室,为患儿提供一个明亮、舒适、充满卡通气氛浓厚的清创缝合室;在我科就诊的全过程中,护士用和蔼可亲的语气与患儿沟通,减少彼此间的陌生感;将鼓励互动贯穿清创缝合全过程,在开始手术前,护士将卡通贴纸和小玩具(小玩具为我科护士老师无偿为科室提供,由保洁阿姨定期消毒)作为奖励告知患儿如果配合手术将进行地很顺利并且会很快不痛,并会奖励卡通贴纸和小玩具,使患儿配合手术。
1.5术中心理护理
允许家长在旁陪伴,减少患儿孤独、无助与恐惧感;如果个别家长不忍直视,护士全程陪伴在患儿身边。最为疼痛的阶段为局部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为伤口局部麻醉。患儿会因为怕打针而夸大对注射麻药的痛感,特别是当看到医生拿起注射器准备局麻时,更会陷入恐惧的状态,进行局麻时容易因疼痛导致恐慌、哭闹,甚至产生抵触情绪[3]。此时,护士在患儿进行手术过程中会给患儿讲故事分享动画片片段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一边询问试探他:“打麻药针止痛,手术就不会痛了,打麻醉针就像平时打针一样,你要勇敢接受啊!”患儿渐渐接受知道打麻醉的重要性后会逐渐地配合,心里对疼痛就有了预知性的防线。
1.6手术中的物品的配备,自制卡通儿童约束带
为了防止患儿在手术中,因为哭闹、抵触而手足舞蹈不能配合手术顺利进行。用粉红色卡通全棉单制作成宽约束带,从患儿肩颈部、髋部、腿部同时固定,并用粘贴起到固定作用;全过程起到固定作用,防止患儿翻动不配合;由于材质为全棉棉布患儿使用舒适不会引起不适;从而广泛在儿童缝合时使用。优点:传统的为患儿缝合过程中,需三到四人把患儿固定———一人固定头部、一人固定肩部及上肢、一人固定腰部及下肢;在固定过程中会加重患儿的不适及恐惧感;并且针对妈妈或者老人单独带患儿就诊时会增加不便而耽误患儿处置时间;特别针对个别家长晕血的情况完全不能配合固定患儿的家庭极其不便。因而,我科自制儿童约束带,优点:方便单人固定患儿进行缝合;卡通设计、鲜艳的颜色带给患儿视觉的放松;单人固定亲切的沟通减少患儿的恐惧;提高配合度。因此,自制卡通儿童约束带在我科患儿清创缝合中被广泛应用。
1.7娴熟高超的缝合技术、规范的处置流程
倡导多元化人文关怀并不是忽略急救处置技术,人文关怀是建立在高超的急救技术基础之上。医护人员娴熟高超的缝合清创技术大大地给家长建立保障,是建立良好护患、医患关系的保障。为患儿清创缝合必须是建立在优质、迅速、标准的基础上的,在患儿配合度最佳的时段为患儿提供最完美的缝合,提高患儿创口的愈合减少因不熟练而带给患儿的创伤。
1.8术后心理护理
缝合手术结束后,护士及时表扬患儿的勇敢精神,向家长详细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发放伤口愈合宣传手册及复诊须知、告知家长换药时间、拆线时间等,以消除家长的顾虑及焦虑等情绪。由于与患儿及家属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先入为主的卡通环境及和蔼可亲的护士阿姨让患儿消除对医院对医生的恐惧,在之后的复诊过程中能逐渐配合,从而减轻家长的焦虑感,提高就医体验。
1.9评价方法
配合情况主要分为主动配合、被动配合、哭闹抗拒。主动配合即患儿自主配合,无需采用任何形式约束即能配合治疗;被动配合即患儿需在适当约束下进行治疗;哭闹抗拒即患儿在进行约束后仍然无法配合治疗。配合率(%)=主动配合例数/总例数×100%[2]。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患儿家属填写纸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主要从环境舒适度、护理人员操作满意度以及治疗及沟通方式四个维度来进行调查,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10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配合度的比较
对照组10例患儿主动配合医生治疗,21例患儿被动配合治疗,53例患儿哭闹抗拒治疗,患儿的配合率为11%;观察组28例患儿主动配合医生治疗,32例患儿被动配合治疗,26例患儿哭闹抗拒治疗,患儿的配合率为32%。观察组的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P<0.05)。
2.3两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的比较
手术后,观察组患儿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3.1多元化人文关怀在急诊患儿清创缝合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随着人文关怀的不断发展和人文关怀意识的提高,人文关怀不再是高要求,而是对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急诊患儿的伤口护理的特殊性也使急诊人文关怀实践受到更多的关注。就诊对患儿及整个家庭而言是压力性事件,患儿及家长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人文关怀的需求更高,不仅需要护理人员付出专业劳动,提供专业帮助,更需要护理人员付出情感劳动,提供心理安慰和情感支持。对急诊护士进行人文关怀素养培训,是提高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建立关怀价值观和关爱情感理念,并最终服务患者的过程[4],既是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临床护理服务的需求,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一个重要举措。应加大力度培养护士人文关怀素养,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关怀型儿科护理人才,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文关怀需求,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3.2多元化人文关怀在患儿清创缝合中的有效性
护士的关怀能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自身修养、教育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和资源等[5,6]。在自身学习、后天培养、不断实践等的基础上护士的关怀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刘义兰等[7]通过编写关怀故事并定期举办在为患儿进行清创缝合过程中,通过新建儿童卡通清创换药室、建立儿童玩具箱、赠送卡通贴纸画、使用自制卡通约束带、人文健康教育宣传、共享决策等措施,改善患儿在清创缝合的不适及恐惧感,极大程度上减轻患儿的哭闹、不配合、恐惧感,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大大减轻了家长的担忧及焦虑情绪;在共同商议下趋利避害选择合适并稳固的手术方式大大提高了患儿创口的愈合率。作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中的人文关怀应该是完整的、双向的,而不是单一行为[8]。这样的多元化人文关怀受到了家长及较大患儿的一致好评。
作者:吴洁 吴慧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