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儿科学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儿科学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儿科学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及专业的特殊性,导致儿科的医患纠纷居高不下,因此医学人文教育在儿科学教学的普及及完善迫在眉睫。本研究旨在探索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儿科学情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一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更好地促进儿科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以期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儿科学;人文教育;思政教育;情景教学

现代意义的医学人文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在80年代开始加强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成为欧美国家医学教育的主流趋势[1]。医学不仅是科学,也是人学,要想造福人类,更有待于人文的引领[2]。结合我国现阶段儿科教育现状,在儿科学专业课中融入医学科学及人文精神教育有其必要性,有利于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和训练专业技能的同时,思想得到升华,更好地把人文精神与医学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人文教育融入儿科教学中的迫切性及重要性

近年来,不时见诸报端的儿科医患纠纷问题,一方面反映出部分年轻父母及其家属素质低下、独生子女后耐压能力低下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当代儿科学的严重问题,过于关注患儿临床症状,未在诊疗过程中对患儿及其家属的人文关怀。同时社会因素情况下,家属也普遍对医疗的不信任。在临床上,儿科(又称哑科)所面对的患儿多数不会准确表达自己的痛苦,儿童患者不会与医生交流,给诊疗过程带来不少难题。此外,儿科患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较成人科室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说医学是人类健康的防线,那么儿科学则是这道防线的前站。由于儿科医生工作繁忙,而且普遍缺乏成就感。目前,临床从事儿科学的医护人员多来自医学类院校临床医学本科或儿科学硕博士,因此除了社会问题以外也暴露出现阶段我国儿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自古医学就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儿科学是最具人情味的科学,但少数医生却渐渐远离人文。尽管在各医学院校培养了大量有水平的儿科医生,但有些却利用职业便利成了开方小贩甚至商人。究其根本,作者认为可能是儿科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

2儿科教学中人文教育现状

2.1课程少、学生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教育兴趣低

我国自1999年始停止儿科学本科专业招生,使得儿科学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中所占份额较少。院系大调整后,重理轻文也使得医科类院校人文课程大量被削减[3]。目前,医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儿科学在本科阶段所占份额低,以及高校目前的奖助评定体系过分强调考试成绩排名[4],导致学生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普遍对人文素养的教学不感兴趣。

2.2人文基础薄弱

医学生由于文理分科及高考唯分数选拔的影响,自身人文素养较为薄弱,知识结构单一,表现为语言沟通能力差;在修养层面上,部分学生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缺乏,自身综合素质低,离“医仁术也”有着较大距离[2]。

2.3社会观念及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对儿科临床教学较为抵触

儿科学接触的对象都是儿童,是家庭的核心。少数低素质家长的情绪发泄以及由他们所产生的医患纠纷使得多数学生拒绝参与儿科的教学查房、见习,家长的普遍不信任及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1],也使得临床教学难以进行,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受挫。

3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儿科学情景教学的主要措施

3.1医学院校开展人文基础课程

我国的人文社科教学在临床前阶段以课堂讲授为主,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求学生对所学学科有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存在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临床及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较少,致使学生进入临床阶段以后,能说出书本理论,但是遇到现实问题却不知如何下手,不懂如何由理论知识转为实际应用。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更加重视人文课程,从入学到临床实践到毕业后的延续性,把医学生置于临床实际环境中去培养,强调医师角色认同感、医学人文和医患沟通。我们认为医学人文教育教学应循序渐进、多形式地教学:(1)在大一至大三的基础课程中,讲述我国古代、近代及现代儿科学史上医学前辈们的奋斗故事,激励学生坚定医学信仰,发扬拼搏、奉献精神。(2)大四的儿科理论课与见习课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与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的各种遗传、社会和环境因素,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与奋斗快乐的精神。(3)大五的临床实习中,安排医学人文教育的课程和内容,引入当前医疗热点、医疗事故的讲解,使学生对于责任、照护、医疗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理解并实践医学人文精神的原则。(4)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除了使学生掌握儿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临床技能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儿科疾病的防治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基础;注重医学人文教育,强调人道主义的引领,使医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为重思想道德品行的人才。

3.2新媒体融入医学人文教育

本科院校儿科学教授对象多数是未接触社会的年轻学生,这一群体对于新媒体的接受程度高、参与感强,且新媒体具有功能丰富、形式多样、交互便捷等优点[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名武教授开展的微信平台参与儿科教学的方法[6],可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具有较好的效果。

3.3提升儿科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专业老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过程中教学与学生实际的结合程度、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和方法论的传授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儿科专业课程及思想政治的能力。从教学目的看,教师应当尽可能实现学习目标的最大化并促使学生在所学领域的最大可能的终身发展。如今医学院校部分临床教师,纯粹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晋升条件,对教学态度消极,照本宣科,毫无激情。而医学是一门艺术,儿科医生更是要求具有较成人科室更高的观察力、共情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临床工作中具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因此,儿科教师必须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内容应包括医学人文继续教育学习、网络课程教育以及集体备课时进行相关内容备课等。在临床实践阶段,学生的带教主要通过临床医生师徒式的言传身教为主,临床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带教老师的能力、素质以及对医学人文的态度有相当大的关系,教师应当尽可能实现学习目标的最大化并促使学生在所学领域的最大可能的终身发展,充分发挥医院、科室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作用[7]。

3.4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儿科临床教学是学生从大学四年级开始进行,学生从学校到临床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学习的转变,极易导致学习能力低的学生学业信心受挫,因此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5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可通过小组情景模拟及角色扮演进行演绎人文关怀,如教师或助教扮演患儿家属及其他近亲属,将在临床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一种较为轻松的过程中教给学生,从儿科疾病、医学中的人文关怀和实用沟通技巧灵活结合,联系实际切入,构成稳定有效的沟通模式。总之,人文精神是高等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在儿科学专业课中融人医学科学及人文精神教育,利于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和训练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好地把人文精神与医学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对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具有重要作用,能更好地促进儿科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熊美凤,林新宏,谭剑,等.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实现专科医师医学人文素质的优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1),76-77.

[2]彭雪,邵洪江,赵永,等.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法医学教学的探讨[J].高教学刊,2016,(24):112-113.

[3]邓礼荷,刘燕,甘柯林,等.医学人文教育融入药学概论教学中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4):769-770.

[4]吴珺,曾超美,张乐萍,等.儿科见习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23-24.

[5]檀琳.新媒体对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影响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6,37(9):55-57.

[6]陈名武,熊梅,徐安岚,等.利用微信平台进行PBL教学在大学儿科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7,(22):89-91.

[7]姚磊.检验医学实习教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策略[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5):378-380.

作者:钟京梓 韦文芬 覃素元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