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人文教育在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人文教育是现阶段高校素质教育改革施行的重要措施。社会学习理论的德育价值与自我效能调节价值,对高职英语课程中人文性不足、学生创造力低下及英语职业性教育缺乏的短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以树立学科层级榜样基础标准;建设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人文教育体系等措施,创新人文教育的应用路径,完善个性化教学方针,为《产教融合意见》下我国高职英语人才的培养提供可靠路径。
[关键词]社会学习论;人文教育;英语课程;应用价值
英语作为国际化通用语言促进经济交流发展。鉴于此,高校强化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忽略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刘润清提出:“英语课程不能仅以工具性及机械化的技能训练为重点,而应让学生通过课程认识英语文化,提升英语素养。”王守仁也指出:“以学理性作为学科分类,英语本就是人文学科的一大分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背景下,人文教育必须深入落实在各学科课程中,以此推进素质教改的可持续发展。以班杜拉社会学习论为指导,强化英语课程的人文价值,推动文化、教育、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
一、社会学习论在人文教育中的发展概述
(一)社会学习论基本概念及发展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rningTheory)由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于20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其理论重视学生个人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社会化的环境及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整体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及学科知识进行教育强化[1]。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其包含一切能够促进受教育者人性人格塑造及理想境界提升的教育行为,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而社会学习论着眼于通过社会化人文科学下的社会化学习提升和调节个人行为,最终目标是强化学生个体的人性素养。由此可见,社会学习论与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具有相似性,社会学习论导向下人文教育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社会学习理论提出初期,便被英美等国外教育学者研究应用,但在我国的应用范围不广。1989年王新玲《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将此外国教育方法引进国内大众视野。
(二)社会学习论下人文教育应用模式
社会学习论下人文教育在高职英语中的应用模式,以教学管理迁移、教材种类置换及课下学习强化这三类应用型措施为主。首先,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管理上以奖惩并行的管理模式为主。班杜拉在社会学习论中提出,当人们达到学科某一阶段的既定标准时,会以自己能够控制的奖赏,来加强和维持继续行动中的“过程状态”[2]。高职教师在此理论指导下,将奖惩制度按照指标分类,规范高职学院英语课程的课堂纪律、强化课堂质量。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教育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和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因此,在教学管理的考核评价中,高职教师开始将应用型英语文化及英语思维评判纳入英语考核中,挚爱培养学生个体化的英语创造性思维,体现人文教育中对学生个体人文精神及人格的高度培养方针。其次,基于社会学习论中的多元文化思维培养方式,在教材中增加体现英美社会科学观及时代哲学观的参考文献。对于高职英语课程中教材体系及教材选用的设置,采取灵活分类法。将针对主体英语水平训练的教材分为一类,将针对学生英语文化思维加强的辅助教材(社会科学、历史、哲学、英美文学)分为一类。最后,强化学生课下学习模式。班杜拉认为,人的复杂行为主要为后天习得,并大体受后天经验环境影响[3]。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课上学习时间较短,学生英语的培养和训练多在课余大量时间完成。
二、社会学习论导向下人文教育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一)德育教化价值
1.交互决定论下人文教化功能
社会学习论对学生的人文教化功能具有重要的思维引导价值。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是其在社会学习论中研究得出的关于人类行为影响因素的结论。交互决定论将学生进行学习行为时受影响的因素分为两种:以环境刺激、行为预期、社会政策影响为基础的“先行因素”,以学生自我标准制定、自我奖惩控制及榜样示范影响为辅的“结果因素”。一方面,国家在宏观政策指导下对人文教育提出要求,高校管理团队对学生学习的环境氛围进行改建营造。在校园英语文化讲座、英语板报绘画展览、英美名人格言张贴等活动及基础设施建设的环境刺激下,学生个体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学生自身的英语思维及语言语法的正确习惯得到培养。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他人(即榜样)的学习观察,自身会下意识模拟、认同榜样的英语学习方法,从而掌握优秀者的学习行为模式,依靠观察学习提升自身学习效率[4]。从英美文学、时代周刊、名人演讲等英语文化的教材学习中,学生也能够在观察“名人榜样”的过程中,完善英语语言表达方式、建立正确跨文化交际的价值观。
2.自我调节论下德育情感体验
社会学习论对师生的心理联结具有重要的情感促进价值。社会学习论认同外界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但其理论重点在于外界影响后个体对外界行为的“内化”。即在相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学生对环境刺激所产生的感觉和体验都不相同,这些不同的情感体验由学生的学习过程自我观察、课程学习自我评价及课后内化自我反省这三个过程组成。这一系列过程皆为学生自我调节的过程。在自我调节论的引导下,高校人文教育注重学生个体对课程的“不同反应”。高职院校在英语课程学习中,设置学生对老师的课堂评价意见机制。
(二)自我效能价值
1.情境条件强化自我效能完成质量
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产教融合的教学要求[5]。《意见》指出,要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完善和推进产教融合政策,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职业应用人才。因此,在社会学习论导向下,将高职英语人文教育以更加现实化、职业化的标准深入进行,以更加实用的视角强化情境条件,从而促进英语课程能够与不同的产业职位融合发展。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的完成深受活动场合选择的影响。除上文所述高职院校的人文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外,高职英语教师在课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学术辩论英语、交际实用英语、经济商务英语等各类英语语言场景,让学生在真切的环境下强化环境对自我的认知影响,提升英语学习自我效能和英语自信心调节这一过程的质量和速率。
2.经验主义推进自我效能社会标准
个体自我效能的提升对个体具有人格促进价值,集体(即无数个体)自我效能的提升,则能促进自我效能社会评价标准的完善。学习中的效能标准不断提高,整体社会的人文风气及经济动力持续增强。班杜拉曾对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大量研究,其指出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除能够唤起情绪的情境条件外,还包括成败经验及替代性经验。学生在自我学习的经验积累中逐渐反省自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对别人的经验借鉴中完善英语思维认知,扩展英语文化眼界。以英语文化贴吧、校园网英语研究论文为例,其都是人们对英语学习的经验总结。学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经验总结和他人经验借鉴的学习过程中,推动更精确、更完善的经验研究结果出现。在经验的累计下提升自我效能,从而不断提高社会上的英语语言学习标准。目前,高职英语课程的人文教育模式便是应试教育转型素质教育的结果,其转型便是建立在各学科学者教师对于职业教学和英语教学的科学性经验总结上[6]。
三、社会学习论导向下人文教育在高职课程中的强化路径
(一)树立学科层级榜样基准
社会学习论强调环境与人的交互影响,环境的影响除教师营造的课堂气氛和校园基建外,还包含其他人的行为对学生个体造成的影响[7]。上文所提到的“榜样作用”便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受到的“他人影响”。班杜拉认为,多数人以观察他人的行为而模仿学习。在没有标准化的榜样规定和错误审判制度下,学生会产生盲目崇拜、甚至错误认知英语语言的问题。学生对他人的英语学习经验生搬硬套直接借鉴、对名人英文演讲中语言语法不加评判的直接应用,都不利于学生英语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基于此,高职院校以树立学科层级榜样基本标准为创新路径,完善榜样作用的力量,规避错误榜样行为对学生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对英语学习的经验贴及研究论文进行筛选分类,并根据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适用性进行标准制定。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必须实时关注、以便改善。另一方面,在社会学习论的指导下,教师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导学生以辩证的思维看待“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自我人格的完善,杜绝学生盲目崇拜榜样的硬性模仿行为。
(二)建设三重行为强化体系
在英语学习复合性任务加大、英语学生基数增多的背景下,以社会学习论下的三重强化作用,引导学生自身英语能力的自我修缮。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需建立行为强化体系,教导学生实现知识内化及自我调节。首先,以人文知识迁移作为基础进行直接强化。高职教师在教学中将英语内容的语法背景或语言美学进行教学介绍,将人文知识迁移到学生的课本知识中。其次,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储备后,就会形成自身的英语思维习惯,这一过程是“替代强化”的过程。此时,学生不需教师教学引导,就会在学习中下意识的考察英语文化与英语人文背景。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对学生自身所查历史的监察、辨别作用。最后,自我强化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通过教师教导、教师监察的一系列过程,学生能够自我管理、自我强化,达到高效自主学习的效果。
(三)拓展高职课程校外平台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发挥教育对产业转型的支撑引导作用[8]。在此基础上,高校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为其创新创造思维的发展提供深化平台。现阶段课程的情境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挥,高职院校与各企业合作,提供不同的英语职位平台供学生实习。学生通过实习提升英语实用技能,职业技能水平优秀的学生还可在毕业后直接转正。除此之外,孔子学院类国际文化职业、国际电商类经济职业的国外岗位,每年均有部分职位提供给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四、结束语
班杜拉社会学习论中教学观的践行,符合我国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人文教育观念。社会学习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及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教改方针,在我国高职院校形成了一套独有的人文教育体系。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得到强化,产教融合要求下的国际平台发展也逐步开放。由此,社会学习论在推进我国教育创新和英语职业人才培养上,具有重要意义。其理论也可人文教育背景下的其他学科具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青.“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1):97-100.
[2]苏可.人文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5):170.
[3]彭茜茜.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与职业发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21):37-38.
[4]霍红,刘妍.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8):43-45.
[5]倪宇红.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J].外语界,2013,(4):90-96.
[6]杨修平.基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高职英语课程教改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3(4):91-96.
[7]邓颖玲.注重英语专业的人文性———国家级教学团队“读议写”模块课程建设例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3):436-441.
[8]安晓灿,闵阅.创新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内容体系———行业英语教学研究[J].中国外语,2013,10(2):79-82.
作者:杨秀芳 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