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旅游院校人文教育课程的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微课在旅游院校人文教育课程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微课在旅游院校人文教育课程的应用

【摘要】文章阐述了微课的含义及教学模式的特点,并结合旅游院校人文教育课程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在旅游院校人文教育课程中有效地运用微课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微课;旅游院校;人文教育;教学模式

1微课的内涵

1.1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借助于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而形成的新型教学方法,它主要是以单个知识点或者某一个问题作为核心,制作成一部简短的小视频,然后将这些小视频传输到互联网相应的平台上,引导学生借助手机、电脑等终端进行观看,以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1]。“微课”也是课,但是这个课又区别于传统的课,它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精心设计有时间限制的一种“教学活动”。它的主要组成内容丰富而多样,既可以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也可以是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学生反馈、练习测试等辅助性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2微课的特点

微课作为现代信息化的产物,虽然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既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但是它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明显区别于传统的课。表现在时间上:正常的传统的一个知识点的课程根据难易程度会在40分钟至90分钟,而微课的时间一般最短的大约在5分钟,最长的时间也是要控制在10分钟左右,微课短小精悍、简短明了,但是又直击重点、难点。表现在内容上:适合作微课的内容主要是一些简单的知识、原理,具体的可操作的一些程序或步骤,适合解决一些有相对肯定的答案或者是有应对办法的问题,或是一些实用的技能、经验、诀窍分享,还有就是描述一些有特定场景的案例、故事等。微课的内容往往比较紧凑精炼并且直击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透彻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直接、快速有效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这样的内容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表现在课件设计上:在微课的制作方面,它又有别于普通的课件,不只是做一个PPT,它将利用现在的一些媒介,融入更多的现代的许多的技术元素。微课虽小,但是为了达到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与掌握这个知识点,除了内容要精心准备,要注重文字、图片、颜色的选择和搭配,动画效果、排版等,还要注重这个课件能多渠道保存、多方式使用,以及随地查看、随时共享。表现在课堂效果上:微课由于在课件的设计上就把课件、图片、动画等多种素材做到了较好地编排,特别是生动形象地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素材,这样就能在外观上吸引学生的眼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另外,由于微课的时间不长,这样对于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掌握某个学习的知识点,也更容易让学生攻克课程中的重难点。

2旅游院校人文教育课程的现状

2.1人文教育课程重视不够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人才需要人文内涵的修炼与提升,由此可见,人文教育对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可想而知[2]。但是长期以来,很多旅游院校对人文教育的弱化却是不言而喻的。主要表现在,经常把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科学教育分开来看待,并且重视专业教育、科学教育。那是因为在实际中,通过专业教育、科学技术的学习,能够在实践中能够看到成效,甚至是量化的一些效果,但是人文教育就不能跟专业教育相比,虽然人文课程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人文素养等,但是它在现实中却是无形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也不能量化,更不能通过考核的方式去衡量它的效果,因此被忽视。在旅游院校,人文教育课以提高学生基本的逻辑思维、观念、思想道德修养等能力为目标,以基础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文化修养的课程。但是,由于旅游院校人文教育课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过分地追求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却没有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体现出旅游院校的课程特色,从而造成专业课与人文教育课的脱节,更有甚者,认为人文教育课不重要,最后就会缩减人文教育课程在所有课程中的比例或者直接取消人文教育课程。

2.2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传统

上述很多旅游院校对人文教育课程不够重视,所以上课的老师在心理上就对这个课程不会下功夫备课,只要把知识点讲到就行,不会花时间来摸索有趣、知识性的课堂效果,因此,旅游院校的理论课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出现“满堂灌”现象,这样的课堂始终是以老师在讲台上讲授为主,学生在位置上被动地听。往往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什么;从而导致人文课程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少,学生有问题一般也不能及时得到解答,久而久之对人文课程失去兴趣。同时“为考试而教”这种指导思想也在旅游院校的人文课程当中占领着重要的阵地。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主宰了一切,很多老师在学期末还有所谓的“划重点”,让学生在心理上得过且过,也不愿意花时间去深度学习,从而出现了消极被动的学生和例行公事的老师[3]。

2.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在旅游院校的学生对人文教育课程本身存在着各种误区,特别是现在的“90后”、“00后”,他们的“自我”意识非常强,专业意识与文化修养的脱节,使他们在学校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在专业学习、各类社团、实践活动、志愿服务上,或者是考虑开网店、代购等。更有甚者,他们认为这样的课程根本不重要,对自己的发展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只要随便听听课,能过不挂科就行,从而导致他们在对人文课程的认知上的错误。由于认知上的错误,思想上的松懈,表现在实践行动上就会是上课不用心听,下课也不会再去钻研,从而慢慢地就会对人文教育课程失去了兴趣与信心,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另外还有一种观点长期占据着人们的心里,那就是旅游院校的学生唯“技能”论、唯“有用”论、唯“操作”论,只要学会技能,找到工作就好,并没有认识到人文教育课程可以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这也导致了学生对人文教育课程的散漫与不重视。

3微课应用于旅游院校人文教育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的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生动有趣,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不仅可以用在课堂,也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随时随地学习[4]。而且这个学习过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观看微课视频。它主要采用的案例法、情境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新方法,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思考与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2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教研水平

教师利用微课开展教研活动,有些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进行创作、制作,一方面可节约教师备课时间和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另一方面,微课这种新的形式丰富了人文教育课程的内容和资源,在微课的教与学的情境中,教师更容易探索各种教学观念、风格、技能等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而且通过课件的制作,非常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从而更熟练地实现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设备运用于教学中。

4旅游院校人文教育课应用微课教学的内涵

人文教育类课程内容信息量大,知识点多,内容广泛、理论性强,如何将这些内容通过微课的形式表达出来对于设计者也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如果要做到生动、形象那更是难上加难。随着当前各类教学模式横行,微课有的时候也可以作为讲授法中的小插曲,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一同发挥其最大潜力。

4.1精心设计制作微课教学视频

微课制作是应用微课开展教学的关键环节,旅游院校人文教育理论微课制作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微课要符合人文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反映人文教学关键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微课要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和启发性,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二,微课要符合旅游学院学生的认知规律。众所周知,旅游学院学生对人文教育课的学习普遍不太重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为了提起学生的兴趣,微课设计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情景、动画等形式,避免“填鸭式”的讲授。第三,微课的教学设计制作尽量精美、精细,要有创意;教学语言尽量符合学生的“胃口”,特别是可以使用一些网络用语,这样更接地气,符合他们喜欢的表达方式。第四,微课虽然“微”但是不代表不完整,在制作的时候从头到尾,包括名称、片头、内容、片尾和字幕等必须完整,同时也要把其它教学资源,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师点评、学生作业、课后辅导等列入其中。

4.2重视微课内容的选择,规避学科特性的牵制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用微课的形式来展示。高校人文教育课大部分内容属于思想认知类内容,并且具有较强的学科特性[5],这就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师情感、师生互动箸有着较高的要求。比如,在《基础》课程中,有关民族精神的涵义,爱国主义的涵义,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中的每一项基本权利等,这类小知识点相对“独立”,可以将其制作为一个微课,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使用,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答疑释惑即可[2]。同时,在人文教育课教学中,特别注意微课使用视频受到频率、时长等的制约,找到适合的内容经过精心制作,真正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其进行深度思考或挖掘知识点后更加深刻的内涵,让学生将知识点理解透彻,并能转化为在实践中付诸实施的能力,从而达到规避人文教育学科特性的牵制。

【参考文献】

[1]南斌.新时期高校植物学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7,34(1):110-112.

[2]陈静,邓燕.“微课+”高校思政课的局限性及超越路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36(6):183-186..

[3]李白,张丽娟,黄莉.旅游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辨与实践[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S2):184-187.

[4]赵菲,宫洁,王会英.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现[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266(12):46-47.

[5]郑孝芬.MOOC视域下理工院校人文教育资源开放和共享[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8(4):87-91.

作者:文娟 单位:桂林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