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人文教育缺失原因及渗透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英语教学人文教育缺失原因及渗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学英语教学人文教育缺失原因及渗透

【摘要】英语作为人文社会学科不仅要发挥语言交际功能,而且还要彰显其人文教化的功能。然而,由于受定式的影响,中学英语教学强化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淡化了人文教育功能。更新对英语学科的全新认识和教学模式、强化课堂教学人文教育观念、挖掘人文教育内容和渠道并努力提高英语教师自身人文修养是强化中学英语教学人文教育渗透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人文教育;原因;方法

教育具有传承人类知识和文明的文化教养功能,具有培育正确价值观、民族意识的政治教育功能,以及塑造个体身心健康的个人发展功能。教育的这几大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多样化的学科教学得以实现的。学科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同时还起着净化人的心灵,升华学生理想、情操、道德和信念的作用。英语作为目前培养中学生外语素质的一门重要学科,兼具显性和隐性两大培养目标。显性目标包括传授和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接受英语文化,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隐性目标则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由此可见,英语学具有语言工具性之外,还具有促进心智和思维能力发展、促进跨文化意识培养、增进学生对世界多样性了解和理解的人文教育特性。[1]所谓人文教育,即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实质是人性教育。人文教育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价值观。美国圣母大学校长赫斯伯认为,完整的教育应同时包括“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两大部分。“学会做事”则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做人”则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功利化趋势越显凸出。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玛莎•努斯鲍姆在《告别功利:人文教育忧思录》中谈到,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教育的目的已走向了令人担忧的方向,即急切地想推动经济发展,国家日益将培养学生的经济生产力作为主要目标,教育已降格为GDP的工具。[2]目前,在我国主要以分数作为选拔人才的评价标准指引下,中学英语教学也呈现出功利色彩,片面强调语言工具性教学,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等知识和语言技能学习,而英语的人文教育功能相对弱化。

一、中学英语教学人文教育缺失原因

笔者在参与指导英语专业教学实习过程中,有幸多次亲临中学英语课堂观摩教师授课。以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3的JourneydowntheMekong为例。本文讲述了主人公王坤和姐姐王薇骑车观览湄公河的旅游经历。文章不仅要告诉学生有关湄公河的地理知识,而且还要丰富学生对湄公河途经国家的文化理解,开拓国际视野,增强学生接受异域文化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激情,并让学生感受主人公认真谨慎的做事风格和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生活态度。某位英语教师在讲解该课文时每讲一段,先抽一名学生朗读段落,接下来逐句分析、翻译,讲解、举例和练习均围绕单词、短语和语法知识的用法展开。整堂课给人的印象就是零碎的语言知识垒砌,缺乏思想性和人文性。导致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包含以下三点。

(一)学科认识滞后,人文教育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英语一直被认为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很多人认为学英语就是掌握一种语言技能,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就是为了日后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利用英语学习了解英语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都具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在这种认识状态下,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只会重视语言知识的灌输和语言技能的培养。笔者在与部分高中英语教师的交流中发现,教师无一例外认为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和归宿就是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获得高分,助推学生实现大学梦想,而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教师人文教育意识十分淡薄。其实,每门学科除肩负着传授学科知识和培养学科技能之外,都必须体现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凸显其重要的学科育人价值。所谓学科育人价值,是指某门学科的课程内容除了让学生学习某些学科知识和获得学科技能之外,还要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等全面发展和提高。[3]2001年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部分指明,英语的学习既是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发展思维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但是,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讲解,而对文本的思想内涵挖掘不够深刻。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到的仅是枯燥的知识点和应付考试的技巧,没有或少有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人文素养的培养,无法实现思想境界的提升。

(二)教学评价单一,人文教育评价机制缺失

在我国现行以考试和分数作为评判教学质量和选拔人才主要标准的大背景下,教育功利主义倾向日益突出。“功利主义”一词最早由英国著名的伦理学家JeremyBentham提出,他认为利益、功利是人们行为的唯一目的和标准,是人类幸福的基础。[4]教育功利化乃是教育依据功利的原则来完成对自身结构的重新建构过程,其结果就是使教育具备了某些功利形态,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和实用性为教育的根本。[5]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学科评价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估,评价学生英语水平主要通过考试来衡量,过分强调考试成绩,未能做到用多元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缺乏人文教育评价机制和方式。不管是上至高(中)考,中至学期考试,下至单元测试,考试内容主要针对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英语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这种单一唯分数的评价机制必然催生功利化的英语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认为学习语言、提高技能、获取高分就是英语教和学的中心任务,从而导致中学英语教学“重实用、轻人文”现象。英语教学则变成了“语言知识+应用技能”的单一模式,英语学习变成单纯的语言训练,严重忽视了英语学习对于培养学习主体健全人格的功能,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人文精神衰落。

(三)教师发展受限,人文教育渠道狭窄

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英语专业功底,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教师的价值观念、思想情操、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熏陶和精神辐射作用。然而,由于中学英语教师常年处在教学一线,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有外出开展业务进修和学习提高的机会,教学思维和专业视野受到一定程度限制,思想观念总是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许多教师仅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对新的教育理念缺乏了解或者认识模糊,自然难以在课堂教学中灌输人文教育的教学理念。再者,中学英语教学大多局限于教材和教室,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多内容无法在课堂上实施,仅靠有限的课堂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远远不够的。科学的做法应包括有效延伸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例如阅读英文经典书籍、编排英文话剧、举办英文演讲及英文歌曲大赛,让学生在英语实践活动中感受并逐渐形成人文情怀。但迫于升学压力,教师更愿意把时间花费在课堂讲解和训练上,学生参加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机会极少。

二、中学英语教学人文教育渗透方法

人文教育的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并且要与特定的文化相关联,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6]课堂作为传道授业的主渠道,更应成为人文教育的主阵地,发挥对学生人格塑造、品德修养、境界提升的核心作用。中学英语教学实施人文教育渗透既要学习借鉴人文教育的一般方法,又要结合英语教育的自身特点,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载体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加强人文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获取英语知识和提高英语技能的同时,逐步提高人文素养。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强化人文教育观念

现行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普遍由讲授、练习和输出训练三大模块组成。教学过程由教师为中心,语言为内容,考试为导向。教师在教学中侧重灌输,学生则是被动的听众,缺少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英语学习过分强调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教师根据考试要求讲授语言结构知识,学生通过大量练习熟悉语言知识,一切以考试为导向,这种传统的工具理性教学模式很少考虑英语教学的人文目标,所以实施人文教育渗透也就无从谈起。加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人文教育,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恪守“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师生互动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鼓励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尊重学生批判思维;同时要积极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和团队意识及沟通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一定的英语学习策略,学会适应学习和自我反思,增加文化知识积累,自觉提高人文精神。与此同时,还要强化英语课堂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观念。英语教学不仅要突出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习俗信仰等,真正发挥英语这扇世界窗口的?望作用,让学生胸怀世界、放眼全球,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在英语语言文化的熏陶中逐步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品质。

(二)挖掘教材人文内容,完善学科评价机制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结晶。学习一门外语,就是要学习它所构筑的一整套文化世界,从而获得一种新的世界观。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不能片面强调语言知识讲解而忽略人文意识的培养,因为只有关注语言的人文性,才能对语言的本质有更丰富、更深刻的理解,也才能从外语教学方面帮助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优化其人格精神状态。中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饱含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的文本材料,例如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1Annie蒺sBestFriend讲述安妮一家为了躲避战争而失去自由,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告诫人们要珍爱和平、远离战争;Unit4ANighttheEarthDidn蒺tSleep讲述了唐山大地震的遭遇及灾后重建状况,文章揭示虽然灾害无情,但是人间有爱,只要团结一致,没有不可战胜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欣赏和体会,指导学生课前查阅课文文化背景,讲授中用文体分析方法提炼课文蕴含的人文主题,课后补充相关的文化阅读材料,让学生时时感受人文教育的气息。此外,要建立一套多元的英语学科评价机制。中学英语评价常常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评价,这是行为主义的教学评价观,这种传统评价方式没有考虑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人文发展需求。因此,在中学英语学科评价体系中还必须融入人文价值评价要素,在评价内容上除关注英语知识和技能检测外,同时也要涉及学生情感、态度、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评价。评价方式要多元化,注重过程评价,把学生看成评价的主体,建立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体系。通过自评学会反思,明确责任;通过互评学会借鉴,树立宽容、公正的人文情怀,让人文评价贯穿教与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评价机制对学生人文教育的促进作用。

(三)提高教师人文修养,丰富学生人文载体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不能仅成为教书匠,更应成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道德情操、人文修养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中学英语教师囿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繁琐的管理工作往往无暇提升专业修养,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制定相应政策,加强对中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让中学英语教师定期到高校参加进修学习,获取教学、科研的最新信息,深化学科专业素养,更新教育理念。与此同时,英语教师也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多读经典,丰富内涵。广博的阅读不仅可以丰富文化知识,开阔视野,而且有助于汲取精神营养,加深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感悟和理解,增加人文思想的深度和厚度。教师有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课堂讲授旁征博引,自然会增强课堂语言教学效果和对学生的人文熏陶。为了更好实现学生价值观念的重组,凸显人文教育特征,还必须充分发挥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丰富学生人文教育载体。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短、人数多,不利于开展大量的人文教育活动和实施学生个性化教育,第二课堂具有时间选择的便利性。空间选择的自由性和活动方式选择的灵活性。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英文电影赏析、英文话剧编排、英文经典阅读等,让学生在英语实践应用中掌握语言知识,锻炼语言能力,体会西方文化精髓。例如重庆外国语学校每年举办外语节、书香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相当高,效果显著。此外,学校要努力营造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英语学习环境,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宣传英语国家风土人情、教育文化和哲理名言,课间播放一些英文经典歌曲,让学生在校园内时时感受浓厚的外语文化氛围,逐步提高人文素养。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方式。中学生学习外语有利于促进良好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应通过英语学习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加强英语人文教育渗透是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学生健全人格、发展身心的需要。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课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此外,在教学内容上应不断挖掘和丰富人文教育资源,建立注重人文教育的多维度、过程性评价机制,多渠道、多方位开展英语人文教育实践活动,努力营造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学习环境;同时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愉快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汲取知识、锻炼能力,感受异域文化、获取美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切实发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培养学生外语能力和塑造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刘康 单位: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