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法效率提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法效率提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法效率提升

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往往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学生们在座位上昏昏欲睡。数学教师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将情景教学引入到了课堂当中,将复杂、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具体,让学生们在学习新知识时易于接受,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生活情景创设,调动学生积极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玩心重,在听课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事物吸引。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进行符合小学生的情景创设,例如生活情景创设。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紧密的联系,采用生活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处在一个熟悉的学习环境中,有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并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有的学生害怕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上课的时候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总害怕教师让自己回答问题,导致精力不能集中,听课效率大打折扣。但在数学课堂中采用生活情景创设,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应用学生熟悉的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在教授低年级小学生掌握元、角、分的单位换算时,为了能让学生明确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数学教师进行了这样的生活情景创设:准备好一些硬币发给学生,让学生扮演卖家和顾客来模拟生活中购买物品的情景。学生在购买物品的过程中,其余的学生和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提问:“要拿多少钱,买完东西要找多少钱?”等,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生活情景创设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让学生尽情地体验了生活,并提升了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游戏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很容易降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在听课时很容易走思,不能及时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导致课堂效率极大的下降,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教师对学生进行指责,不但没有作用还会引来学生的不满和抱怨,如果数学教师在讲课地过程中巧妙地进行游戏情景创设,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活跃课堂氛围。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想一些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们踊跃参与积极发言,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复习低年级小学生十以内的加减法时,数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教师要事先准备好一些卡片,让几个学生拿有数字的卡片,另外几个学生拿有算术式的卡片,拿有算术式的学生快速地算出算术式的结果,然后站到拿着和结果对应的卡片的同学旁边。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计算能力和反应能力会逐渐得到提升,采用游戏情景创设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就能学到知识。对于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数学教师在采用游戏情境创设进行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来进行设计。争取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使得数学课堂效率得到提升。

三、故事情景创设,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采用将故事和教学相结合的情景创设来教学,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上,这两者的灵活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还让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小学生对故事情有独钟,此起彼伏的故事情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将故事鲜明的特性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故事中思考、在故事中学习,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数学课堂的课堂效率。例如学生在学习圆锥体积时,教师考虑到学生如果只进行图形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感到枯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故事情景创设:在夏天的中午,小鹿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小羊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小羊一看他两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但小鹿的雪糕更漂亮一些就对小鹿说:“小鹿,咱两换换雪糕吧,你看我的圆柱形雪糕多漂亮。”教师在讲完故事后紧接着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果小鹿和小羊交换了雪糕,小鹿有没有上当呢,要是你们,你们会怎样做?大部分学生在听完教师的故事后,就举手做出了回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听完学生的回答之后,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出圆锥体积这一内容。有了之前的故事情景铺垫,学生在听课时会比之前更加认真,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课堂效率也会得到提升。小学数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启蒙阶段,学生在最初的时候如果把基础打好,对以后的数学学习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情景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设,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数学学习。

作者:杨盛宇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天场镇绿杨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小婷.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J].魅力中国,2015,(12).

[2]唐喜.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情景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