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教学情境教学法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腹外疝教学情境教学法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腹外疝教学情境教学法应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3级护理1班和护理2班为观察对象,其中护理1班为实验组,护理2班为对照组,两个班各为68人,而且均为女生,由同一教师用同样的教材上课,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一般资料、平时成绩及课堂气氛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即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幻灯片辅助教学;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加用情境教学法。具体情境教学法在腹外疝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如下:

1.2.1情境1

在腹外疝概念中的应用:腹外疝一词中有一“疝”字,疝字中有一个“山”,此时再结合幻灯片中四张腹外疝病人的图片,让同学们联想山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导并启发学生理解并掌握定义:山是一个凸起,再加一个“疒”就是病理性凸起,身体内的凸起的原因是体内的脏器发生了移位,所以“疝”简单的理解就是脏器的移位,让学生照此思路去理解“腹疝”“腹外疝”的定义,腹疝即腹部脏器的移位;腹外疝即腹部脏器向外发生了移位。

1.2.2情境2

在腹外疝组成中的应用: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疝外被盖组成。理论讲完之后,创设一情境:一名学生上讲台做双手抱气球吹气球,让同学们分析理解疝环、疝囊、疝内容物、疝外被盖分别指什么?吹气孔(疝环)、球内气体(疝内容物)、气球(疝囊)、手(疝外被盖)。

1.2.3情境3

在腹外疝病因中的应用:腹外疝的病因有腹内压升高和腹壁强度降低即一升一降两种因素。在讲病因之前,笔者会演示一个实验:用一个没有盖的纸盒子,来比喻成腹部,手握成拳头伸进盒子,手相当于腹部脏器,盒子底部面向学生,做压力增高的动作,学生没有观察到有何改变,说明只有压力的增高不会引起疝的发生。然后在盒子的底部挖一个洞,此洞也可以用一张薄纸糊起来,相当于腹壁的缺损或薄弱区,此时再做压力增高的动作,拳头很容易的就凸出来。接下来让同学们不但要分析病因,还有进一步分析腹外疝的重要原因和诱发因素分别是什么。

1.2.4情境4

在腹外疝治疗中的应用:引起腹外疝的主要原因是腹壁强度的降低即腹壁有薄弱区或缺损,此时再创设一情境,让同学们联想如果有一件衣服破损怎么办?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是进行缝合。接着笔者会进一步问:“如果是一件旧的衣服破损又该怎么办?只进行单纯的缝合行不行,会出现什么问题?”最后经过认真的思考分析结果是:只单纯缝合,会使衣服拉得过紧,尤其是旧衣服可能会引起再次的破损,所以正确的处理是进行修补,即打一个补丁。由此可以推出腹外疝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疝修补术。

1.3评价方法

1.3.1客观评价方法:

授课结束1周后两组学生进行关于本疾病的理论考核,以百分计算,成绩进行比较。

1.3.2主观评价方法:

理论考试结束后向两组学生发放关于本次课学习效果的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学习兴趣、主动性、课堂气氛、护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学习效果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分析理解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调查表两班共发放136份,全部有效收回。

2结果

2.1客观评价方法对两组学生授课后理论考核成绩

实验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83±7.68)分,对照组为(79±8.01)分,两组比较t=2.9724,P=0.0035。

2.2主观评价方法比较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看,情境教学法能够显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及增强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等。

3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情境教学法增强了护生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且实验组92.64%的学生认为情境教学法激发了学习兴趣,88.23%的学生认为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82.35%的学生认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89.71%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有所提高。传统教学法是以课堂讲授式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知识是单项流动的,即从教师到学生,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受到了限制。而情境教学法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结合实际生活有目的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联想,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点。在情境化教学过程中,护生既是情境的感受者,又是情境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从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学生分析理解、解决问题及对知识的运用的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为将来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王鸽 单位:许昌学院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