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物情景教学法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基本理论
现代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非常讲究情境创设,讲究互动,讲究如何根据学科特点艺术性地处理好教师和学生,即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的教学艺术表现在哪里呢?应当表现在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即如何使学生更有效地、有目的地学习。具体地说,教师就是将所任学科内容分成一个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的问题,并在学生的研究中加以引导、指点、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提供一个研究问题的环境,二是提出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下就是这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讨论。
1.关于环境的设置。
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下面学生进行分析探索的依据。这个环境指学生认识、发现规律的生态环境。关于环境,我有如下几方面要求:(1)环境的素质必须由一些包括新内容的素材所组成,且信噪比要足够高,即噪声信息应尽量少些,以提升学生的分析和研究水平。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信噪比可适当放低,向自然靠近(这主要涉及分析、鉴别、判断、选择的能力)。这些环境素材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实验、日常现象、生活经验、习题,等等。对生物来说,实验是最理想的环境。(2)要正确充分估计学生的本体,并尽可能使学生本体进入认知概念、规律的最佳状态。这就是说了解清楚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在分析探索新内容过程中涉及的以前学过的内容加以复习、疏通,唤起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回忆,让这些内容从潜意识进入意识王国。如在研究《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时,做两株植物的不同情况下(蒸馏水中、土壤浸出液中)生长状况不同环境影响的实验,这是一个很好的情景。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可以轻松得出结论。
2.关于问题的提出。
(1)首先,所提问题一定要明确,不能含糊不清。就是对目标一定要指得准。这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有时同一问题,提法稍不一样,收到的效果就会完全不相同。同时要注意:教师指明的是目标,而不是那条道路。如果指明了道路,就抑制了学生的各种想象和创造力。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要靠学生自己找。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运用一定方法,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探究、发现认识概念、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分析、判断、选择、检验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各种能力才有所提高。(2)所提问题一定要适合学生的现实水平,即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若教师一问,下面的学生就齐声回答,但它并未使学生认真思考,这样就不能称其为问题。学习的问题不一定是实际问题,但它必须包括学习者心理上的紧张,且紧张程度应达到不至于使人心灰意冷的程度,这种紧张的程度取决于以下几方面:问题对学生的价值;问题显而易见的程度;学生自己放入个性特征。先要尽量说明问题的意义,又要有适当难度。这好比学生摘桃子,既不能使他们伸手即得,又不能让他们费了力也采不到,而要让他们费了力后(跳一跳)即能采到。
3.适当的提示、启发。
有时所提问题难度不一定适中,可能偏难(这在教学中经常碰到,由于对学生估计失误及教材上的一些原因)。这时该如何呢?好比学生跳起以后还是摘不到果实。这时是老师采给他们,还是提醒他们自己想一想其他方法?如找棍子、凳子,等等。应该说采用后者是比较好的。并且我认为,若这样“超难度”处理得好,可能比“难度适中”更好。实际上,提示不外乎如下两种形式,一是设立一个中间目标,相当于在一个比较高的台阶间设立一个比较低的台阶,以适应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如在《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维管束的概念按书上的讲法,学生最多只能听懂(即理解记忆),如何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认识呢?我将此问题分成两步,一是拆字:什么是维?什么是管?什么是束?二是直接拿实物给学生看,然后提示学生对照大豆横切模式图,再探究维管束这一概念的真谛。在这个基础上再点拨“维管束不一定都有形成层”,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样才完整而自然地形成维管束这一概念。这样设立中间目标后,学生中大部分就能靠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启发的第二种形式是适当提示实现目标应走的路,不过在此之前,应让学生认真研究情景,先自己寻找选择道路,并在解决问题之后提醒学生回顾这一过程,以对“为何要用这种方法走这条路”有所认识。如关于突变生物实验在生物界有一种称为“表型模拟”的现象,其中果蝇的翅长便是最明显的例子,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即使是纯合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条件下培养(常温为25℃)时,长成的成体果蝇却是残翅。探究:某一生物兴趣小组在暑期培养了一批纯合长翅红眼果蝇准备做遗传学实验,因当时天气炎热,气温高达35℃~37℃,他们将果蝇幼虫放在有空调的实验室中,调节室温至25℃培养。不料培养的第7天停电,空调停用一天,也未采取别的降温措施。结果培养出的成虫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残翅果蝇(有雌有雄)。实验过程:让培养的成虫中的残翅果蝇相互交配并将这些残翅果蝇繁殖的幼虫在25℃下培养。通过前面已给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当温度发生改变时果蝇性状有几种情况呢?通过温度改变后,果蝇性状改变,我们又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通过一步步引导,引发学生的扩散思维,最后将几种可能性结果都加以分析。作为结束语,我还想再提醒一下:在问题解决之后,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解决过程,往往会使前面的学习发挥更大的效益,达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知道如何更好地学会学习和学会生活。所谓因势利导、四两拨千斤。不仅是情景教学的艺术表现之一,还是创新教育的艺术表现之一。
二、教例示析
1.巧用日常经验,培育科学思维。
生物学科是一门跟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简单的途径就是通过日常生活经验了解和发现问题并创设情境,同时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并学会处理信息的能力,从中获得知识。如在《从生物圈到细胞》这节内容教学中,可以借鉴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2003年我国流行并且大爆发。请你分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如何生存和繁殖的?同时请你说说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哪些细胞中,是如何危害人的健康的?在生物教学中,联系生活,同时结合课本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易懂,更有利于学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2.运用实验情景,突破重点难点。
生物学科教学要求根据生物相关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创新教育,生物学科是一门要求动手操作能力极强的学科,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使学生具有追求真理的科学素养。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首先要演示“渗透现象”,然后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液面差?(2)如果改用纱布会出现液面差吗?(3)如果不是用蔗糖溶液,而是用NaCL溶液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使学生由被动单纯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学习主体,游刃有余地解决书本中的重点、难点。
3.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自制或选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动画等手段增加学生间接历练过程,非常有助于学生获得经验。如在《顶端优势》教学时,采用自制的多媒体虚拟动画效果增加学生的间接历练过程,学习效果奇佳,教学效率提升。这种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现场教学情境的现代教学方法,正越来越为广大生物教师采用。
三、注意事项
1.教学情景不是追求华丽好看的空架子,也不是为了热闹好玩虚设的戏眼子。
如果是这样,那么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哄乱、鄙视,起反面作用。
2.常用这种情况。
同样一个班级,同样一个内容,同样一个情景,一个老师上下来,学生反映极好;另一个老师上下来,学生如坠五里云雾,反映平平,甚至很差。究其原因,教育态度、语音艺术、教育机智起了不可估量的整体作用。
作者:张永华 单位: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