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法小学古诗教学应用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情景教学法小学古诗教学应用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情景教学法小学古诗教学应用探究

一、了解情境在古诗词中的含义与作用

(一)情境的含义。

情境一般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环境下各种情况相对或综合的境况。我们不难发现,古诗的最初作用是诗人用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抱负或情绪的,其中包括了得意时的高兴之情与抱负无法实现时的抑郁之情。随着诗歌的不断演变和发展,古诗词的情感作用也向着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方向发展。因此,诗中描写的场景一般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正如苏轼评论王维的诗时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词当中的句子已然与诗中所描绘的情境合二为一。

(二)创设情境的作用。

由于诗词本身的篇幅限制一般不可以长篇大论,所以,诗词中诗人总会选取一些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景物来描写一种情境,抒发或寄托自己的情感,以此来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在学生了解和学习到一定意境或意象特有的含义时,以后阅读诗词或古文的过程中就可以快速地了解到诗人想表达的情绪与当时所处的环境,更好地了解诗词的意义所在和诗人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情境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进而完成教学的目的。小学古诗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教学法主要以还原古诗当中诗人所描绘的情境,带领学生了解诗人所想表达的情感为主要目的。

(二)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由于生动形象的场景重现,情境教学法区别于一般枯燥的诗词直译方式,有助于学生激发想象力以引起与诗人在不同时空情感上的共鸣。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所想传递出来的信息,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且在以后相似的场景中能独立地思考问题、了解学习的内容,提升学生鉴赏能力,为日后古文学习奠下基础。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一)重视古诗中情境的重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运用情境教学模式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指导老师,有趣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致、激发学习的能动性。在小学语文古诗课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优美的风景画面,现代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多媒体教学器材包括:图片、声音、视频等模式来达到古诗词情境还原的目的,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古诗的时代、社会背景,使学生抓住古诗的主要中心内容,更好地了解诗的主要思想感情,让学生对古诗词学习有一个良好的感知。一方面教师应借助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使抽象的诗句化为具体的、容易理解的形象事物。另一方面,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理解诗词,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辨清情境意象的含义,了解诗句所构造的情境

纵观古代诗词的历史发展,不难发现,各个意象都有自己固定的或特有的含义,正因为诗词中这一个或几个意象所勾画的意境,又与作者当时想表达的情感组成了各种各样的情境。简单举例:因为“柳”和“留”谐音,柳叶在古代诗词中含有离别、依依不舍的意象,但杜甫诗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则明显不带有离别惆怅之感,相反是春天来时万物复苏的喜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自身理解好诗词情境的前提下,指导学生理解学习诗词本身正确的情境含义。

(三)带领学生反复阅读古诗句子,更好理解诗词中暗含的写作意图

文字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辟的语言写成的,古代诗词具有琅琅上口,字字铿锵有力的特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反复阅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印象,更能在音韵美中再现诗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感情相通,做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读的人犹如身在诗的情境之中,从而可以达到艺术感染的目的。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古诗,仔细品味个中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把自己置身于诗歌情境之中,才能更好地让学生领悟到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

(四)培养学生想象力,丰富诗词学习中的乐趣

小学古诗词教材中有不少名篇佳作,这些古诗词不仅语言优美,而且不少“无形画”更是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话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诗词作者在描绘所处画面的同时,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意愿抱负寄托其中,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美的境界。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意象,这其中必须要有想象力参与其中。再者,有的古诗词在写作手法上的以小见大的方式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更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正确的想象。

四、结语

小学古诗教学极具其特点,传统的古诗词学习方式可能并不可以让学生完全领悟诗词的魅力。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学人员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学习与运用情境教学的模式创设古诗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且应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不再只是单一通过一般的听觉、视觉、嗅觉等主观感受接触客观事物,而是学会通过抽象的意境理解诗词中的实际含义,这样才能领悟诗词中隐晦的内在含义,更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作者:陈晓萍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