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从对数的认识到数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学任务,加减法的掌握是低年级小学数学的重头戏。在当前课堂教学中许多任课教师为教学而教学,忽略了教学方法方式的适当运用,导致计算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学生在理解和接受方面存在困难,不能很有效地掌握计算知识点。
1.教师对计算教学的重视不够,教学方式和方法单一
依旧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低年级教师的教学往往存在“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和接受过程,教学时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只注重生搬硬套地将课本知识一股脑倒给学生,不管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的程度,教学过程中依旧采取“熟能生巧”的题海战术,让学生拼命练习题目,尤其注重笔算,忽略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所以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计算的时候表现出枯燥乏味,无精打采。
2.现有教材中的情境设计脱离实际,教师刻意追求形式
教材是学习的载体,但是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计算应用题或图片的设计并非科学,准确说不符合实际生活,部分抽象的内容无法直接联系生活实际,或者说教材上所介绍的一些教学情景,表面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但是由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生活背景以及受教育程度等种种的不同,实际上可能与真正的生活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脱离真实的生活情境或者学生所不了解的情境,这样的教学同样难以达到效果;再者,许多老师刻意地追求情境而忽略了基本训练,导致出现牵强附会的现象,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同样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几条策略
1.增加教育游戏教学,提高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孩子只要感兴趣了,就会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索取知识,主动探索的过程。激发孩子的计算兴趣,使得学生乐于计算,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具体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更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教师通过将游戏引入计算教学中,让孩子在快乐地游戏中学习计算方法和知识,寓教于乐。例如,在教学《数字8的读写》时,可以设计“抢凳子”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8名学生围着7张椅子绕圈,老师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7比8少1,8比7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7”的知识,又可以更快接受数字“8”,在孩子的欢声笑语中就可以完成教学过程。
2.创造生活情境假设,增强孩子对数学的生活化认识
数学计算原本是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意义的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比如:在教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可以提前让孩子陪着父母去超市买蔬菜水果,然后将蔬菜水果的价格记下来,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再将这些数字当做教学素材,这样学生或许就更加能够理解和接受;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学习和巩固计算知识,比如:数一数,摆一摆,分一分……等等,使得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计算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问题情境引入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生活情境
教师在上课前要备课充分,在选择教学素材和制作教具时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切入知识点,在计算教学中可以多尝试用铺垫的情境,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例如:可以以同学生日分蛋糕,插蜡烛等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教学法只是一种手段,并非结果和目的,重要的是通过问题情境出现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去学习。此外,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以掌握,但教师如能根据条件,因地制宜的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生活化的情境引入到课堂,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东西就是日常所见所闻的,在家里或走出家门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带着解决问题的方式去学习效果一定比传统熟能生巧的题海战术有效。
作者:林玮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第二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对于新课改的认识偏差
任何一种方法和理论都有其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情境教学法也是如此。情境教学法如果能够恰当的应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如果运用不当也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当前,有不少教师对于情境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一些教师单纯地为课改理念的实施情境教学,方法运用单一、缺乏灵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也有一些教师忽视情境教学的作用,固守既有的教学经验,教学方式传统、落后,难以适应全面素质教育的新形势,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课堂在开展情境教学时流于泛化
新课改虽然要求实行情境教学,但是并非意味着小学数学课堂全部需要运用情境创设。一些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对于情境的创设流于泛化。在教学活动中千方百计的开展情境教学,忽略教学内容的实际,机械地进行情境创设,教学活动流于形式,通过泛化的情境创设将课堂搞得花哨、热闹,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三)情境创设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多数教师极为重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严重脱离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运用情境创设时难以考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理解能力。情境的创设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从而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一些不切实际的情境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加了学生的迷惑,教学活动主次不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正确应用
正确认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准确把握情境教学法的原则,需要进一步的加深对情境教学的认识,正确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应用情境创设,才能到教学效果和目标的实现。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一)端正对情境教学的认识
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一切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积极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首先,要认识到情境教学法不仅仅是新课改的一项要求,更是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理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贯彻情境创设的精神,但是不能为贯彻新课标而机械的实施情境教学。其次,要进一步更新观念,革除经验主义的弊端,以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学方法,用崭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革新教学方法,做到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推动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展。
(二)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的定位要准,即要求教师必须以课堂的教学内容为基础,积极开展情境教学。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特长,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加以掌握,对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角色定位要准确。情境创设要以数学的学科本质结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情境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必须明确,以免浪费课堂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创设生活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他们眼中有关于生活的一切,都是充满神奇和多姿多彩的。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更符合了数学的学科特征。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善于发掘教材中蕴含的生活元素,通过学生的角度观察、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寻求学生生活和数学教学的最佳契合点,为学生创设富于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拉近学生和数学学科的距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总结
情境教学法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认识,以达到正确认识其内涵,提高其应用水平。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不断观察生活,寻求现实生活于数学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以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为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断努力。
作者:汲梦楠 单位:邯郸经济开发区东填池小学
第三篇
一、结合趣味游戏创设情境
小学生不仅喜欢听故事还非常喜欢玩游戏,如果能够结合游戏创设情境,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体验数学、投入数学学习,从而获得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比如,在教授“找规律”这个知识点时,课前我准备了一盒红花和黄花,设计了让学生猜一猜的游戏。上课时,我问:“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盒子,盒子里面装了红花和黄花,那么你们知道我首先会拿出哪种颜色的花呢?”生1:“红花。”生2:“黄花。”结果拿出了黄花,猜对的小朋友很开心,猜错的有点失落。我又问:“接下来会是什么颜色呢?”生3:“红花。”生4:“黄花。”老师拿出黄花。我接着问:“下一次会是什么颜色的花呢?”学生总是会有两种答案,结果是红花,第四朵是什么颜色呢?生1:“红花。”生2:“黄花。”结果是黄花……师:“第七朵花是什么颜色呢?”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是黄色,后面越猜越准确,学生也显得越来越兴奋,然后我把红花、黄花排列在黑板上,让学生找规律,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其中一个学生说:“它们都是按照两朵黄花一朵红花顺序排列的。”另一个学生接着说:“它们是有规律地排列的。”这时我趁热打铁总结说:“像这样两朵黄花一朵红花有规律地排列三次以上,就会被称之为有规律地排列。”同时在黑板上清晰地列出来,强化视觉效果。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在课堂上能给学生提供游戏的机会,学生非常高兴,这节课通过游戏“猜一猜”这一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结合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教授“图形的拼组”这个知识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并按照所标出来的虚线折一折,然后再比较下正方形的四条边以及长方形的对边,然后问学生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让学生了解到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而长方形只有对边相等。在此基础上继续启示学生,要求学生用长方形做一个风车,学生在做风车的过程中会体验到把长方形折成正方形正是利用了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的特征。然后再要求学生用正方形剪成三角形,从中让学生体验正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再把三角形折成风车,风车转动的时候,让学生体验下风车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从整个操作的过程来看,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之后,比较深刻地认识到平面图形的各种特征,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总结
除了上述几种情境创设方式之外,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论采用何种情境创设方法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地预设,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梁玉红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平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