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语文课堂应用情境教学法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丰富多元的手段,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在语文情境教学中渗透美育,将智育和美育融于情境教学之中,能有效培养聋生的审美能力,为聋生获取生动活泼的知识、构建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聋生;情境教学;审美能力
《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使聋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密切相关,情境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是促进聋生有效掌握语言文字,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1]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提出: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2]与普通学生相比,聋生更乐于也更倾向于在具象性的情境中建构知识。在聋校语文教材中,有着许多文质兼美的故事、童话、寓言、诗歌、散文等,集中体现了生活之美、自然之美、人伦之美、心灵之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将情感化育和情境创设有机融合起来,针对聋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情为纽带,创设生动的意境,将字词句篇的教学与听说读写的训练统一在情境之中。让聋生在审美体验的乐趣中,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审美能力,获得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审美情感。
一、引入情境,提升聋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发现美、感知美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首要基础,在教学中尤为重要。无论是读透一篇文章还是写好一篇文章,都是先从发现和感受美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多种教学策略,提升聋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一)创设多媒体情境
现如今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可使用视频、幻灯片等制作软件,自主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多媒体动画课件,引导聋生进入文章情境。由于听力障碍,不少听力补偿不足的聋生听不到或者听不清声音,但是立体感强和动感十足的画面使得原先静止的文字呈现运动的状态,学生由静到动,由平面到立体,增强了感知的效果,有助于发现和感知教材之美,理解教材本意。《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的海水、各种各样的珊瑚、成群结队的鱼类、数不胜数的贝壳、遍布鸟蛋的树林,在文章静态的语言描述下难以产生巨大的震撼力。而当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西沙群岛的纪录片时,学生在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中再一次发现、感受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美丽的教学情境,更让学生通过画面之美感受到了文字之美。
(二)走进自然情境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生能够受到生动的美感教育,大自然的美是学生最易感知的。草地的馨香、朝阳的灿烂、山川的壮美、河流的蜿蜒、星空的璀璨,风云雷电、雾霭鎏蓝的绚丽多姿……鲜明的色彩美,柔和与刚硬的线条美,规矩和匀称的形体美,以及自然中一切新鲜的气息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由此也积累了丰富的美的表象。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要以尽可能完全的、真实的、鲜明的形象来丰富儿童的心灵,这些形象以后会成为儿童思维过程的要素。如在讲解《火烧云》一课之前,学生对火烧云缺乏感性认识,于是笔者精心选择了一个傍晚,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郊外,观看霞光照耀下的周围景色。从颜色到形状,在学生的惊叹声中,火烧云的壮美绚烂、形态各异充分为学生们所感知,为下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审美基础,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关于火烧云的丰富生动的表象,在自然情境中感知了自然之美,陶冶了审美情趣。
(三)拓展想象情境
聋校的教学语言包括手语、口语和书面语,在教学中教师口头运用书面语进行讲解,配合规范标准的手势汉语再结合聋人手语的形象诠释,会将许多学生无法直接进入、无法看见或还原的形象和事件描述出来,把学生带入想象的情境。如《我的战友》一文,故事悲壮、感人至深。在教学时笔者用口语和手语深情描述和表达:“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忍不住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现在同学们就是课文中的‘我’,你看到此情此景,你是怎么想的呢?你有什么话想对说呢?”手、口、表情和肢体动作并用,一段话将学生带入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时代,仿佛看到了被大火包裹强忍剧痛而又刚强不屈的感人场景。接着紧扣“紧紧的”“眼巴巴”“活活烧死”“刀绞一般”这些描写人物状态和心理的词语指导朗读。学生们全身心地沉浸在这感人的情境之中,他们仿佛看到了像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的伟大战士。在教师引导拓展想象的朗读情境中,许多学生热泪盈眶。革命战士崇高的人格美、心灵美、信仰美等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都于无声处悄悄塑造着学生们的心灵。在用语言创设的壮美情境之中使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统一。
二、体察情境,提升聋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一)品味审美对象
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鉴赏对象即审美对象进行分析、品味。而文本中的审美对象,或是极富个性的人物形象,或是美妙绝伦的自然景观,或是平中见奇的朴实语言,或是精致奇巧的篇章结构……教师要善于运用审美对象对学生进行鉴赏美的教育,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如教学聋校第十八册教材《背影》一课,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体悟朱自清先生的语言美,全文没有一个“爱”字,但深沉的父爱引人深思,朴实真挚的语言感人肺腑;再引领学生欣赏文章的结构美,从设疑引出背影到叙事展现背影,到买橘刻画背影,到分别惜别背影,到思念点出背影,结构精巧;最后引导学生体味对父亲背影细节的刻画,语言质朴,情感深沉,生动而真切地表达了父亲的老境颓唐和对爱子的挚爱之情。在通篇分析中,既引导学生理解文意,又启发他们学会品味审美对象,学习鉴赏方法。
(二)激活主体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感为纽带,不断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体察作者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情境。以教师自己的情感传递感染学生,使学生理解作者赋予作品的情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如《桂林山水》一文极富美感,但如果教师只是生硬地执行教案,教学效果一定是事倍功半。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出示了漓江的动态视频画面,饱满深情地描述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在漓江之畔,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坐上小船,荡舟漓江,美美地想象一下,漓江的水怎样静?体会一下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是一种什么情境?”学生情不自禁地被带入情境,教师运用“境中之情”去拨动学生心中的情弦,以情生情,在情感的碰撞交融中引导学生去体察、品味和鉴赏美。
(三)代入情境体验
对审美对象的分析评价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正确指导学生对审美对象进行代入式情感体验,以情感析情境,与审美对象“交朋友”,或者进入情境做裁判,分辨“是、非、美、丑、善、恶”。如《小猴子下山》一文,在表演中通过对“扛、捧、抱、扔”等字的代入式体验,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猴子的三心二意,理解体会到了猴子的可笑和不足。
三、表达情境,提升聋生对美的创造能力
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必须以审美感知力和审美鉴赏力为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美主要表现在将过去的审美体验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诠释。美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表达后,学生对美的认识会加深,情感也会随之升华。这种以表达美的情境和感受为内容的思维活动,一定会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3]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匠心巧运,重视创设表达的情境,常以美的事物为表达内容,进行书面和口头句段篇的训练。
(一)激发表达愿望
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表达美的愿望,酝酿美的感受,才能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学生对美的感受越充分越强烈,提供的想象和思维材料越丰富,学生的表达愿望越明显。笔者常把观察、感受和表达作为一个整体结合起来,利用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校园里的植物很多,冬季松柏常青,梅花傲然挺立;秋季银杏满枝,桂花、菊花朵朵绽放;春季桃花、一串红、蔷薇纷纷盛开;夏季桃子、枇杷相继成熟。每到花儿盛开或果实成熟,笔者都会带领学生驻足观赏、细致观察。在美的情境中,酝酿美的感受,激发表达愿望。
(二)传授表达方法
在充分激发学生表达美的愿望的基础上,教师还需传授表达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表达、正确表达。要进行审美表达,就必须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地凭借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词汇,增强表达能力。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笔者便系统训练学生用固定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每日一句,在日积月累中,学习表达方法,并通过再现情境,指导学生凭借已经掌握的表象展开想象,学会细节描写,形成美的特色表达。
(三)拓宽表达空间
在表达美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空间,因为表达美的感受是一件创造性的活动。例如,学生在学了《星空》《只有一个地球》《大自然警号长鸣》等文章后,对神秘的星空和美丽的地球以及大自然的奇妙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于是笔者收集了科幻电影《流浪星球》《星际联盟》等影片给学生欣赏,同时借助教学几篇课文时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的想象作文练习《漫游星际》。学生们不满足于教师创设的情境,自主搜集更多资料,进行再想象、再创造,成功写出一篇篇充满美感和趣味又充满忧患意识的作品。有的作为星际探险家,有的作为一个战警,有的还成为研制机器人的太空科学家,学生在充满想象力的美的表达中,展现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表达了让地球和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决心。在美的表达中,学生又激起了去寻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美育与智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4]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丰富多元的手段,创设具有鲜明感染力和形象性的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在语文情境教学中渗透美育,将智育和美育融于情境之中,培养聋生的审美能力,为聋生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构建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季佩玉,黄昭鸣.聋校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4]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5卷[M].蔡汀,王义高,祖晶,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印邦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