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培育法治意识中的运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情境教学法在培育法治意识中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情境教学法在培育法治意识中的运用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情境教学法运用于法治模块教学,有利于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文章以2016年《道德与法治》新版教材为例,从法治模块内容设计为视角,探讨分析情境教学法在法治模块教学应用问题,优设情境教学路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形成法律价值观念和意识。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法治模块;情境教学法;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作为新课程改革中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法治模块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发挥重大作用。自从旧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更换为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后,随着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使用,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法治模块的教学效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模块情境教学法,即把情境教学法的理论知识与法治模块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结合法条的规定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法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拟探讨法治模块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的途径,加强初中生的法治教育。

一、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符合《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模块教学的需要

1、从法治模块的年级分布和编排逻辑看,情境的逻辑顺序有利于法治思维的条理化。法治模块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情境教学法通过结合教材的编写与初中生的生活,设置特定情境,遵循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潜移默化地唤醒或启迪智慧,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产生新的认知结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本主要讲述学法知法的法治教育目标;八年级法治教育内容最为集中,主要讲述公民权利的法治教育目标;九年级主要讲述法律与秩序的法治教育目标。三个年级的内容衔接紧密而层次分明,遵循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在此基础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真切体验,引发学生共鸣,进而取得更为有效的教学效果。

2、从法治模块的版块设置看,情境教学法能够活用版块和栏目的素材,实现以例说法。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除了课文内容,还在各级标题下设置丰富多彩的版块和栏目。“运用你的经验”以图片或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内容,并思考问题。“探究与分享”旨在通过多个探究活动,以主动探究的方式感受、体验、感悟课文的内容。“相关链接”则是对法律内容的解释和有机延伸。“拓展空间”是针对法律内容的课外活动设计。“阅读感悟”通过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事件的感悟。“方法与技能”主要是普及一些面对法律问题的常见方法与措施。不难看出,这些板块和栏目都与情境教学法息息相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3、从法治模块的语言内容看,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强化法治模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法治模块所涉及的某些概念、规则、原理过于抽象,理解起来有点困难。虽然《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法律法规的文本较枯燥,但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对抽象的法规进行感性的阐释,转化为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事件,强化法治模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看出,法治模块部分不是简单地知识灌输,相比其他内容更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即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和法治模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非常符合法治模块设计的需要,能使法治教育落到实处。

二、情境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法治模块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1、利用多媒体渲染情境,突出法治模块教学的情感性、直观性。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法治模块的教学情境有两项重要的功能。一方面是突出情感性。如创设音乐情境感染学生的心灵,或者创设视频情境调动学生的情绪,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另一方面是直观性。通过多媒体展现生动的图片、视频和优美的音乐使学生感到法律知识形象、鲜明、生动有趣。比如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做守法的公民中的“预防犯罪”一框中,关于犯罪类型法律条文比较枯燥,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犯罪类型的漫画或图片,如盗窃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拘禁罪等等,形象生动向学生表达犯罪类型。这样呈现出来的法律知识能更为学生所接受。

2、活用角色扮演演绎情境,强化课堂的法律体验。课堂角色扮演即提供给学生自由发展和自由发挥的语言环境。教师要促使角色扮演情境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通过表演小品的模拟情境使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活动获得法律体验。例如多媒体显示:小明下午放学回家,由于父母还没下班,当他刚要拿钥匙开门时,突然发现门没锁,并听到房间里有声音传出来,原来是有三个陌生人正在他家翻东西,由于紧张小明不小心碰了门一下,有一人快速走到门口……同学们分组讨论: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各组讨论后选取代表表演讨论结果,如有不同做法可再上台进行表演,然后由全班同学投票最佳做法,最后引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法律知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法治模块课堂的法律情境,直接感受其中的矛盾冲突,有助于课上及时消化并吸收知识。

3、巧设问题情境,实现互动式教学,启发学生的法治思维。问题情境即以问题为载体,引起学生注意并产生积极探求问题答案的心理,这样才能抓住课堂教学中法律思维的魂。所以教师应创设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第一,问题设计要有目的性,即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抓住重难点。第二,问题设置要有启发性。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教学情境应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在体验、思考、联想和感悟中把法律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三,问题情境要有合理性。即合理创设问题,难易程度要合理适当。例如:当你发现你的日记或信件被偷看或者当同学给你取绰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我们应该怎样做?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有利于实现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创设真实情境,体现时代性,提升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生巨大变化的青春期,情绪波动大,对外界事物感到好奇。因此,创设符合时代特征的真实情景,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而且能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行为实践能力。比如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善用法律一框,展示一则新闻报道,一名黑人男子手持菜刀闯入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增城永和支行抢劫,保安常伟劝说该男子:“你还年轻,你有家人,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并组织学生讨论常伟的做法带来的启示,通过采用具有时代性的真实情境,告诉学生面对违反犯罪,要勇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更容易与法律知识案例产生共鸣,不仅有利于吸收法律知识,还有助于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思考。

5、通过故事展示情境,增添法治模块的趣味性。法治模块教学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诱发教学活动主体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选取故事情境进行教学,教师将学生带入预先设定的故事情境中,在探究问题中获得满足感,由此产生探究乐趣,强化学习动机。这个过程就是:探究———满足———乐趣———产生动机。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终身受益的权利”一课中,可举这样的故事情境:小阳刚进入八年级下学期,父母就强迫他放弃读书转而经商,小阳为了继续读书,向班主任求助,在班主任帮助下,有关部门对其父母进行批评教育,并依法责令其父母限期让小阳上学,如果到期仍旧未执行,将予以法律制裁,这体现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受教育权。因此,通过故事展示情境,不仅可以增添法治模块的趣味性,而且加强初中生对法治模块的学习兴趣。

6、利用辩论方式激活情境,提高学生的法律思辨能力。辩论情境即教师根据法治模块的教学内容,针对性的设计辩论题目,通过组内讨论与小组之间辩论,最后得出有关法律知识结论的教学活动。利用辩论方式可以有效地激活情境,因为可以通过辩论前的准备工作、辩论过程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活跃课堂气氛。比如,爱的教育和体罚谁更有效辩论中,反方胜了,但不能就此认为体罚是正确的。只能说一方论证更充分,另一方论证不充分,是辩论技巧的胜负。然后根据有关法律,说明体罚是违法行为,侵犯学生的身体健康权、身体权和人格尊严。通过学生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提炼观点、辩论互动、相互借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律思辨能力。总之,情境教学法是一个符合初中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法,跟随时代的步伐不停地演变与发展。《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模块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运用法律知识,进而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所以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能力,积极合理地创设情境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法治模块的教学活动中,努力提升法治模块的教学效果,把法治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Z].2016(04)

[2]冯为东,王亦晴.情境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的若干意见[Z].2013(08)

作者:徐惠敏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