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意义及特点,其次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原则,最后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即创设趣味故事情境、创设趣味游戏情境、创设动画情境、创设相关生活情境、创设实践活动情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创设原则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其将来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枯燥,在数学课堂上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创建与生活有关的数学教学情境可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交流,并能有效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意义及特点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新奇且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这种方法产生的效果要远好于教师一昧地给学生灌输知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属于形象思维,他们更容易被这种活跃的课堂所吸引,在游戏、比赛或聆听故事中主动地融入课堂,使课堂氛围更为活跃,并在这种活跃氛围中不断进步,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这种互动能使师生的情感交流更丰富,能够使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如果学生心理发生变化时,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与其沟通,进一步巩固师生关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1]。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特点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具有形象逼真、真情实感、想象丰富的特点。逼真的形象能够给学生以真实感,让他们认为这种运算或定理是正确的,从而使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更为深刻,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能反映教师的真情实感,这种情感能打动学生的内心,这样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情境创设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教学内容与方法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由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考能力、思维方式都不同,即使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也会因人而异,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时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尽可能地细化,根据教学内容和计划尽可能地详细设计情境教学,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
(二)真实性原则
情境创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将在情境中学到的数学知识与课本上的内容联系起来,即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教师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尽可能地还原真实情况,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让他们对事件的真实感增强。真实性能有效地将教学情境与生活情境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实际情况中学会学习和运用课本上的数学知识。
(三)整体性原则
教师要把握整个课堂的走向,控制课堂时间,选择合适时间结束课堂,并且要避免学生的过度发挥,以防教学效果不好。在课堂结束后,教师也应该更深层次地总结课堂内容,巩固学生课堂上应学会的知识。
(四)探究性原则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用发展的眼光设计。数学不仅是一时的知识,而应该是学生内心深处的一种思维方式,其本质不在于训练强化内部心理功能,而是要激发目前还未存在的心理机能,帮助学生自主思考。因此,在课堂上适当融入一些启发式事物或对学生相对陌生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
(一)创设趣味故事情境
小学生大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且涉及数学知识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二等分”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熊出没》中熊大、熊二分蛋糕的故事情境,教师可以以PPT课件等形式呈现故事内容,给学生抛出“熊大、熊二不能均分蛋糕,请小朋友帮忙,怎样做熊大熊二才高兴,且相对公平?”这一问题。故事中引发的情景问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他们很快就会动手尝试圆蛋糕的分法,进而主动探索数学学习的问题。
(二)创设趣味游戏情境
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以题海战术来训练学生,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往往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教师应突破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讲解“求平均数”这一知识时,教师可引入“摘水果”这一数学游戏,帮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游戏中每个关卡会给出三个水果,代表不同的数字,学生需要限时计算出水果的平均数,并获得积分。在不同的关卡中可以解锁不同的水果,同时,教师提升题目难度,学生为了“摘”更多的水果会积极进行平均数计算练习,在准确率和速度的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奖励。
(三)创设动画情境
如今,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数学教学中能将课堂化静态为动态,能直观地表现数学知识或规律,使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学习和理解新知识,并能让学生紧跟技术发展潮流。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这节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先在屏幕上展示一个闪点,然后从这个闪点向某个方向发出一条光线,这样就直观地为学生呈现出射线的特点。在屏幕上出现两个闪点,两个闪点之间再出现一条光线将两个闪点联系起来,这样的线就是线段。通过这种直观快速的画面使学生脑海中对线段、直线、射线的形态特点有了充分认知,还能使学生学会区分与联系。
(四)创设相关生活情境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如果我们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包涵着一些数学原理。将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米和厘米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校园教学楼到底有多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沟通和交流得出几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将气球放入空中,计算气球升到教学楼楼顶时的绳子长度;利用影子测量;按照比例,让一位学生与教学楼合影,等比例放大树的长度……这些方案让学生把他们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在了生活里,不仅巩固了其他知识点,还让学生对厘米和米这两个概念有了深刻理解。
(五)创设实践活动情境
小学数学既能为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还能使小学生将简单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学生学习了新知识后再参与到一些实践活动中,他们就会对所学知识有更充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板制作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各种形状的模具,然后对这些模具进行摆放,不难发现其中三角形的形状是不能改变的,而正方形、长方形都可以转变为梯形,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会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会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四、结语
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学生会做课本上的习题,还要求他们能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学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实际情况出发创设各种生活、故事、实践活动等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良好的情境创设不仅可以构建生动而不乏严肃,活跃而不失严谨的,高参与度且高效的课堂,还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开发智力,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不局限于某一知识范围内,而使他们能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数学。
参考文献:
[1]刘晓丹.浅析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49):271-272.
[2]陆立征.情境创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5):124,137.
[3]张曼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108-109.
作者:任晓光 单位:山东省单县黄岗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