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财务管理启发式教学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财务管理启发式教学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职财务管理启发式教学应用

[摘要]

以一堂失败的公开课为切入点,结合财经专业中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提出启发式教学在中职财务管理理论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探讨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启发式课堂教学实践效果为依照,结合传统教学模式,浅谈实践后的效果与反思。

[关键词]

启发式;中职;财务管理;理论教学

一、问题提出

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开设了一堂失败的公开课。总结反思,原因有三:一是教学方法过于传统,课上准备内容过于丰富,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以讲授为主,期间与学生互动甚少;二是财务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有一定难度;三是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善于主动思考,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经过再三考虑,我觉得对于教学方法上的缺憾,教师可通过培训、学习、实践等方式予以改善;针对财务管理课程难度高、不易掌握等特点,需从教材入手,让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降低学习难度,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前两个原因教师具有主动权,但第三个原因则不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灵魂。唯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也才有课堂教学效果可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呢?目前,在财务管理理论教学过程中,部分中职教师仍以课堂讲授法为主。尽管讲授法符合教学过程中的某些规律,也较容易把控课堂,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限。作为一名一线专业教师,有效激发中职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有助于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难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实践探索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从定义上看,启发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乐于参与整个课堂教学。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其精华在于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勇于发现并大胆提出问题,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精华后,我试着在财务管理的理论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一次次尝试与探索后,归纳总结出以下三种应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教学手段。本文将结合我自身的一些体会逐一阐述。

(一)“案例启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对案例启发的理解为以案例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并基本掌握本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要想寻找或设计一个切合教学实际的案例并不容易。由于案例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选取合适案例显得格外重要。倘若案例吸引学生,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其中,该力量有如“兴奋剂”,可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反之,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又将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在选取案例时,我喜欢从生活实际出发,尽量选取学生生活范围内的案例,这样会使学生觉得“近在眼前”。或者从热点新闻、知名企业出发,使学生觉得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不“虚无缥缈”,而是真实存在且被社会采纳。确定案例后,我会结合课堂内容将案例进行适当处理,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在教学“利润预测方法———量本利分析法计算主营业务目标利润”时,我以身边真实的一家眼镜公司为例,引导学生角色转换,同时结合公司现状及自身所学知识帮公司预测目标利润并探讨其合理性。学生突然从一名中职生转换成企业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学习的教室突然转变成办公场所。当财务人员预测好企业的目标利润后,还需将预测结果上报给相关部门。充满好奇的学生纷纷参与其中,尤其是在讨论环节,大家各抒己见,课堂学习氛围甚佳。最难能可贵的是个别平时不善于学习的学生也能参与其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尽管意见不一,甚至五花八门,但能主动参与其中便是最大的进步。此时,再结合理论知识,教师做适当点评,引导学生往合理的方向思考并将理论知识顺势传授给学生,可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问启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论语•述而》中写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学家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这就是“启发”一词的来历。愤者也好,悱者也罢,他们心中都存有疑问,这便是启发的前提。所以,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时,“提问启发”环节必不可少,它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为了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相关质疑,同时也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会分析的一种最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在课堂讲授中若要灵活运用“提问启发”,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准备: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教材,要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只有熟悉教材内容,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另一方面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明确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适用的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把握好以上两方面,接下来便可设置问题。所设置的问题能否使学生受到启发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成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若设问太肤浅,会使学生觉得无味,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设问太深奥,学生回答不上,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发挥不了启发式教学的作用。财务管理理论教学中,针对每一个提问我都做了精心准备,在教学“利润预测方法———量本利分析法计算主营业务目标利润”时,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公式多、难理解、难掌握。针对学生提出的困惑,为了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更清晰,我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采用了“提问启发”讲授法。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一道题,并告诉学生这就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纷纷审题、思考,但从他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学生很迷茫,对于该题无从下手。于是我提出一个启发性问题:“假如我换个角度审题,计算目标利润,这个问题你们能不能解决?”学生突然觉得眼前一亮,从他们的表情与统一的动作中可以看出这个问题难不倒他们。等学生计算完毕并核对答案后,我提出了第二个启发性问题:“目标利润与主营业务目标利润有何区别和联系,能否将其表述出来?”片刻思考后,学生找出了其中的区别与联系,并通过目标利润的计算公式推导出主营业务目标利润的计算,使学生心目中的难题迎刃而解,顺利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并没有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讲授上,学生也学得轻松,相信通过学生主动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才是他们真正学到的知识。

(三)“讨论启发”,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加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要做到这点,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立足于学生,把大量时间交给学生,整个课堂需呈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和谐氛围。而“讨论启发”则是很好的体现。讨论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围绕某一知识点或现象,结合自身认知水平相互发表见解并探讨合理性的活动过程。我认为“讨论启发”的关键在于确定讨论题目。所选题目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容易理解错误的或者是学生需要加深认识的。教师除了在课前做好选题工作外,还需要事先设想学生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状况。一来有助于解决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二来可以将教师设想与学生实际情况做比较,有助于了解学生心理及实际学习情况,便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利润预测方法——量本利分析法计算主营业务目标利润”时,我确定的讨论题目是同时计算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主营业务目标利润。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单一产品主营业务目标利润的计算,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畅所欲言,尽管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未曾想到的问题,比如有些学生会想当然地将两种产品销售额直接相加计算,也有些同学会把主营业务目标利润算成目标利润,有些调皮的同学会在讨论过程中做出惊讶的表情等,但是师生都非常享受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讨论启发”给学生创造了充分的自由发挥、合作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现问题,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循序渐进讲解基本知识,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打破一言堂式教学。这不就是我努力想要解决的问题吗?

三、效果与反思

启发式教学早在几年前就已被课堂教学广泛采用,是较为成熟的一种教学方式。作为一名教龄尚短的专业课教师,我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中发现,采用启发式教学就传统教学而言具有一定成效:首先,财务管理课堂不再像之前那样“死气沉沉”,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其次,师生间的距离不再是讲台与座位之间,而是融为一体,教师融入学生,学生大胆走向讲台;再次,学生渐渐对财务管理课产生了兴趣,每次出题时他们都会将其作为挑战,享受成功的喜悦;最后,教学效果有了提升,尽管成绩并不突出,但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一堂失败的公开课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尝试、我失败,但我不放弃。不断尝试与摸索后,我终于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我知道这喜悦是短暂的,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细心体会就会发现,每天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我的探索之路终将继续,务求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力争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沈敏 陈燕 单位:杭州市良渚职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曹长德.启发式教学论[M].中国科大出版社,2011.

[2]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黑尔•斯蒂.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4]吴明菁.高职财务管理课堂情景案例教学初探[J].职业时空,2008(2).

[5]胡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