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医眼科启发式教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认真备课,为授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启发式教学和传统教学不同点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启而迪之,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真正的学习主体是学生,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所以在围绕教学大纲备课时,教师不仅要熟悉授课内容,更要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有计划地设计,尤其是重点、难点内容。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学习是备课的重点,也是关乎启发式教学成败的关键。
2各种启发式教学手段灵活运用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方针,更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包含多种教学手段。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手段包括提问启发、对比启发、类推启发、病例启发等。
2.1提问启发式教学
即教师将授课内容精心设计成问题,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其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进而对知识点加深理解。例如在讲授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时,可以提问:“关于瞳神紧小病因病机的学说有哪些?”。通过引用倪维德《原机启微》“足少阴肾为水,肾之精上为神水,手厥阴心包络为相火,火强搏水,水实而自收”,提出“什么是强阳搏实阴论?”通过引用黄庭镜《目经大成•八十一证•瞳神紧小》“因劳伤精血,阳火散乱,火衰不能鼓荡山泽之气生水滋木,致目自凋,而水亦随涸”,提出:“黄氏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如何认识?”。通过上述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将该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虚实两方面:实者为外感热邪或肝胆火热,火邪攻目,煎熬神水,黄仁受灼,致瞳神展缩失灵;虚者为劳伤肝肾或久病伤阴,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神水受伤,瞳神失养。教师运用提问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2对比启发式教学
对相似的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总结归类,找出异同。例如“针眼与胞生痰核均表现为胞睑硬结,二者如何鉴别?”,引导学生从病因病机、发病部位、症状、病势、病程等方面进行思考,通过比较异同,进而掌握疾病。也可以是不局限于某个章节,模拟临床,直接从症状着眼,例如“患者自诉视一为二,应考虑哪些疾病?”。对比启发式教学是在前期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将易于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运用横向思维,改变了僵化的知识结构,从而巩固了教学效果。
2.3类推启发式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医眼科之前,均已学习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而中医眼科学亦属于中医体系的一支,故在讲授该门课程时,可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中医理论,推导出新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授聚星障之风热客目的辨证论治时,从症状上来看,由于病邪为外感之邪气,故推导出该型病情较轻,以黑睛浅层点状混浊,抱轮微红为主,全身症状、舌脉同外感风热的表现;继而推导出其治法应以疏风散热为主,方用银翘散加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又锻炼了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2.4病例启发式教学
在授课之前,根据授课内容向学生列举典型病例,并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加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了其临床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络阻暴盲时,举例:“患者王某,男64岁,自诉右眼突然无痛性视力下降半天。眼科检查:视力:0D=指数/20cm,OS=0.8。双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晶体轻度混浊。眼底检查:右眼视盘界清,色橘红,网膜动脉极细,后极部网膜灰白混浊,黄斑部呈樱桃红色。双眼眼压:Tn。舌质黯有瘀斑,脉弦。”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能够意识到该病例虽然也造成视力下降,但不同于之前讲授过的疾病,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抓住学生探究疾病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从“这究竟是什么病?”、“为什么会导致该病的发生,其病因病机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以及“如何治疗?”四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络阻暴盲的内容,进而得出答案。病例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并能够培养他们将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转变思维模式,做到对知识进一步融会贯通,有助于启发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为进入临床做好准备。笔者认为,授课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其能力的培养,即提高学生的素质,这符合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启发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营造出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通过精心备课,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其自愿探究知识的渴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独立地思考学习不仅更好地掌握了授课内容,更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医眼科学既是一门传统医学,又是一门实践医学,它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将启发式教学贯穿于中医眼科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培养继承和发展中医眼科学的人才队伍打下基础。
作者:曹平 苏露煜 单位: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