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启发式教学在技能训练中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对T型接头技能训练“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过程的研究,探讨了启发式教学的几种教学方法在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技能训练;应用
T型接头是焊接工艺“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在本课题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理论课教学,讲述T型接头的应用、坡口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要求。焊接工艺是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其中焊条角度和运条方法是重中之重。
一、案例记述
1.理论教学
通过理论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知道正确的焊条角度和合适的运条方法对保证T型接头焊接质量的重要性,明确本课题技能训练将要达到的目标。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前,已进行了平对接焊课题的教学,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平对焊接的操作要领。为提高学生对本课题中焊条角度和运条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在讲授新课题之前,先引导学生回顾练习平对接焊时,运条、焊接速度、控制焊条角度的操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了正确的焊条角度和选择了合适的运条方法,控制好焊接速度,才有可能得到高质量的焊缝。
2.实习教学
在实习教学中,首先进行分组空载练习,主要练习焊条角度的控制和运条方法。先由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并进一步阐明操作要领,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操作的过程。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防止形成难以纠正的痼癖动作,给以后提高操作技能带来不利的影响。在进行实际焊接练习前,先由教师进行示范操作。教师通过改变焊条角度、运条方法和焊接速度,焊出几道不同的焊缝,其中有一道焊缝是符合质量要求的焊缝,其余的则是有不同缺陷的焊缝。教师先指出哪一道焊缝是正常的焊缝,让学生认真观察,形成对正常焊缝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观察另外几道焊缝,并与正常的焊缝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焊条角度的变化将引起焊脚尺寸的变化;由于运条速度的不同,焊缝的平整度和波纹的形状会发生变化。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每一道焊缝进行讨论,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最后由教师总结,找出产生焊接缺陷的原因。由学生提出防止缺陷的方法,教师点评,再由师生共同总结出防止产生焊接缺陷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对即将开始的练习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行练习,并有了防止产生焊接缺陷的意识。在焊接T型接头时,需要控制两个方向的角度,同时要运条,学生在初学时往往顾此失彼,而自己又不易察觉。为解决这一难题,安排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一名学生操作,一名学生在旁边观察,并及时提醒操作者纠正出现的问题,然后两人进行讨论,相互启发,共同提高。教师不参与学生的讨论,只是在学生之间出现较大分歧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练习时,要求学生每焊80mm左右的焊缝,即熄弧观察自己的焊缝,并与教师示范的焊缝进行对比,看一看自己的焊缝与哪一条焊缝接近。若与正常焊缝接近,就回忆自己刚才是如何操作的,总结经验,提高自信心,教师给予鼓励。若与某一条有缺陷的焊缝接近,教师就引导学生思考产生焊接缺陷的原因,回顾空载练习时是怎样控制焊条角度和运条的,若学生自己不能找到产生缺陷的原因,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中寻找答案;或者由几个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进行分析,找到产生缺陷的原因。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仅仅只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引导者。
二、案例分析
1.理论教学
在本课题的理论教学中,采用了回顾式启发的方法。通过对前一个课题练习过程的回顾,学生充分认识到焊条角度和运条方法对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性,明确本课题训练的重点内容和将要达到的目标,在练习时,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
2.实习教学
在进行操作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综合运用了对比式启发、思考性启发、理论联系实际启发、讨论式启发和回顾式启发等启发式教学方法。(1)对比式启发。在空载练习时,让学生对平对接焊和T型接头的操作要领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把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转移到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中,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在实际操作练习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了一道符合质量要求的焊缝和几道有不同缺陷的焊缝,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焊缝和自己的焊缝,进行正误对比,思考自己在练习中产生焊接缺陷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思考性启发。对于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焊接缺陷,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产生缺陷的原因,而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思考,寻找答案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面对着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针对性强,更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这种思考可以是学生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几个学生共同完成的。(3)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在操作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表面上看是操作不熟练引起的,实际上都存在着理论不能与实际相联系这一重要原因。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理论分析入手,让学生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方式,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动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笔者认为,这种启发式教学方式尤为重要,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4)讨论式启发。在学生经过一轮练习并观察过教师设置的焊缝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产生缺陷的原因,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学生在操作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往往带有共性。当一个学生出现问题时,即组织同组的学生进行讨论,使出现问题的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没有出现此类问题的学生知道防止此类问题的方法,避免出现同类问题,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实习教学的课堂环境比理论教学的课堂环境宽松,所讨论的问题更直观,笔者认为,讨论式启发是非常适合“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启发式教学方法。(5)回顾式启发。学生由空载练习转入实际操作练习,要兼顾较多的操作要领,往往顾此失彼,不能自如地运用在空载练习时已掌握的要领,出现各种有缺陷的焊缝。这种现象是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尤其是技能学习的初期阶段经常出现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可引导学生对空载练习的过程进行回顾,回忆所练习的操作要领。
三、案例启示
1.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不是教师教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是通过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依靠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来实现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要做到有“启”有“发”,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是直接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指出思维的方向和方法,让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一定意义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从“一线”退居“二线”。
2.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和尊重学生的能动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而是靠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增强创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创造性地学习,不断纠正与学习目标的偏差,既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又学到掌握新技能的方法。
3.多种启发方法并用,提高教学效益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单一的启发方法不易达到教学目标,应多种方法并用。笔者认为,在“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中,前述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是难以分割的,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这种启发方法往往会与其他启发方法同时应用。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综合运用不同的启发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益。
4.尊重个体差异,循循诱导,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论语》中有:“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当前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严重下滑,有些学生学习困难,会出现启而不发的情形。对这些学生,教师绝不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而是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耐心诱导,允许他们出错,允许他们比别的学生“落后”,并允许他们先“知其然,不必知其所以然”,随着实践经验的增加,思考次数的增多和程度的加深,再“知其所以然”。即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也不要指责学生,要根据每一名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启发方法。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良好学习技能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其表现形式就是在焊缝上出现不同的缺陷。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逐渐学会了透过焊接缺陷这个表面现象,找到产生缺陷的原因,即事物的本质,知道了防止产生缺陷的方法,用于指导技能学习。这一学习技能的模式,为学生今后提升焊接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正是“授人以渔”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是每一位教师都熟悉的教育思想,但是真正把这一思想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地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想、动口说和动手练,就能较快地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王渔洋 单位:中国水电十一局有限公司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