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革新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基础教育中提高学生审美意识、人文素质的重要环节,在现代素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对美术教育的从业人员,无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都有了新的要求。论文主要就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探索,提出了关于高职美术教育人才培养培养方案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1高职美术教育专业现状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美术教育成为现代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提供合格的基础美术教育师资。然而,当前高职美术教育的状况与社会的需求还有很大的一段差距。随着社会的全面改革,特别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美术教育的形式与方式已经发生重大改变,虽然当前高职美术教育的相应改革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但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岗位需要的人才要求。通过研究发现,当下高职美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1重理论轻技能
当前高职美术教育专业的体系架构,大多沿袭或参照本科专业的体系架构:过于偏重人才对学术的研究培养。然而高职人才培养应该更多地考虑培养毕业生对岗位技能的熟悉度和提高人才的职业素养。
1.2重整体轻个性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深陷就业率的泥潭,这一条体制内对院校的评价标准,导致了高职院校面对人才的培养时,更多地考虑“量产化”:针对单一的中小学教师岗位“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偏离“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方针。因此,当前高职美术教育更多的应该考虑如何培养富含创造力的时代教育工作者。
2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的前提思考
笔者从自身多年的教育工作经历中发现,我国在校美术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难以弄清的疑问,诸如应该重点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毕业后假如不当美术老师我还能干什么等;同样的,毕业生也存在着这类问题的后续问题:比如,为什么明明我的就业和专业对口了,却感觉学过的知识对工作上的很多问题帮助不大甚至是感到没学过这类知识?因此,笔者提出: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的前提思考,应当从岗位能力需求与职业生涯素养两方面出发。让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就清楚如何才能更好地就业和就业之后如何才能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3高职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一专多能的制定纲领
一专多能,就是指人才在多方面都有一定能力,而且在某一具体的方面能做到出类拔萃。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领域岗位都出现了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新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每个人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既要拓展知识面又要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技能[1]。当今社会,一方面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人才需求逐渐趋于饱和,导致本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压力不断提高,专一能力的人才往往难以找到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同时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又面临着行业竞争激烈、用人成本不断高涨的时代问题,它们对于一专多长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变得更为迫切。
4高职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知识、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并重的设定方针
笔者认为,高职学生应当在大学阶段,完成以下三方面的学习任务,才能从容面对当今社会对人才的挑战。
4.1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技能
知识,于社会来说就是生产力,于个人来讲,就是成功的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言。
4.2具备一定的岗位工作能力
社会工作岗位总是相对有限的,对以就业或创业为目标的大学生来说,自然是僧多而粥少。一个相对满意的工作岗位,它必定是通过毕业生自己的努力争来的。那么,对于一个在企业面前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于岗位的竞争力是十分欠缺的。因此,具备一定的岗位工作能力,是毕业生面对就业时提升自我竞争力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4.3打下良好的职业素养基础
新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五次重大的教育改革,而改革的核心一直都是围绕着“素质”一词来展开,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文化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我国大学生在经历了十二年的基础教育之后,在社会素质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但却仍然存在着许多概而不全的缺陷。特别是对于未曾经历过的职场生涯的学生来说,如何才能把成长过程中养成的素质转化成为有利于往后职业生涯的职业素养,从而使得今后面对社会生活时更加从容,却缺乏足够清晰的认知。
5课程体系架构
关于高职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架构方式,都借鉴于传统高职专业课程的普遍架构方式,即:课程总体结构=基本素质能力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思想政治素质、人文和科学素质及身心素质课程+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基础实训、专业实训与顶岗实训课程。笔者基于自身教学实践体会,在此对职业能力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两个模块展开描述。
5.1职业能力课程
目前国内经济的区域性是比较明显的,因此,架构职业能力课程必须针对毕业生的人才市场流向进行分析研究。各地方的人才需求不同,对职业能力的侧重点就应当从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进行选择。同时,因为当前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特点,所以还需要从一专多能这点来思考课程架构,力求毕业生在专“美术教育”的基础上,还具备能胜任两到三个其他的工作岗位的能力。总结以上分析,职业能力课程可从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三个层面进行课程架构:第一,职业通用能力课程:本类型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类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课程。第二,职业专门能力课程:本类型课程直接对应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需求,是形成本专业特有核心能力的关键课程。第三,职业拓展能力课程:本类型课程是根据学生就业方向和行业应用领域需求设置的模块化课程,是职业专门能力课程的拓展和深化。
5.2实践教学课程
在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课程分三种类型,即基础实训、专业实训与顶岗实训,三者实现层次化的实践教学过程:一体化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一体化,这类课程都在实训室或者机房中完成教学工作,主要实践任务是验证性实践教学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实际项目课程:这类课程包括教育见习、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力求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顶岗实习和假期社会实践: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是短期的体验式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是最后的教学环节,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到企业顶岗工作。
6教学进程整体设计
在教学进程设计时,应注重考虑课程与课程之间关联性。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和其他艺术类课程一样,课程与课程之间往往具有很强的承前启后的递进式特征。传统的整体设计方法一般采用5+1的模式,即前面五学期在校学习理论和技能,最后一学期则安排单位企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在这里,笔者有鉴于职业技能学习的实操性为重的特点,提出一个新的模式:2+0.5+2+0.5模式,即入学两学期学习基础理论和技能+第三学期用半学期参加岗位见习+接下来两学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最后的半学期顶岗实习。这一模式的优点是两个“0.5”的安排:第一个0.5学期的见习,更有利于学生对岗位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能对接下来的学习重点和学习方向有更清晰的认知;第二个0.5,即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可更有利于毕业生从校园走向企业的过渡。职业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满足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教育体系,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往往受到社会人才需求的映射,因此只有不断革新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刘福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庄福鹏 单位:阳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