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美术教育探讨(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中美术教育实施生活化教育,对于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升创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生活教学;应用
高中美术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中的美;同时在美术创作中,结合自身生活阅历,发挥自身想象能力,以此创作出情感更加丰富、形态更为真实饱满的美术作品。
一、选取的教学素材应贴近学生生活
高中生正处于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学习,以此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实施生活化的美术教学,也就是将一些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在美术课堂中,可以将美术教育中的理论知识变得更为形象化、具体化和直观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准确把握,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找到美术教学的原型,以此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说,高中美术教师必须合理选择课堂教学素材,紧紧围绕高中生的生活状况,以此保证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式教学,培养学生临摹的能力
美术学习,要求学生具备非常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展开实践美术活动,引导学生更加细致地品味和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以此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为了确保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艺术的魅力以及艺术中的无限空间,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在课堂上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美术创造最关键的在于画出事物所蕴含的神韵;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够提升自身绘画能力。
三、将美术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实践
美术教育与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关联。所以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美术回归到日常生活中,以此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提升自身感悟和欣赏能力。首先,美术教育需要回归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美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建筑、家居、自然景色等等事物展开观察与思考,以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并且在视觉的刺激下提升对于事物的理解和感知能力,由此深深体会到生活中事物存在的美。通过将发现的美与美术创作进行结合,有效地提升了美术能力。比如说:在讲解“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此主题进行,同时向学生介绍园林建造的背景,是为了满足古代统治阶级以及文人游憩的需求,通过园林可以展现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以及古代文人的艺术情趣。由此,学生能够更加体会到园林结构的设计之美;同时可以结合自身的游玩经历,提升美术作品创作的效果。其次,美术教育需要回归生活经验。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阅历,进行有效的指导美术作品和美术创作;并且,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体验给予足够的尊重,以此取得求同存异的教学效果。比如说在指导学生绘画蔬菜时,虽然学生对蔬菜比较熟悉,但是却不够了解不同蔬菜的特点;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主动观察蔬菜,由此无法准确真实地绘画出蔬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蔬菜在课堂上展示,给予学生一些观察时间,以此更好地把握蔬菜的特点。在学生创造过程中,可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结合自身生活阅历,创造出更加饱满、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在体会美术创造乐趣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创作能力。
四、让学生发掘美术中的生活美
美术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对生活进行浓缩,然后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此使学生进一步发现美术在生活中的美。需要注意的是,活动设计必须遵循下面几项内容:(1)体现出生活性;(2)活动具有新颖性,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欲望;(3)活动具有价值,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4)活动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评价,确保学生真正提升自身美术素养。因此,为了提升美术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并且善于发现美术中的生活美。美术教育属于一门特殊课程,为了激发学生美术创作兴趣,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同时注重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活动,以突出学生的美术创作主体性,切实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荣安.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12):128-129.
[2]柳国伟.浅谈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俪人(教师),2016(11):182.
作者:王敏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新区舟曲中学
第二篇:高中特色美术教育建设思考
摘要:公道中学通过近二十年的实践探索,发挥教学研究中心的作用,通过营造浓郁的美术教育氛围、建立门类齐全且实用的专业教学场馆、创建资源丰富的大型数字化美术馆、建设相对稳定的美术教学实践基地,打造多元开放的美术教育教学环境,采用了“点面结合”的美术教育策略,即重视国家美术课程教学、开展美术社团活动、组织专题教育系列活动、打造美术特长生培养工程。
关键词:高中;特色美术教育;美术馆;美术特长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目标,并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基于这样的认识,公道中学坚持“实施公道的教育、追求教育的公道”的办学理念,其实质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特长发展。而美术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最佳载体,在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丰富的美术教学活动,努力做到“以美辅德,以美促智,以美怡情”,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二十多年来,公道中学始终坚持“文艺并进”的发展战略,既重视学生艺术特长方面的培养,又重视学生文化基础水平的全面提高,形成了美术教育的办学特色,对此我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一、发挥教学研究中心的作用
建立美术教学研究中心,其主要任务是:分析高中美术专业教学现状及热点问题,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拟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意见;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科研究活动;定期开放学科研究课、公开课,介绍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教研成果,并承担相关课题的研究任务。
(一)建立专业教学组织机构
由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和体艺处、教研室负责人及学校校长代表组成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教学研究中心进行宏观指导,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并拨付一定的活动经费。教学研究中心对其日常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对所拟订的活动计划及阶段总结进行审核,并组织对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考核。
(二)培养优质专业的教师团队
派出骨干教师到专业对口的大学或者欧洲艺术教育发达国家进行学习交流或派出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教师业务进修,让他们及时掌握美术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了解国内外美术教学的新思路。另外,为了提升学校教师的综合素养,积极开展美术组教师的校本研修活动,邀请扬州教科院、扬州大学美术学院、扬州职业大学等附近高校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做学术讲座,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开拓他们的视野。
(三)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专业教师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定期开设组内公开课、名师示范课、艺术沙龙,交流教学体会,研究教材、教法;积极组织开展高中美术专业课程研究,进行学科课改实验;定期组织教学研究课、教学基本功比赛,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并在学校推广,以此促进美术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
(四)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组织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惑问题、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一线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引导美术教师参与研究,养成实践反思和理论学习与总结的优秀习惯,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其次,加强教学资料的整理与收集,组织编写教案,服务于教学。
二、打造多元开放的美术教育教学环境
不同的学生的个好、兴趣和需求各不相同,为学生创设多元开放、主题鲜明的美术教育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营造浓郁的美术教育氛围
树立“大美术观”,将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花一木等融入到美术教育中,使学生在浓厚的艺术气息中得到熏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突显学校标识系统设计;②启动以“阮元文化”为主的学校人文景观设计;③用学生绘画作品美化教室、功能室等场所环境;④重视学校门厅、走廊、楼道、校园文化墙的美化布置;⑤打造“读书角———书香校园”工程建设。注重发挥学校物质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使得美术从书本走向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美”的存在。
(二)建立门类齐全且实用的专业教学场馆
第一,建设小型美术馆,展现师生绘画、设计、手工等实训成果,既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了优质的美术作品库资源,也便于校内外同行交流学习、共享。让学生和教师都有展示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艺术作品的机会,如传统的国画、书法、篆刻,也有西方的油画、水彩等,使之成为师生交流沟通的学习园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眼界。第二,建设美术专用教室,探索“美术工作室”教学模式。学校大胆探索教学活动模式,采用“美术工作室”的教学形式,打造充满艺术情境的专业学习环境。工作室采用小班建制,不单纯重视技能技法,侧重于鼓励、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创建资源丰富的大型数字化美术馆
为了实现教学现代化,学校专门筹集资金,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造了一座资源丰富的大型数字化美术馆。这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平台,其功能主要有:①打造实时信息平台。学生通过网站可以及时了解相关的美术资讯和展览信息,不受时空的限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②构建师生学习交流的展示平台。师生可以上传作品照片,便于观众观赏、评论、交流。③开通知名美术馆和博物馆的网上链接,使学生更加关注文化艺术,拓展了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职能。
(四)建设相对稳定的美术教学实践基地
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实践能力,建立了教学实践实训基地,基地主要分为两类:①风景写生基地。风景写生是美术课程重要的学习科目之一,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公道中学在宏村、西递建立了两处固定的写生基地,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外出写生,课程结束后举办写生成果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②企业实习基地。在当地相关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使学校的美术课程建设不断深化。通过写生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阅历,增长了见识,促进了对美术专业实用性的了解。
三、采用“点面结合”的美术教育策略
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面向的是普及全体学生的,并不是针对少数美术特长生。学校采用“点面结合”的美术教育策略,一方面针对少数美术特长生,通过艺术专业教学,使他们能够顺利考入高等艺术院校深造。另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样做既有“面”上的普及,又有“点”上的提升。
(一)重视国家美术课程教学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严格按照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的课程标准制定学科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排好总课表,确保各年级排齐排足艺术课时,不漏排、不少排,保证艺术学科教学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执行。公道中学还经常开展教学研究课、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公开课活动,以此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开展美术社团活动
结合体育与艺术“2+1”工程活动的开展,学校设置了近十多种具有公道中学特色的“自助餐”式的艺术社团项目供学生选择,其中既有书法、篆刻、国画等中国传统艺术项目,又有装饰画、陶艺、电脑绘画等现代艺术特色项目,充分考虑了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活动安排分为两个版块:一是上午大课间体艺活动,学校保证每位学生每天上午25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时间。二是每天下午第四节课的“大课间体艺训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学习体艺课程,并实行“走班制”。
(三)组织专题教育系列活动
艺术专题教育系列活动包括:①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校每年在五月份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的活动有才艺展演、书法比赛、绘画展览,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的艺术才华的展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②迎新年画展。定期举办一年一度的“庆元旦、迎新年”书画展,展出学生的美术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③艺术观摩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的活动,直接把课堂搬到美术馆、博物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④美术写生活动。每年春季,学校组织学生到基地写生,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四)打造美术特长生培养工程
通过开展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发现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将其组织起来形成有建制的美术班。制定美术班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既要学好文化课,又要通过严格的美术专业基本功训练,使他们成为既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有美术专业特长的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并且创造有利条件,让他们能够顺利升入高等艺术院校继续深造。具体做法是:①制定学校美术特长生的培养目标及实施方案,开发具有公道中学特色的美术高考校本课程。②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定期聘请高校专家教授来学校指导,力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③开拓创新,建立初中生源基地。在区内友好兄弟学校建立艺术生源基地,提升特长生培养质态。总之,特色美术教育模式的探索,拓宽了学生的成才渠道,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二十多年来,公道中学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了2000多名优秀学子,其中包括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学校也获得“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高中美术教育课程基地”等殊荣。高中美术特色学校的建设,实质上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为了促进高中育人模式的转型,也为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3]张真,张丽清.高中创新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创新人才教育,2013(9):45-46.
[4]高雅梅.中国美术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优化路径分析[J].美术界,2016(8):74-75.
[5]连彩娥.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8):78-79.
作者:贡加兵 单位: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第三篇:高中美术教育内涵及作用
摘要:新世纪的美术内涵已经有了质的变化,而我们今天的高中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审美能力和多文化品味的提升,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作用;内涵;审美;文化品质;提升
二十一世纪,科技、文化都以更高、更新、快速、没有任何死角的地球村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础教育面对挑战就应做好战斗准备,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今天美术教育的概念与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传统的美术概念是绘画、建筑、雕塑与之相关的平面与立体的造型艺术;而今天戏曲、影视、媒介、规划创意等与之相关的综合表现形式都与美术紧密相联,其外延在增加。所以我们现在的高中美术教育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在教学中更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重智力开发,加强动手能力,提升学生们的审美意识,注重文化品味综合发展。施教中应化单一学科走向综合,从学科理念向教育理念转变。
一、图像识读
(一)经典作品与大师:将古今中外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经过长期的流传而被推崇达成共识的经典美术作品与大师纳入我们的教学内容,让我们的学生与经典对话、与大师对话,使学生们形成历史、民族、区域、宗教的印迹,对美术产生一种敬仰,增强学习兴趣。(二)生活图像:美术来源于生活并完整的表现人类社会,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们面向生活,去感悟、认识社会,着重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与辨别能力,进而形成鉴赏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只有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才能引导学生们去面对生活、热爱生活,逐步形成爱心和责任感。(三)美术的双基:要以美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载体,真学实练打牢基础。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为基础,学生们才能去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更好的去识读大师和经典作品。只有真正的领悟大师和经典作品的精神内涵,才能将其物化,提升学生们的观察力、识读与鉴赏能力,这也是完善学生自身陶冶情操的过程。
二、美术表现
(一)技能表现: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结合,是工具与材料的选择与使用的方法与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感悟和使用工具和材料,只有两者完美的结合才能有技能的表现。技能、工具、材料决定着表现形式。(二)个性表现: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念的基础之上的情感表达,其中包含学生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感悟和认识及表达时流露出的态度和价值取向通过美术的形式表达。它是丰富的、多样的、民族的、区域的代表个人意志的表现。
三、审美体验
(一)客观:自然现实的客观存在与人类生存过程中创造出灿烂的文化,文化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而人类创造出的文化艺术中又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艺术、科技都是客观存在,学生们要通过参观、考察、巡访去了解、去认识,通过深入的调研了解提升学生们的辨别能力和鉴赏力,培养学生们对社会显示的认识理解。(二)主观:基本知识、技能、态度、理念的结合,自我独特的感知与认识形成美术的表现形式进行交流,形成个人独立的美术意识。
四、创意实践
(一)创造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以观察能力为基础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去思考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想与创的过程,而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解决问题,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二)创新思维: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认识方法和实践理念,这种理念思维一旦形成就应与实践相结合,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与发扬就是创新,要使学生们清醒的认识到,没有继承就不可能发扬,而没有发扬也就谈不到创新。
五、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理解
文化与艺术紧密相联,要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首先就应该全方位的提升学生们的文化品味。(一)家国情怀:对学生而言家庭、家乡是起点,这又是教学的重点。如果家的意识淡薄,谈国就是一句空话,要从小做起、从家做起,要始终围绕家、家乡去引导学生从小爱到大爱,文化艺术靠的情怀不是说理、喊口号,要养成对艺术文化的敬仰。(二)多元文化:要在教学中坚持多元文化的灌输,一定要注重美术的多样性,不同民族、区域、宗教、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在高中教育阶段,强调文化艺术多样性的同时注重本民族文化的传播,只有植根于本民族的本土文化才能够分析比较文化之间的差异,形成学生们自主的认识,要兼收并蓄的去认识世界。在高中阶段教育中美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讲“双基”、讲过程方法,更突出的特点是工具和材料,而工具讲的是动手能力,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是与你的创意与表现形式有直接联系,是需要分享想象,因此材料的选择就是思考的过程,所以我们称之为动脑。高中阶段的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非常重要,它是思维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讲美术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最明显的特征。高中学生通过美术教学可以自我实践、自我满足,经过学习与体验,最终达到自信、自豪、有涵养、健康的人生态度。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起到奠基的作用。
作者:王共和 单位:赤峰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