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美术教育废旧物操作方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前美术教育废旧物操作方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前美术教育废旧物操作方法

摘要: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纲要》又告诉我们:“幼儿教育资源无处不在,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资源,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学前美术教学中注重废旧物材料再利用与操作方法,能够指导儿童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玩具和手工艺品,学会走进生活并美化生活。

关键词:

学前美术教育;废旧物;实施与操作

一、废旧物材料再利用的一般方法

(一)观察与感知

观察与感知主要是帮助儿童学会观察,锻炼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丰富儿童表象感知经验,使儿童学会逐步将感知信息中蕴含的符号语言和艺术语言感知吸收,逐步内化到自己的体验储蓄中,并且逐步迁移到实践活动操作中。所以我们提供的全方位、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感知活动对儿童的感知发展是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教育者所提供给儿童进行观察与感知的作品要尽量具有多样性和典型性的特点。作品的表现形式要具有个性语言,提供的优秀艺术作品要与学前美术教育年龄特征和实用性相匹配,能够调动儿童的感官能动性。教育者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儿童勇于感知、体验优秀的艺术作品,逐步指引导儿童感知发现和识别美术作品中的点、线、形、色等形式要素,构图、造型、色彩和作品表现的均衡、对称、统一、变化、节奏等形式美的特征。学会识别和感知这些本质特征有利于培养儿童学会观察,把观察内化为自身的习惯,把感知内化为自身的潜在能力。艺术来源于生活,引导儿童体验生活,艺术回归于自然,大自然和生活给予儿童艺术创作的无限营养,在学前美术教学中逐步培养儿童观察和感知能力。

(二)发现与探究

发现与探究是针对在观察与感知的基础之上儿童对美术类作品的表达方式,制作方法和实践技能以及使用的工具材料的特点、性能、使用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的发现与探究。教育者要为儿童提供与工具材料和作品充分接触的机会,鼓励儿童敢于接触、体验和大胆的尝试,使其能够初步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逐步启发和引导儿童产生对材料的创作愿望和意图。教师要注重引导儿童学会逐渐从无目的的观察感知到有目的发现探究。在发现与探索的过程中注意儿童的个体表现,深入观察每个儿童在艺术表现时的实际问题,引导儿童自主解决问题。

(三)构思制作与创作表现

构思是以表象为基础把头脑中的表象经验与材料有机结合,“搜尽奇峰打草稿”可见表象经验的重要。比如:面对生活中废弃的各种包装箱(牙膏盒、香皂盒等),这些被人们废弃的材料能被我们设计制作做些什么呢?我们课间吃的冰果棍收集起来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吃过的坚果壳能做些什么呢?这种根据对材料固有的材质美,能够采用与之相适的加工方法并且能够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能充分展现材料的美,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充分注意材料的质地、软硬和纹理,设计和展示材料的点、线、面等形态特征。根据以上认知进行设计制作出平面或立体的艺术作品,并能够赋予废旧物材料以崭新的艺术创想和生命力。构思制作与创作表现是儿童在对大量艺术作品的观察感知、发现探究的基础之上对“废旧物”材料的性能、特点以及相关的操作方法的掌握、制作与创作表现。教师要在制作与创作表现前阐明要求,引导学生把临摹与独创结合起来创设出轻松的学习环境与心理氛围。

(四)赏析与评价

所谓学前美术教育中对儿童作品的赏析与评价是指儿童对自身作品的自我品评和对小伙伴们作品的品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对儿童作品的欣赏与评价的过程。教师在赏析与评价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儿童学会自己讲述作品的制作思路和制作过程,是儿童讲述对自己作品的认识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具有欣赏的眼光,在作品中善于发现闪光点和优点,善于鼓励儿童,教师也要为儿童提供展示的机会和展示的空间,有利于儿童兴趣的形成与发展。

(五)拓展与总结

对于学前美术教学来说实施后的拓展与总结显得格外重要。适当的拓展与必要的总结是学前美术教学得以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要回头看看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准备情况,教育者是否了解儿童的认知水平、是否了解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是否熟悉美术活动的内容、是否对活动的内在与外延有更多的认识、对活动材料的熟悉情况、活动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活动时间以及活动场地设计的是否符合安全环保的原则、活动中儿童注意力是否集中、情绪是否愉快、是否能坚持完成作品、完成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教师的活动指导和示范是否熟练准确、能否帮助儿童实现自己的构思、能否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等。

二、创意雪糕棍教学活动实施与操作环节

(一)对废旧物材料的观察与感知

引导孩子们收集雪糕棍,收集的雪糕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接触到的废旧物材料。人们往往在使用过后就把之抛弃,通过长时间的收集过程我们逐渐对雪糕棍有所观察,这种观察与感知目的在于帮助儿童学会观察,拥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逐渐丰富儿童表象感知经验。通过观察了解到雪糕棍是木制材料,长度不同。长一点的有二十厘米左右,还有十六七厘米的,中等长度的有十一二厘米的,短一点的有七八厘米。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材料,使儿童学会逐步将感知信息中蕴含的符号语言和艺术语言感知吸收,进而形成儿童的知识储蓄体验并且逐步内化迁移到实践活动的操作中。通过对雪糕棍的认识可以对雪糕棍有所了解,方便在我们以后再设计和制作时作为经验。在进行下一步针对雪糕棍的设计与制作具体操作之前我们提供的全方位、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感知活动对儿童的感知发展是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学前教师应该尽量提供优秀的成功同类艺术作品给儿童进行观察和接触,尽可能地多为孩子提供观察和感知的机会,甚至可以让孩子们动手来摸作品,更加有利于儿童形成感知经验。教师要注重引导儿童的发现、感知和识别雪糕棍制作的美术作品的形式要素:线、形、点、色以及作品的构图、色彩、造型等。作品表现的统一、对称、均衡、变化、节奏等形式美的特征。教育者所提供成品的雪糕棍创意作品要尽量富有丰富的色彩,在设计样式上要多样性,在制作方法上要具有典型性的特点,这些作品的艺术特点要与儿童的阶段性发展一致,能够调动儿童的感官能动性。教师还要注重在这一过程中对儿童进行雪糕棍的创意引导,引导儿童设想自己的雪糕棍能用来做什么呢。

(二)对废旧物材料的发现与探究

对现有材料———雪糕棍和成品进行发现与探究,是针对在对雪糕棍材料以及对它的成品作品进行观察与感知为基础。将要使用的工具材料的特点、性能、使用方法等多方面要素进行进一步的发现与探究。进行雪糕棍材料的制作时配合使用的工具材料有:乳白胶、丙烯、剪刀、画笔、塑料布等。了解这些工具材料的具体特点和使用方法。比如,乳白胶的使用安全,用什么工具材料涂抹乳白胶,剪刀的用途在于可以剪不太坚硬的雪糕棍,这个部分是需要老师或者是家长参与并给予帮助的。丙烯是在作品基本成型的时候进行着色用的颜料。通过具体的操作与研究儿童对工具和材料有了明确的认识,逐步引导启发儿童产生想要利用雪糕棍进行动手制作的愿望和意图。这一过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逐步引导儿童有想表现的欲望,引导儿童逐渐从无目的的观察感知到有目的的发现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看看谁对材料还不太了解,工具运用的不熟练。教师需要能够及时发现并且帮助儿童解决实际发现的问题。在动手制作之前要把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与儿童进行交流,要强调安全是所有制作过程最重要的。

(三)对废旧物材料的构思制作与创作表现

这个过程是整个过程的核心,前面的两个过程都是为这个构思与创作的过程服务的。雪糕棍可以制作成小房子、各种小家具、树木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和儿童对材料的收集情况进行分组,一般可以3~5人一组,这样既考虑材料数量是否充足的情况还要考虑到儿童的性格特点,鼓励儿童之间相互协作。以制造雪糕棍小房子为例子,首先要让小组设计一个既简单又新颖的小房子的形象,教师要帮助儿童讲解小房子的基本构造,每个块面的具体制作方法。第三步才是动手制作,一般来说制作的过程要注意几个问题:在制作之前要先准备好一块能够在上面操作的塑料布(塑料布可以有效的防治乳白胶与其它物体的粘合)。雪糕棍相互之间粘贴要用乳白胶,乳白胶一次涂抹的不能太多,要干一干再互相粘贴。粘贴时要注意上下对齐,如果没有一次成型会给以后的组合带来很大的麻烦。粘成一片后要用重一些的书压在上面定型(一般定型的时间以两天为宜,一定要放在背光处,否则在太照射下雪糕棍一定会变形的)。整个制作的过程是手、脑、眼相互协调配合的过程。如何能团结协作,统一意见是儿童在制作过程中凸显的问题。

(四)对废旧物材料的作品的赏析与评价

孩子们辛苦制作的形形色色的小房子做出来了,雪糕棍变废为宝了,孩子们很兴奋,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还会说“这个地方是我做的。”“那个地方是你做的。”“哪个地方是你做的呢?”小伙伴们相互赏析和评论着,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们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和发现自己的缺点,不要只看见别人的缺点。教师则是要用欣赏的语言来鼓励儿童,鼓励儿童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制作的整个过程和制作的感想经验。引导从儿童的作品中发现美,掌握创造美的方法。也可以为作品举办一个小小作品展,这样会大大的提高孩子们的兴趣。

(五)拓展与总结

通过整个针对废旧物材料———雪糕棍的再利用拓展到环保教育,雪糕棍是用木头制成的,而木头是砍伐树木制成的,树木的过度砍伐直接影响了环境,在对儿童进行整个活动的总结的时候提倡———爱护树木,保护环境。同时对已经产生的废旧物材料———雪糕棍进行回收再利用。引导儿童了解利用雪糕棍制作其他手工作品的方法,用业余时间可以利用剩下的材料制作简单的沙发、椅子、树木等等。在进行总结的时候鼓励儿童大胆创新,勇于想象。针对废旧物材料———雪糕棍的再利用美术活动进行分析。“观察与感知”、“发现与探究”、“构思制作与创作表现”、“赏析与评价”、“拓展与总结”是整个废旧物材料再利用美术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这门课程中还可以渗透对自然界的观察。应该如何从小树立爱护环境的环保理念等,都是对课程的拓展,要把教育的单一化逐渐转变为多元化。

作者:段浩然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唐孝祥.美学基础〔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1-36.

〔2〕沈金龙.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2-40.

〔3〕石晓燕.何谓美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23-54.

〔4〕宗白华.美学散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52-99.